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期特刊·河南游学系列】漫笔中原之六·游嵩山记(邵世民老师)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说来惭愧,五岳中我只登上了嵩山,而且是在今天。

生长在豫东大平原,我习惯了平平坦坦一望无际,“山”对我而言着实难以适应。

上大学是在陕西,北面是一层一层的“原”——白鹿原的“原”,南面是层峦叠翠高耸入云的秦岭。大一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和舍友一冲动,穿着皮鞋就冲向的山原。原不陡峭,但路窄,路旁是不是探出几簇蒺藜牵人裤脚,间或几声犬吠。兴奋劲儿很快蔫了:登上原顶,一片平坦,但几条细细弯弯的小路连接着起起伏伏的一层一层的原,绵延不尽。站在原上,灰心极了,那些扑面而来的无尽的原,何处是尽头呢?脚上磨的泡很疼,但山原压在我心里的那种灰心更疼。因此,大学四年我都没有勇气登上秦岭。别说登上秦岭,就连每天拉开窗帘,映入眼的是黑黢黢的秦岭,我都感到压抑无比。

到了大四,舍友们要相约登鸡峰山。鸡峰山是秦岭主峰之一,据说鸡峰山日出壮美无比。舍友们劝我说,都快毕业了,不登一次鸡峰山,大学四年白上了。经不住劝,我便从了他们,但内心里不住打鼓后悔不跌。果不其然,刚上山便气喘吁吁,不到一半旅途舍友们的身影就找不见了。在半山腰的一个破庙里,向护林员买了几包方便面,借他的锅灶煮面吃,心里盘算着上山还是不上山。这时从山上下来的游客也来打尖,询问得知到山顶还要三四个小时。我彻底灰了心,深山老林的,我到了山顶肯定天黑了,说不定会迷路,算了吧。于是几个打退堂鼓的相互安慰着下了山。第二天看了日出的兴奋不已,我却有些落寞。不是因为没登上顶峰没看到日出,而是因为我战胜不了恐惧。我害怕大山,也厌倦了大山。毕业就毕业吧,赶紧逃离。

在北京上学工作十来年了,香山八大处也去了好多回,但我连香山顶峰叫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登峰造极”俯瞰北京城了。有一次和爱人一起去八大处,竟然登了顶,却是坐缆车上去,坐滑道下来的。登山,对我而言是种折磨,动动念头就有种自取其辱的感觉。

这次带学生游学,行程中有登嵩山一项,我都打定主意在山下等了。但一到了山脚下,学生们像是离弦之箭,三转五转就不见了身影。我和几位老师紧赶慢赶追上去。心想,算了,学生都能上去,我也挑战一把吧,再说,孩子的安全还牵着心呢。我和杨宁老师、杨鑫蕊老师打前阵,程影老师、王雪梅老师、张雅丽老师殿后。起初是平坡,转了几个弯便是陡峭的一叠一叠的台阶,三五十个台阶过去,胸闷气喘,一百个台阶过去,小腿肚转筋,大颗大颗的汗珠流成一条条线,浸透前胸后背。打扫卫生的大爷说才走了五分之一,我瞬间泄了气,就想当年在鸡峰山半山坡的感觉一样。但学生们还撒在看不见的山道上,我是没有后退的理由的。两位杨老师不断鼓励我,我便咬紧牙向上走。走过一段缓坡,阳光穿越云层洒下白白的光,远处树梢泛起白亮的绿色,而暗处则一片墨绿。流水潺潺,细细的白亮亮的溪流在山间跳跃,小松鼠自自在在地嗑松果,小风吹起衣襟,清凉极了。山路上有人下山来,送我们登山杖,给我们打气鼓劲,似乎山道也不那么难走了。

到了山顶极目四望,层层叠叠的山围裹着脚下的山峰。近处的山是墨绿色的,阳光照耀的地方与阴暗处色彩分明。稍远处只能看到山的轮廓,再远处如同山水画的背景,是起起伏伏的几痕。云是暗淡的灰色,和山雾缠绕成一片随风飘动。身边欢呼雀跃叽叽喳喳的学生们谈论着登山的艰辛与快乐。我从未体验过这样畅快,远处的山不再是我眼前的障碍,也不再是我心头的阴霾,相反,我喜欢它们,真的喜欢。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爱人发给我孩子的照片,小家伙抬着头望着我,仿佛在说,爸爸登上嵩山之巅了吗?我用这篇文字告诉我的小宝贝:爸爸不仅登上了嵩山之巅,还超越了怯懦的自己。我努力做你的榜样,陪你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