分享

《撰写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立意

 明月照书窗 2023-07-17 发布于湖南

《撰写对联》

昆阳子

《撰写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立意

翁同龢联

第四章 对联的立意

撰写对联,主要还是在内容上下功夫,对联的立意很重要。在“形对”的同时,更要做到“意联”,即上下联所表达的主题相互关联,把“形对意联”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要注意对联“体用”上的统一,符合身份,符合场景。

一、形对意联

上下联之间不沾不滞,内容上能相互支撑,表述一个完整的意境。既要避免合掌,也要避免割裂。

(一)避免合掌

合掌分两种,一种是上下联内容的完全合掌。出现这种合掌,对联就基本可以判为废联。词类联,一般都比较短小,多见于初学。如王妄君先生曾戏拟过一些合掌对: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另如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中有句:

宣尼悲获麟,

西狩涕孔丘。

上下句说的实为一个意思,即为合掌。还有的对联,特别一些春联,为图吉庆,上下联意思差不多,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商铺门口常见,作为春联是很吉利的。但内容上,上下联虽不能完全说是合掌,但终是太过于粘连。而如“赤县神州催骏马;中华大地展新姿”“鸟语春光好;莺歌柳色新”这样的春联,就逃脱不掉合掌的嫌疑了。

另一种的合掌,是局部的合掌,如:对联中上下联分别出现了千秋对万代、赤县对神州……,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但也要区别对待。如四川眉山(古眉州)三苏祠联:

诸葛相祠垂万代;

三苏文苑溯千秋。

该联用诸葛复姓的“诸”对三苏的数字“三”,很是巧妙。“万代”“千秋”是一个意思,但在这里使用,细究起来却不觉得合掌。究其原因,上联“万代”前著一“垂”字,是说颂扬诸葛亮能世世代代被人敬仰纪念,“万代”是颂词,是泛指;下联“千秋”前著一“溯”字,是说三苏的生平著述距我们已有亦一千年了,“千秋”首先为实指,然后才是向下的千秋流传。

当然,好的对联,会避免这样的重复。如鲁迅挽瞿秋白联:

是七尺男儿,生当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用“七尺”来对“千秋”,文意上,既能密切关联,又拓展了楹联的内容。再如,小凤仙挽蔡锷将军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遽怜忧患伤人,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几年”对“万里”,“千秋”对“一梦”,也是很好的避免合掌。

不过,这里就也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即正对与合掌的关系问题,其实只是隔着一张纸。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上下句意思差不多,但是用不同的事情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样的对仗在对联及诗词歌赋中有很多,它们都是正对,都是用不同的事情来着重强调一个道理的,有回环往复的美感,又不能简单归为合掌。中间的差别,其实还是要回到文字的立意上来,看能不能深化语境。

《撰写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立意

梁启超集句联

(二)避免割裂

有些对联,上下联字句对得很好,但两句之间缺少关联,成了不相关的两串。这样的对联,严格上说只是“对”,还不是“联”。一些无情对、巧对,多有这样的情况。如:

狗尾草;

鸡冠花。

再如:

独角兽;

比目鱼。

这类对联多出现于日课训练与考试等场景。一人出联,一人对之。再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上下联堪称绝对,但内容上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巧对也有浑然一体的。《评释巧对》载:明李泰幼时,师见盆中堆假石,因出对,即答之:

三石作磊,白堆泉水之间;

双木成林,高出嵩山之上。

此对甚机巧,而上下联又同写假山,相得益彰。需要说明的是,上下联都有“之”字,对联中一些助词在上下联相同位置是可以重复出现的。另外,这个对联上联平收,下联仄收,和常见的上联仄收,下联平收不同,也要见怪不怪。梁章钜《楹联丛话》引《七修类稿》写杭州飞来峰联:

飞峰一动不如一静;

念佛求人不如求己。

此联足可相与参照。

另清咸同年间名将陈海鹏解甲归田,于新河养鸭。一次,客人来拜访,他便以鸭招待。于是有好事者为之题联:

欲吃新河鸭;

须交陈海鹏。

陈海鹏去世,其孙承继祖业,有人续上联为之:

欲吃新河鸭子;

须交陈海鹏孙。

两副对联皆是无情对,但又都是非常自然的流水对,足资联人谈笑。

《撰写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立意

李承霖联

二、体用统一

对联实用性很强的文体,撰写对联一定要得体。写风景名胜联,要贴合眼前风月,能使山水生色。如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上联写登楼之所见,下联贴合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归眼底”“到心头”,又颇具襟怀抱负。刘坤一题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山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联句集引名句自然而然,气势不凡,一“看”一“问”,使景物与情怀融合和谐;一“幸”一“比”,让感慨与赞誉相携而生。清吴汝纶题金陵湖南会馆联: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涛携袖底;

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凭栏远眺,六朝烟雨落樽前。

写会馆,虚虚实实,既合“湖南”身份,又切南京所在。而清左宗棠题汉口湖南会馆联: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乘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思落梅中。

两联都紧扣汉口下笔,而从会馆作客,联想到人生经历,巧妙落笔到“乡思”,更见文字之曲折与笔力之恣肆,已属险中取胜。

一些自题、自寿、自挽联,就可以更自由地驰骋想象,抒发个人性情与抱负。如清龚橙自题联:

直使天惊真快事;

不教人骂是庸才。

联语直抒胸臆,志趣超迈,诚痛快之语、警策之语。清鲍桂星自挽联: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皆休。

通过自挽的形式,将自己人生遭遇与多年隐忍若明若暗地表现出来,隐含了不平之气。

如果是书斋、官署等,就可以有一些类似座右铭似的名言警句,来鞭策激励自己。如清左宗棠题家塾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陆润庠题书斋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如果是赠人,亦或贺人寿诞、婚嫁、乔迁、升职,亦或敬仰古人、哀挽时贤,就要贴合对方身份,需要尽可能典正一些。如阮元贺刘墉母九十寿联:

帝祝期颐,卿士祝期颐,合三朝之门下,亦共祝期颐,海内九旬真寿母;

夫为宰相,哲嗣为宰相,总百官之文孙,又将为宰相,江南八座太夫人。

此联遇事奇巧,指事不泛,贴切明达,妙合天成。而如赠子孙、小辈,则可以多些期勉;与朋友间油可以多些诙谐。如《巧对录》载明嘉靖间,胡宗宪以江南制府御倭,值巡盐御史周如斗设宴与舟中,二人素相狎。适侍者误倾酒壶,周谑而出句。而篙工偶捩柁,胡应声对之。彼此大笑。其联为:

瓶倒壶撒尿;

柁响舟放屁。

另有一种赠联、挽联,虽谓赠挽,实为讽骂。如清末章太炎(一说林白水)贺慈禧太后七十寿联:

昨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有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坼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庙宇、道观、祠堂、书院联,多涉及宗教、臧否,以及道德、学问,立意亦须典正。如舒梦兰游庐山天池,题寺楹联:

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

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

将天池景色与佛家经典有机结合,浑成自然。寺庙联兼具教化作用,面对芸芸众生,也多有白话,特别弥勒像两面对联,几乎都是白话。如镇江焦山定慧寺有联: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撰写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立意

林召堂联

现在百业兴旺,商业联也多起来了。撰写此类对联,既要贴合经营,又尽可能在内容上有所拓展,不要太拘泥,也不能完全不着边际。如写理发店联:

真功夫从头上起;

好消息自耳边来。

另如:

莫教白发催人老;

却喜春风满面生。

两联都能贴合理发店性质,又多激励语,是很实用的理发店联。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题理发店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别有怀抱,在军营理发店中用之尚可。若悬于商业街理发店,应该不敢有人敢去理发的。而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为屠户家写的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语义双关,颇见手段抱负。今天来看,作为春联或不够喜庆吉祥,但仍不失为值得学习的商业对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