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随遇而安

 天地人和w 2023-07-18 发布于福建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许,只有苏轼可以如此看得开,调侃自己,戏说名利。

儋州,是苏轼最后一个贬谪地。一叶扁舟,苏轼漂泊至南方之南,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

毒虫遍地,瘴疠横行,儋州无比荒僻。贬于此,是最严苛残酷的惩罚,如清朝北方以北的流放地宁古塔,几无生还返回的可能。

苏轼:随遇而安

1

公元1097年,年过六旬的苏轼和儿子苏过初到儋州。东坡眼里的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在一片桄榔林里,当地老百姓帮他建了桄榔庵。安顿好住处,就是有了新家。

壮年至老年,一次比一次偏远荒僻的贬谪,高官罪臣频繁的角色互换,如此过山车般的人生际遇体验,换作旁人,早已溃不成军。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在黄州,苏轼建雪堂,大啖东坡肉,居惠州,不辞长作岭南人,来儋州,海南万里真吾乡。流放到哪里,哪里便是他的第二故乡。

这样的热忱,天下唯苏轼独有。

苏轼:随遇而安

立春日的儋州,苏轼写下了海南岛第一首贺春词。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海岛虽荒僻,立春仪式仍是隆重。春杖敲泥牛,打出了春天的明媚。桃花绯红,春幡伴着春风轻舞。

这一刻,也许苏轼想起了家乡眉州,想起京师汴京,他梦开始的地方。那时,他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的他,已是鬓发覆雪的老人。

初春,天涯海角的南国海岛,柳絮漫天飞舞。千里外的故乡和京城,初春依是雪花飘飘。是杨花,还是雪花,是他乡,还是故乡,苏轼思乡的心底,是否也飘飘洒洒下起了雪花……

2

于儋州,于海南,苏轼不止奉献了第一首贺春词。第一个插秧机、第一口水井、第一间医院、第一所学堂、第一位进士都出自苏轼。

苏轼:随遇而安

学堂为简陋的茅草屋,名唤载酒堂,出自载酒问字的典故。苏轼看好自己的学生,来自琼州的姜唐佐,折扇题诗半首鼓励“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承诺待他考中后,定会补齐这首诗。

姜唐佐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考中举人,后又考取进士。金榜题名,他第一个想告诉的人,就是老师苏轼。他想和老师相聚举杯,且醉且歌,他更想请恩师补齐扇上的半首诗。

其时苏轼已去世。在河南汝阳,姜唐佐遇到苏辙。墨痕依旧,题诗的人阴阳两隔,永不复相见。苏辙在扇上续诗,为泉下的兄长了却心愿。

《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宋·苏辙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今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昔日寒门学子,今日锦衣乌纱。苏轼在天上,亦会拈须会意一笑。

为此,史志有载“宋苏文公之谪儋耳,讲学时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3

在海南,苏轼为民做实事,也和海岛人相处甚欢。年逾古稀的田间送饭老妇,送他一句话“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从此,苏轼称她为“春婆婆”。

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当地多为黎族人,装扮与中原相异。街市上看到苏轼穿着儒服,好奇发笑。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送给苏轼当地织布做黎族服饰,抵御刺骨海风。

海南儋州,苏轼度过了三年时光。离开时,老百姓依依不舍。苏轼亦是割舍不了当地人的淳朴情谊。他把自己视作海南人,故乡眉州只是寄居之地。

《别海南黎民表》

宋·苏轼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苏轼:随遇而安

4

赦免北归,苏轼选择归老常州。他喜欢常州,曾十余次涉足。鱼米之乡,安稳恬适。那里,他的知交甚多。

弟弟苏辙邀请他一同在颖昌度过晚年。颖昌距京城汴京较近,苏轼只想离朝堂越远越好。他也不想弟弟再因自己枉受牵连。

他漂泊了半生,尝遍宦海沉浮滋味。如今,只愿隐居,做个布衣老人,抖落一身尘垢,清清静静。

至交钱世雄为他在常州安顿好住处。钱世雄曾与苏轼共事三个月,是苏轼世交之子。

他是高义凛然的君子,只在苏轼被贬时出现,寄信寄药寄物宽慰。苏轼重返庙堂,身居高位,他消失不见。

和罪官苏轼走得近,钱世雄被朝廷永不叙用,贬为平民,终生不得为官,晚年贫病而终。

苏轼:随遇而安

你无,我鼎力相助,你有,我远远相望。不求回报,永远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钱世雄这样的朋友,遇到了,是一生的幸运,一生的福报。苏轼的人品才学,值得拥有这样透明干净的友情。

多年的奔波,步入老境的苏轼,身体已是羸弱。江南暑热,苏轼染疾难愈,病入膏肓。他把《易传》、《书传》和《论语说》三部书稿交与钱世雄保存,嘱咐三十年后再示人。

苏轼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词人沈约后人,好友维琳禅师也驾舟从杭州赶来陪伴。苏轼弥留之际,维琳在他耳边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轻声说,着力即差。

5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7月28日,66岁的苏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来人间一趟,处处不着力,时时随遇而安。众人看他颠沛流离,他却活出了自己的清朗喜乐。

被贬被害,他不为境遇喊冤诉苦。只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在黄州,他是黄州人。在惠州,他是惠州人。在儋州,他是儋州人。故乡他乡无所异,都是吾心安处。罪臣高官又何妨,皆是浮云。

随遇而安,即是苏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