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志·身边的劳动者】三尺讲台,十年坚守(要榕同学 )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编者按】根据学期初的教学安排,高一年级将《语文·必修上》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进行融合,设计了“人物志·身边的劳动者”阅读-写作任务群。经过两周的阅读、研讨,设计、访谈,撰稿、修改,第一批“人物志”已经完成,并将在五花平台上陆续发表,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三尺讲台,十年坚守

要榕 

“教育者的关注与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苏霍姆林斯基

一、那一瞬间,我对这个职业,肃然起敬

18岁那一年,母亲考进了河南的一所师范类院校。当时,母亲的家庭并不富裕,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只是因为师范类院校每个月会给额外的补助,可以减少家庭的负担。那个时候,她对于教师这一行业并没有很深切的感觉。
21岁,母亲毕业了,分配到了一个小山村里的学校,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山村地处偏僻,民风却很淳朴。当时的班里有二十九名孩子,虽然所有人的家庭都不富裕,但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内心深处最纯洁的那一份对知识的渴望。
让母亲印象最深刻的是班里一个叫张晓婷的女孩。那是一个从小双亲离异的孩子,父母双方都组建了新的家庭,像踢皮球似的,谁也不愿意要这个孩子。最终,她被托付给没有孩子的小姨,两个人相依为命。张晓婷那个时候年龄很小,七八岁的样子,平日里在班上沉默寡言,但学习成绩优异。小学六年来,这个女孩每每放学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抱着书本去母亲办公室问问题。冬日的天黑得很早,母亲有时会劝她趁早回家,但女孩总是摇头拒绝。
学生们对知识的热情让母亲很感动,出于一份责任心,一份怜悯,一份爱心,这一届学生,母亲教得用心用力。2004年,这一届学生毕业了。其中,张晓婷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初中。
夏日的一个夜晚,张晓婷提着一篮鸡蛋来感谢母亲,她满怀笑容地拿出录取通知书给母亲看,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她小姨知道了这个消息的时候有多么开心。
多年后,母亲回想起这名女学生的笑容,讲道:“她平日里是个不苟言笑的孩子,像个小大人,没生机。但那天晚上,她的眼里是有一些亮晶晶的东西的,她笑了,笑得那么好看。我当时就想,想着这个孩子终于能走出山村,去看更大的世界,也许未来,她还会考上很好的大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那么在她启蒙阶段的那个引路人,也就是我,也是起了一份不小的作用的。那个瞬间,我对这个职业肃然起敬。骄傲啊,感动啊,喜悦啊,一股脑全砸在我心里。”

二、“我渐渐明白了,教师品德中极其重要的一点,是以人为本”

2006年,母亲转到了县城教初中,遇到了她职业生涯中,“最难搞”的一个学生。
那是个整天不见人影的男生,经常翘课、打架,即使是被他母亲看着送来了学校,上课也总是睡觉。周围的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老师们也都拿他很没辙。母亲作为他的班主任,不止一次和他谈过,却都没有结果。“当时那个男孩的脸上,没有不屑,没有愧疚。他就像发呆一样地看着地面,这种带着点'麻木’的学生,很难用纯粹的语言说服他。”
一次,男孩的妈妈打来电话,说男孩和别的学校的学生打架,胳膊骨折了,诊所给她打电话但是她回老家了,问母亲能不能帮她去诊所看看。来到诊所,男孩一个人在椅子上坐着,脸上有些小伤口,肘关节那里缠了纱布。伤了他的学生家长替他付了医药费,骂骂咧咧地拧着自己家孩子的耳朵走了。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母亲那个时候没忍住,便开始说教,说着说着,那男孩便有些炸毛,一边生气,却一边呜呜地哭了。
“老师,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周围也确实没什么人喜欢我,所以老师,你就不要管我了,我以后也就这样了。”那一天,母亲才了解了男孩的家庭。
他父亲因为做工时摔下来去世了,她妈妈开着裁缝店,养着三个孩子,也许是因为生活太过艰难,他母亲的脾气越来越不好,总是骂孩子们。所以男孩没有成长为像张晓婷那样的孩子——知道自己生活很难所以更要好好学习的性格,而是变成了——知道自己从小就不受待见,同学不喜欢,老师不喜欢,所以自己也不想好好学习,打算自暴自弃过一辈子。
母亲那一天大受震撼,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母亲渐渐明白了,比教会一个学生知识更重要的事情,是教会一个孩子如何去积极地生活,如何在生活的困难中不放弃自己。
《师说》中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学习上的困惑,一个小孩对于人生、生活上的困惑,这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关注的,这件事情并不比学习轻缓。这是一个教师师德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以人为本。想明白后,母亲和男孩的母亲沟通了很多次,以家庭为切入点,教育男孩用正确的方法面对困难,并帮男孩补课。三年初中过去,男孩顺利考上了县城里的一所普高。
“我帮助他走好了人生的道路,他帮助我找到了教师职业意义的关键所在:除了教书,还要育人。”

三、大山里的女孩们

2010年,母亲报名援藏计划,成为了一名支边教师。到西藏教书后,一件事让她非常痛心。
当时班里有一名藏族女孩,叫扎西敦珠,家境贫穷。一天,母亲正在回学校宿舍的路上,遇见扎西敦珠坐在家门前,簌簌地落着泪。母亲连忙走上前去问原因,“阿爸不让我读书了,阿爸……阿爸要让我嫁人……”母亲来到扎西家尝试着说服她的父母,却屡屡碰壁,几个月后,14岁的扎西嫁了人,母亲再也没见过她。
这件事是母亲心里多年的遗憾。后来,班里陆陆续续又有这样的女孩出现,母亲联合了几名教师,为这些女孩申请了补助,并把自己的工资掏出来一部分,为女孩们支付了学费,成功说服了这些女孩们的家长,顺利让她们完成了初中教育。但扎西敦珠的事情,一直在母亲的心里挥散不去。
2012年,由于家庭原因,母亲没有能在西藏继续支教事业,回到了原来的城市。多年以后,她回忆起这段往事,想到了一名非常著名的女性教师——张桂梅。“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张桂梅所创立的女子学校的校训。
母亲感慨道:“这是我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女性的偶像,她真真切切地奉献了全部的自己,去帮助许多像扎西敦珠那样的女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圣洁的使命感。”

四、学生们的感谢,是教师最具荣誉的奖项

2019年,母亲送走了最后一届她教的初中学生,下一个九月,她就要回到小学的校园。她班上的班长,为她抄写了一首汪国真的《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如今的母亲,已经从事教育行业将近二十载,她扎根于教育事业的基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谈到未来的时候,母亲说:“我今年四十一岁,哪怕退休,我依旧希望可以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更多。送更多的孩子走出校园,走向更大的世界,更广阔的天地,更有意义的人生!每个孩子对我的感谢,就是我获得的最具荣誉的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