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长安三万里》,我顿悟今天的孩子为何要学古诗词

 茂林之家 2023-07-18 发布于湖南

读古诗词的孩子,拥有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

作者:洞见ciyu

《长安三万里》这部国漫被誉为:最值得带孩子去看的一部影片。

因此,我也拖家带口走进了影院。

本以为孩子只对精美的动画人物感兴趣,没想到片中一首首古诗,更让他激动万分。

李白念“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时,儿子拽着我的衣袖说:爸爸,这是《侠客行》呢。

王昌龄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儿子小声跟着背诵。

片中的唐朝,是人人能作诗、处处是诗人的时代。

他们以诗状物:从锦绣长安到烟花三月的扬州,所见之景,都记录在诗句里。

他们借诗言志:渴望建功立业,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流淌在笔端。

在这样的诗词盛宴中,我终于理解了为何当今时代,孩子们仍然要学古诗词。

李白、高适们把所见所闻所想,泼墨于纸上,吟诵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

那一章一句,记录的是千年的历史、文化与情感。

01

  • 读诗词,触摸历史温度。

许多孩子都对历史不感兴趣。

因为在课本上,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不过是遥远的朝代名称,是冷冰冰的数字,是客观的总结陈述。

可是在诗词里,历史被着了色,有了声音,有了画面。

中国人皆有一个盛唐梦。

从“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中,孩子品出来的是长安的烟火气。

端午满街花灯,豪门、贫家都能赏之,怎不叫人沉醉。

从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孩子能领略到盛唐之威严。

西域诸国奉上珍宝,倭国东渡朝拜,作为华夏子孙,谁不与有荣焉。

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孩子感受的是磅礴的气势。

剑锋所指,即是疆土,他们又怎么能不热血澎湃。

这就是盛唐的恢弘气象,是史实背后的精彩画卷,它是有脉搏,有温度的。

可是这样的一个伟大朝代,何以走向衰落呢?

在诗人笔下,它是有迹可循的。

高适无声地控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疆场上战士们马革裹尸,高官们却在纵情声色。

杜甫怒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达官贵人夜夜筳席,大鱼大肉,底层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那个披着华裘的大唐,底下却是千疮百孔。

一个朝代的盛衰荣辱,历史的草蛇灰线,都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

读着这些诗词,孩子与千百年前的诗人们就有了情感共振,遥远的历史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读诗,亦是读史。

词人诗人们,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历史陈述者。

02

  • 读诗词,以文化镌刻自身。

我认同一句话:

“语言的边界,就是你世界的边界,语言的质感,就是你世界的质感,而语言的贫乏则是终极贫乏。”

一个满嘴流行词、语言贫乏的孩子,描述不出眼前的景色;

而一个饱读诗书的孩子,早已从诗词歌赋中见识过万里山河。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他看过的书,读过的诗的外在表现。

读诗词和不读诗词的孩子,谈吐完全是不一样的。

读过诗的孩子,看到黄昏的湖面,飞鸟轻掠,会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一句单薄的:我去,真美。

冬天早上一睁眼,发现窗外雪挂枝头,会轻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而不是感叹一句:我去,雪真大。

没读过诗的孩子,见千种景,心有万般情,欲说千言万语,奈何胸中无一点笔墨。

诗词不仅会塑造孩子的一言一行,还会熏染他们的情操。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可塑造气质,可滋养品质。

读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虽眼前风雨如晦,脚下道阻且长,孩子们也会从容且行之。

若能领会何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寓意,他们也会以君子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就是为什么才女武亦姝在台上淡定自若,气质文雅,“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这就是为什么诗词大会上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哪怕风餐露宿,依然不放弃对诗词世界的追逐。

这也是为什么叶嘉莹年幼丧母、家庭不幸,一生经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但她却说:

“我能一直保持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从小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诗词文化如刻刀,既修言,又修心。

03

  • 读诗词,打开更辽阔的精神世界。

我们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其实,诗本身就是极为壮阔的远方。

孩子坐在一方窄小的书桌前,便能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那庐山瀑布倾泻千里的壮观。

只要捧着一本诗词,念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便仿佛置身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

安身之地,可小;但安心之地,要大。

与诗词作伴,即使逼仄的书桌旁,孩子也能领略塞上的落日长河、江南的烟雨迷蒙。

无韵不为诗,诗词是绚丽的风景,亦是最动听的音乐。

战国时期毛亨、毛苌所注的《诗》序中就说,(诗者)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诗词的平仄,就是一曲好听的歌。

念白居易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耳边仿佛响起了那动人的琵琶声。

读李白的《将进酒》,抑扬顿挫之间,便觉胸中一股浩然气,痛快至极。

诗词还能让孩子感受不同诗人的人生。

杜甫前半场是鲜衣怒马少年郎,后半场是为生计发愁的中年人。

李白是谪仙人,活得何其恣意,也是失意人,仕途屡屡受挫。

诗词外,是题海,是分数;诗词之内,有风月、有千万种人生。

只会做试卷的孩子,对世界的感知是匮乏的。

能去感受诗词韵味、享受诗词意境的孩子,则拥有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

许多人跟我一样,为《长安三万里》的两句话热泪盈眶:

只要那些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诗词是中国人的魂,是历史之魂、文化之魂、精神之魂。

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勤读古诗,是对孩子最好的灵魂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