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顺地名“𨻧隍”变“留隍”,“右耳旁 阝”消失之谜

 一天一地一人生 2023-07-18 发布于广东

丰顺历史古地名“𨻧隍”变“留隍”,“右耳旁 阝”消失之谜

作者:朱诗向

“𨻧隍”𨻧”,普通话拼音liú,原是广东梅州丰顺𨻧隍的地名“专用字”。

古籍中有“𨻧隍司”、“大𨻧隍社”、“小𨻧隍社”等。如图,《潮州府志》P65页、《潮州府志》P65页、167页,清《丰顺县志》等,都用带“右耳旁阝”的“𨻧隍”两个字。

𨻧隍/留隍地名专用字

经“南方消息”微信公众号查阅清朝“丰顺地图”,上面有“𨻧隍司”、“𨻧隍大河”等地名描述。

《潮州府志》P167页“大𨻧隍社”

丰顺县志 P206页“小𨻧隍社”

后来

很多人电脑或者手机打不出来

或者显示“非法字符”

只能用“阝留隍”代替

有些地方,“𨻧隍两个字显示为非法

再后来

因为

留隍”两个字

使用更方便

右耳旁就消失了

现在可以把本文收藏

或者复制下来待用

𨻧隍

历史古地名:“𨻧隍”,即现在的“留隍”。邮戳中显示“𨻧隍”。

带右耳旁的“𨻧隍”两个字更具有“文化味”和久远的历史感

带右耳旁的“𨻧隍”两个字更具有“文化味”和久远的历史感

带右耳旁的“𨻧隍”两个字更具有“文化味”和久远的历史感

在古籍中

关于“𨻧隍”的描述有

韩江在东,一名意溪,上承𨻧隍河,自丰顺入,东南过蒲都山,分流为三:正渠东南流为东溪;东北出者曰涸溪,旧名鳄溪,屈东南,过七屏山至 ……年以海阳县丰顺镇置,析嘉应州及揭阳、大埔二县地益之,来属。南:瘦牛山,一名云落山。东北:铜鼓嶂。东:𨻧隍河自大埔入,西南合丰溪水,又南合九河水,入海阳为韩江。又南汤溪,一名汤坑水,下流至揭阳为北溪。有汤坑、𨻧隍二巡司。

以上文字来源:《清史稿赵尔巽 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