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二下】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7-18 发布于山东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
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穷多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总之,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但是假如说每一物种却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话,那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构成了自然界的一条法则。
许多其他的事实,据我看也可用这一理论予以解释。下述现象似乎十分奇怪: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却具有蹼状脚;一种像鹅的鸟却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一种海燕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个物种总是力求扩大其个体数目,而且自然选择总是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根据这种观点,那么上述的那些事实,不仅是不足为怪的,甚至是意料之中的。
(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舒德干等译)
材料二:
以现代的进化思维来看,始祖鸟是一种过渡型动物,其化石是长羽毛的恐龙向鸟类转变的过渡型。但在始祖鸟生活的年代,它并不是什么过渡型或者半成品,它是一种对环境适应得很好的生物。对人类设计者来说,相对于我们对鸟类模样的预期,始祖鸟看上去像一种不完善的鸟,因为我们对鸟类的期望是由今天的鸟类决定的。在始祖鸟自己的年代,它是其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完善的竞争者。
近年来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展现了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之间的过渡,填补了进化故事中的空白,长着羽毛的恐龙就是这类发现之一。转换的精确瞬间几乎不可能找到,但在很多情况下,找到更加广泛的中间类型是有可能的——只要坚持不懈,再加一点巧妙策略。
很多年里,进化科学家因为找不到鱼和陆生动物(例如蜥蜴、鳄鱼和短吻鳄)之间的过渡型而感到沮丧,一直到他们开始思考:这样一种动物应当住在沼泽或湿地里,并且它应当生活在3.75亿年前。当人们发现了一片化石沼泽时,他们去看了,这片化石沼泽由地质板块运动带到北方,到达如今的加拿大东部。尼尔·苏宾就是这样发现了奇妙的提塔利克鱼的,它有着介于鳍和腿之间的过渡特征。在我们的讨论背景下,可以说提塔利克鱼有着半成品的腿,但从这种生物自身的角度来说,根本没有半成品这回事。它所拥有的是某种能够让它爬上陆地、逃避捕食者,也许还能更好地观察潜在猎物的东西。
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作为科学家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的普通人,我们要的是预测,想要建立让我们对未来作出预测的理论,这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祖先中间的那些不操心预测未来的人,毫无疑问很快就在竞争中败给那些能预测季节变化、猎物群迁徙、食用植物生长的人。科学家预测能发现提塔利克鱼这样的动物,然后他们真的发现了。
无论是半成品翅膀,还是半成品的足,它们都适应得很好,足以应付其后代在今天飞翔、行走和游泳的需求。每种特征在自己的年代里都必须运作得足够好。它们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足够好。
(摘编自比尔·奈尔《无可否认:进化是什么》,王艳红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物习性和构造的多样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使物种能够适应多样广阔的生存空间,以满足其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
B.随着长期的连续变异,特征差异趋于增大的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可能成为不同物种,并形成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
C.由于自然选择产生作用的独特方式,物种所获得的变异均能得到稳定遗传,这使得它们在生存竞争中更占优势。
D.为了生存,种群需努力适应更多样的空间,然而变异过程却是缓慢的,这合理地解释了高地上的鹅有蹼状脚等现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物种都有过度繁殖的趋向,地球上生存空间有限,这两个因素是自然选择学说得以成立的前提。
B.自然选择学说与“自然界中没有飞欧”这一格言相符,而这格言被“新知识”不断证实,可见该学说与当时的科学思潮相合。
C.材料二认为始祖鸟是其生态系统中完善的竞争者,否认了“半成品翅膀”的说法,这体现了现代进化思维的科学性。
D.提塔利克鱼化石在加拿大东部被发现,既证实了鱼与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型物种确实存在,也说明了预测能力的重要性。
3.请简要分析材料第一段的行文思路。(4分)
4.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为学术论著和科普文章,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王剑冰
高铁列车出郑州一路往西,不一会儿就把大平原甩在身后。那不断起伏的莽莽黄土,一个接一个的长长隧道,简直不让人有半点喘息,好像你到陕地,就是体验起伏与明暗来了。
让人奇怪,造物主当时发了什么疯,把这么多土堆积在这里。这种堆积带有点随意性,无规无则、无深无浅又无边无际,使黄河南岸这一片地域或裂为一道道沟壑,或隆成一丘丘山塬。
这样,我就想到了那个“陕”字。陕在河南的三门峡,古时称为陕州。陕,狭窄逼仄,险崛奇特。陕之地块,在黄河以南也只有两条狭路可通,而后相逢于函谷关再莽莽西去。
这样的地方,如何不为兵家所争?著名的秦晋崤之战,即发生于崤山天险。从洛阳伸出的丝绸古道,马蹄踏踏、车辙深深,风在每一退车辙间拉着深秋的多弦琴。而就是这条古道,秦皇汉武东巡的车辇,骑着青牛的老子,付人孕白、杜甫们,无不在其上蹒跚过。
更为神奇的是,就在这一片险峻无比的山峡之上,由于崤山千仞巉岩的挤压、黄河万里怒涛的冲撞,竟然硬生生挤托出三道平平展展的土塬:张汴塬、西张塬和东凡塬。
那塬亦如靖山突兀高耸,同黄河一般浑黄色冷,却是不含任何杂石。虽然干旱少雨,可如何不是造物主送给人类的一块宝地?于是土塬上有了一种奇特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地坑院。
所谓地坑院,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下挖一个六七米深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然后在土坑的四壁再凿出八到十二孔窑洞。从地面上看,很像一个下沉的四合院。
这种向下挖坑、四壁凿洞,与大地融为一体的构建,可谓别具匠心,而且不费什么材料,还防震、防风、防火、防盗,冬暖夏凉,四季宜居。它的窑洞顶上平于地面,远远望去,一马平川,除了各种各样的树和蓬蓬棵子,再看不到什么,但是地平线以下,却潜伏着成千上万座农家院落。
多少年里,先民们在山上过着封闭而满足的生活,才不管山下发生什么事情。可以想见,在古道山峡间不断重复呐喊厮杀时,在黄河波涛一次次淹没城郭与田园时,三道塬上的地坑院一直四平八稳地独安于天地一隅。
“下院子,箍窑子,娶妻子,坐炕子。”这是流传于陕塬的民间小曲,也是无数庄稼汉的理想生活。黄土塬上的人们有了地坑院就有了安定的家,男人在土地上耕作刨食,女人在坑院里生儿育女、绣花纺织,逐渐形成了地坑院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直至我来的那天,三道塬仍有近百个村落,坑院上方冒着袅袅的炊烟。
多少年来,外界对地坑院这种居住方式知道得并不多,以至听人说起,都会露出惊奇的神情,要找时间来走一走、看一看。而长居于此的人们也不知道,他们的所在,成了祖上的自豪和骄傲。作为中国六大传统建筑之首的生土建筑,地坑院已是人类居住发展史的实物见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活化石。
偌大一个坑院,九孔窑的坑院,人们都走了.只留下我一个生命。我看见我自己,在这窑院里让孤单和恐惧发酵。
我本不是塬上人,如果我是从塬上走出去又走回来的,我就不怕了。我对塬不熟悉,正因为我对它不熟悉,彼此间就显得陌生。于是恐惧产生。我必须尽快让这些消失,让亲切来到我们中间。
我不停地走,用脚,用眼睛和呼吸说话。我开始体会到渐变的效果,我的嘴里开始哼出小曲,那实际上是发自内心。我的心已经温暖,温暖迅速向全身蔓延,就像抽血的右臂猛然松开橡皮筋。我的一部分血液,已经流向了这个山塬。
我的眼睛累了,看了一天,一天都不曾停息,我想去睡觉,在那宽大的硬实的炕头上躺一躺,该是多么舒坦。
窑洞上边是厚实的大地,像一层厚被子,盖在地坑院的上方。无限的厚、无限的重挤压下来。声音还在从四处传来、十分清晰。其实也没有什么声音,无非是些虫儿.再就是树上筛下来的风。在这远离喧嚣的乡间土塬,还能有什么声音?
我对这个晚上的记忆是如此深刻,那种巨大的安静,让夜溶解得贴切而真实。城里总是寻求静,真的遇到静,却十分不适应。你看,这个时候又来了一声鸟鸣,什么鸟呢?莫非是猫头鹰?我的眼睛再一次睁开,又再一次合上。却仍然睡不着。那种静将你的觉打碎了,像一堆碎玻璃,一直拾掇不起来,你甚至忘记是怎么下到这个地坑中来的。哦,是经过了一个入地的拐弯的斜坡,再进入一个窑洞,把门关上,就把一切关在了外面。
四合式的院子里只有一个方井向上,将一片天空收纳进来,同时收进来的.还有一束月光。月光游移,像谁挥着一把笤,扫着夜的尘。
如果月没入云层,整个坑院就完全地黑透了,黑成整个的一团,如没有开挖之前的状态,瓷实、浑厚……
什么时候听到了群鸟的鸣唱?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未必是将身子挤在一起,却是把声音挤在了一起。你叫我嚷,即使是问话也等不得别人回,一个个只管自说自唱,这就构成了塬上无与伦比的鸟儿大会。
而地坑院,还在塬下沉沉地入睡,一点都没有知觉,只有我这外乡人被搅醒。还睡不着,起身向上走去。在塬上,我有些恐慌,又有些激动,我真的成了第一个早起走出地坑院的人吗?我观察着每一处小风的角落,倾听着每一张叶片的声响。真的,我走出了好远,坑院上方,还是我一个人。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对“陕”的解读,既点明其地理位置,又体现出黄河南岸狭窄逼仄、险崛奇特的特征,并由此回溯陕地悠远的历史。
B.地坑院的建成与陕塬的地质构造有关,与大地融为一体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先民们不问世事、保守落后的精神状态。
C.作为外乡人,独自游走在广袤的塬上,作者既因为陌生而感到孤单和恐惧、又产生了走进坑院,寻觅亲切之感的迫切愿望。
D.作者写地坑院,同贾平凹《秦腔》中写秦腔一样,都写出了当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在每一道车辙间拉着深秋的多弦琴”这一句敏锐地捕捉到陕地秋风的温柔多情,把古道的险峻奇崛描写得诗情画意。
B.“下院子,箍窑子,娶妻子,坐炕子。”这首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小曲,生动地写出了地坑院中陕地百姓生活的安定和乐。
C.作为人类居住发展史上的独特建筑,作者对地坑院作出了高度评价,将塬上的风俗民情和民族的心灵皈依紧密相连。
D.本文与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相似,文中的“我”都游走在现实和想象之间,在时空的交错中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趣。
7.文章第二节写“我”在“巨大的安静”中无法入睡,其中蕴含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概括。(4分)
8.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选定了一组关键词:自然·历史·生命。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宇宙大变,世无全人,饶、信持文之士,勇为乱臣贼子者尤众。少康①逃匿有仍氏者四十年,宣王②逃匿召公家者十有四年,夏周诸侯公卿大夫背叛者不见于史策:是何三代忠臣之多也!养吾洁身全节于深山密林间,屹然如黄河之有砥柱。先儒谓世有非常之变,天必预出非常之人以拟之,吾于是有望矣。
艺祖皇帝最重读书人。天地折缺之余,正望其整顿;人极倾颠之际,正望其扶持。在天之灵,想亦不能忘情也。子房不能存韩而归汉,孔明不能兴汉而保蜀,君子怜之。今日之事,视二子尤难。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取讪笑于腐儒、俗吏、鄙夫、庸人,固宜。天地间大事决非天地间常人所能办使常人皆能办大事天亦不必产英雄矣。夷狄不可为诸夏之王,古今未有绝正统之时。使君臣上下同一豺狼蛇豕之心,而可立国,秦始皇、隋文帝必不再世而亡矣。使五帝三王自立之中国,而终为戎狄所灭;使君无桀纣幽厉之恶,而一废不复兴,少康、宣王、东周、蜀汉之事,皆不可信臭。人力终有穷,天道终有定,壮老坚一节,终始持一心,吾独于养吾有望。
某尝有言:人可回天地之心,天地不能夺人之心。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志之所在,气亦随之;气之所在,天地鬼神亦随之。愿养吾亦自珍重。儒者常谈,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在我辈人承当,不可使天下后世谓程文之士皆大言无当也。
(节选自谢枋得③《与李养吾书》)
[注]①少康:夏朝君主,在父死国灭后,报仇复国,实现夏朝中兴。②宜王:西周君主,其父周厉王施行暴政引发内乱,宣王为召穆公所救,后被拥立,实现西周中兴。③谢枋得:南宋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县)人。宋亡之后,元朝屡召不仕,绝食而死。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天地间A大事B决非天地间C常人D所能办F使常人F皆能办大事G天亦不必产H英雄矣。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保留此制。
B.一,指整个,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词义不同。
C.三代,文中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被儒家视为礼义教化风行的太平盛世。
D.再,指两次,与《项脊轩志》中“已为墙,凡再变矣”的“再”词义不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先陈说朝廷的征召经过及自己的两难处境,再将“私情”上升到践行国策的高度,有理有据,进一步消除皇帝的疑惑。
B.谢枋得援引张良、诸葛亮的史事,指出当下时局比当时更为艰难,想力挽狂澜不过徒留笑柄,言语中流露出无力感。
C.谢枋得心系国家社稷,认为国家有难正是天降大任之时,希望读书人以史为鉴,矢志不渝,做千古流芳的大丈夫。
D.材料二认为,如果君王并非残暴无道之人,那么王朝即使一时覆亡也依然有复兴的希望,否则历史上就不可能有中兴的故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人力终有穷,天道终有定,壮老坚一节,终始持一心,吾独于养吾有望。
13.材料二至情至性,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请加以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破阵乐·钱塘 张先
四堂互映,双门并丽,龙阁开府。郡美东南第一、望故苑、楼台霏雾。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处。近黄昏,渐更宜良夜,簇簇繁星灯烛,长衢如昼,暝色韶光,几许粉面,飞薨朱户。
和煦。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鼓。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作开篇运用数词,“四堂”“双门”对举,衬出了龙图阁学士府第的恢弘壮丽。
B.词人游赏西湖,见红花满桥,台阶如雁行排列;芳草盈道,似少女的绿色裙腰。
C.词人写宾客沉醉于梨花美酒,酣畅快意,只觉得满山箫鼓之声,渲染了宴饮之乐。
D.同写西湖,本词状湖上春光温暖和煦,有别于柳永《望海潮》秋景的清空冷寂。
15.本词上阕多角度描绘了钱塘的夜景,请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离骚(节选)》开篇“________________”一句,屈原自叙是颛顼的远代子孙,表明
了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险。
3)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主人用简单的菜肴招待客人,心怀歉疚。
4)《种树郭橐驼传》结尾“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柳宗元为郭橐驼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统治者不要繁政扰民。
5)《石钟山记》中,苏轼写山上栖鹘“磔磔云霄间”,又写鹳鹤“________________”,渲染了石钟山夜间阴森恐怖的气氛。
6)周邦彦《苏幕遮(炼沉香)》中,词人不直言自己思念故乡,却问友人“________________”,抒情婉曲蕴藉。
7)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烹茶这一日常细节,含蓄自然地传达出诗人的清闲落寞。
8)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词人借写年少时下棋联句的军旅生活,抒发了报国从军的爱国情怀。
9)山与水既是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诗文中对举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一般人把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解释为雨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雨水把植物叶子表面的灰尘冲洗掉了,叶子表面的水起到了镜面的效果,就显得更加明亮。由于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在下雨后,叶绿素充分吸收水分,使叶子显得饱满,比红花更精神。此外,“绿肥”的原因, A 。
人类能看到“可见光”,是因为在人的视网膜上,主要有两大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长得像锥子,视杆细胞长得像杆子,它们也因此得名。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央凹处,光线可直接到达视锥细胞,此处感光和辨色较敏锐,①其中感觉绿色的视锥细胞数量最多,②因为人眼更容易捕捉到绿光。③而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④对“蓝—绿光”最敏感的视杆细胞捕捉到的也是绿光。⑤这就是人对绿光格外青睐,⑥对其他光线不那么“待见”。
因此,在人类的视觉中, B 。李清照可能不懂得这个科学道理,但“绿肥红瘦”正是对这种规律的真实反映。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沿路有无数人家的桃树李树,果实全把树枝压得弯弯的,等待我们去为它们减除一分担负。还有多少黄泥田里,红萝卜大得如小猪头,没有我们去吃它、赞美它,便始终委屈在那深土里!除此以外,路塍上无处不是莓类同野生樱桃,大道旁无处不是甜滋滋的地枇杷,无处不可得到充饥果腹的山果野莓。口渴时无处不可以随意低下头去喝水。至于茶油树上长的茶莓,则长年四季都可以随意采吃,不犯任何忌讳。即或任何东西没得吃,我们还是依然十分高兴。就为的是乡场中那一派空气、一阵声音、一分颜色,以及在每一处每一项生意人身上发出那一股不同臭味,就够使我们觉得满意!我们用各样官能吃了那么多东西,即使不再用口来吃喝,也很够了。
总而言之,这样玩一次,就只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尽我拣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弄虚作伪千篇一律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俱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总而言之,就只这样玩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表达是人的天性。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中的表达有着不同的内容与方式。身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为多元表达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因公私界限模糊引发了不少争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16分)
1.(3分)C
2.(3分)C
3.(4分)
①首先基于物种的繁衍特性,提出自然选择的结果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的观点;②其次阐释了获得有利变异的物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如何扩大生存竞争优势的过程。③最后指出这能解释特创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评分参考:
答出第①点给1分,答出第②点给2分,答出第③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6分)
①材料一是学术论著,语言严密、准确。多用长句,尤其是综合使用了因果、条件、假设等复句,体现其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运用专业术语,如“种群”“纲”“特创论”等,使论述准确严谨。②材料二是科普文章,语言较为活泼,可读性强。用词生活化,如以“半成品”形容过渡型物种,通俗易懂;叙述文学化,如生动地讲述了寻找提塔利克鱼化石的过程,饶有趣味。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6分)
5.(3分)B
6.(3分)A
7.(4分)
①因为不适应广袤土塬而感到孤单和恐慌;②夜晚“巨大的安静”中,对周围自然风物的感受更加真实;③在远离喧嚣的乡间土塬,逐渐对陕塬大地产生了亲切之感;④早起走出坑院后,感动于厚重的生命,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6分)
示例:①本文以“塬上”为题,描写了黄土地上独特的自然风貌。②在这广袤的大地上,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③作者以外乡人的视角,在博大的自然和悠远的历史中,感受陕地百姓的生存智慧,追溯真实而厚重的生活本源,探索生命与文化的深层内涵。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22分)
9.(3分)B E G
10.(3分)D
11.(3分)B
12.(10分)
1)(3分)像臣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上的恩遇)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1分, “微贱”“当”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3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停止奉养,远离祖母。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1分, “更相为命”“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3)(4分)人的力量终究有穷尽的时候,天道终究有定数,从壮年到老年都坚守一贯的气节,自始至终都秉持一贯的心志,我只对养吾你抱有希望。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穷”“坚”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3.(3分)
①对投降变节者的痛恨;②对洁身守节者的赞扬和勉励;③匡扶社稷的的爱国之情。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9分)
14.(3分)D
15.(6分)
①选取丰富的意象:璀璨灯烛、辉煌长街、斑驳夜色、朱门粉墙,写出了钱塘夜景的热闹繁华。②选用灵动的视角:以流动的视角写夜景,景色随时序而变,由黄昏入夜的簇簇灯烛,到夜浓时的灯火如昼,再到夜深时的明暗斑驳写出了钱塘夜景的璀璨变化。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10分)
16. (10分)
1)帝高阳之苗裔兮
2)扪参历井仰胁息
3)盘飧市远无兼味
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5)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6)五月渔郎相忆否
7)晴窗细乳戏分茶
8)少时棋柝曾联句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9)示例一: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示例二: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示例三:飞湍瀑流争喧豚 砍崖转石万壑雷
示例四: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10分)
17.(4分)
A处:还与人类的视觉有关B处:绿色总是比其他颜色显得明亮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6分)
序号①修改为:其中感知绿色的视锥细胞数量最多
序号②修改为:因此人眼更容易捕捉到绿光
序号⑥修改为:对其他光线不那么“待见”的原因(或序号⑤修改为:这就是人
为什么对绿光格外青睐)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序号给1分。每修改出一处给1分。
(二)(7分)
19.(4分)
①用小猪头比红萝卜,突出了萝卜个大、鲜嫩的特点;②用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情趣;③表现了乡间物产的丰饶、诱人。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3分)
①相较于改句,原句“就只一次”放在“这样玩”之后单独成句,强调了这样玩一次的莫大益处;②原句比改句短促,兼用反复,表达更斩截有力。
评分参考: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1.(60分)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