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承幹与嘉业堂藏书楼捐献考略

 文化龙乡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嘉业堂藏书楼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以其丰富的古籍典藏闻名天下,被誉为“20世纪藏书文化史上的丰碑”。新中国建立初期南浔富商、著名藏书家、嘉业堂主人刘承幹致函浙江图书馆,慨然决定把“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无偿地捐献给国家,由浙江图书馆接管。此一义举化私为公,使得濒临绝境的嘉业堂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新生。在浙江建设文化强省的今天,作为浙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感有责任将65年前的历史档案展示给世人,以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故本文从一代富商刘承幹的藏书之梦、嘉业堂藏书楼的风雨岁月、藏书楼及藏书的捐献义举、浙江图书馆接管的历史责任等4个方面,对嘉业堂藏书楼的捐献过程试作考略。

一、一代富商刘承幹的藏书之梦

图片

刘承幹(1882—1963),嘉业堂主人,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浙江湖州南浔人,1911年携家定居上海。其祖父刘镛以经营丝业起家,又涉足盐业、典当、房地产等,终成大业,以身价千万以上成为南浔首富。1899年刘镛去世后,刘承幹以“承重孙”身份继承巨额家产,遂成江浙巨富,这为他的藏书和刻书事业提供了雄厚的财力保障。

刘承幹痴心藏书、醉心刻书,为此不惜一掷千金,他曾自称:“生平嗜书,与世俗之珠玉货财同”,可见其对书的热爱程度。刘承幹从1910年开始藏书,历时二十余年,耗资30余万元,搜集了北京、江浙等地大量的藏书精品。嘉业堂藏书楼建成后,在藏书楼的鼎盛时期,藏书最多时达到18万余册57万余卷,计有宋元刊本155种、明刊本2000多种、清刊本超过5000种、地方志1217种35359卷、稿钞本2000多种,其中作为镇库之宝的宋刊四史、明孤本《永乐大典》42册88卷、文渊阁、文澜阁《四库全书》残存抄本、文源阁《四库全书》(6册)等,尤为珍贵。藏书同时,刘承幹还热衷于刻书,所用红梨木书版,共有三、四万块。嘉业堂刻书始于1913年,耗资20余万元,二十年间共刻书187种3001卷。作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刘承幹为我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嘉业堂藏书楼的风雨岁月

为妥善保存藏书,刘承幹在家乡南浔镇“购地二十亩、斥金十二万”,于1924年建成嘉业堂藏书楼。他曾希望“余之为是楼,非徒藏之,又将谋所以永其传”,要求“凡吾刘氏子孙,其世守勿替”。然而历史无情,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11月19日,日军占领南浔,他们“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被害有400余人,沿街电线杆上挂满人头,全镇烧毁房屋4993间”。嘉业堂一度成为驻军之所,在这里日军肆无忌惮,出入方便,攫取自由,强行取书、“借用”设备等骚扰事件时常发生,嘉业堂所藏书画也损失殆尽。刘承幹曾望楼兴叹:“敝楼驻军络绎不绝,甚至欲入内一观亦不可得……已毫无主权”,藏书楼工作被迫全面停顿。

刘承幹为了保护藏书,想尽了办法。从1939年6月起,他冒险将六万余册藏书精品用船分批运往上海刘宅。对于无法运走的藏书则命人抽去首册或尾册,装进200余只麻袋里,秘密转移到刘氏在南浔镇西街203号住宅的阁楼上,使其不具价值而免遭日军掠夺。据对留存档案的统计,从1939年至1942年,嘉业堂共运出藏书4028种62081册,其中宋元刊本152种2724册、南雍三朝本21种606册、明刊本2114种29669册、清刊本389种8930册、古今图书集成4996册、稿钞校本874种6535册、自刻书44种560册、其他433种8061册。1946年8月,从嘉业堂又运往上海1489种13087册藏书,大多为清顺治至乾隆四朝的刊本。

由于刘承幹不善经商,家境逐渐衰落,而日军入侵更使刘氏经营雪上加霜。抗战爆发前,其镇库之宝宋刊四史,宋刊本中的珍本《鹤山先生大全集》、《窦氏联珠集》,《永乐大典》残本,《宋会要》及《明实录》抄本等都被卖掉,以贴补家用。储于上海的嘉业堂藏书开始大量散失发生在1941年4月,其时由郑振铎代表文献保存同志会,与刘承幹商定,以25万元收购嘉业堂明刊本1200余种,抄校本36种。1942年10月,刘承幹与张叔平订立合同,将储于上海、南浔两地的所有嘉业堂藏书及书箱、箱垫以206万元整体卖给张叔平。此次交易风波迭起,几经周折,刘承幹最终收到书款140万元,张叔平则获得大量嘉业堂的精品,并转手倒卖。所幸的是,这些藏书虽历经磨难、辗转迁播,最终大多流入国内各大图书馆,继续服务于大众。至1951年浙江图书馆接受捐献时,嘉业堂尚余藏书11万余册,宋元刊本已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几种。

三、藏书楼及藏书的捐献义举

“花园荒芜,主楼内蛛尘遍布。虽然书箱、书橱等还在,但东倒西歪,破烂不堪;电表、电线、桌椅板凳等损坏严重。主楼东侧的抗昔居更是一片破败,四进平房有的门窗皆无,有的地板腐烂,有的屋顶漏水。版片胡乱堆放,随处可见,有很多已被虫蛀,被腐蚀,无法修复……”刘承幹面对藏书楼的破败状况,只能望“书”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遂萌生了捐献嘉业堂藏书楼的想法。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涌动着捐献私人藏书的热潮。郑振铎在《一年来“文物工作”纲要》中写道:“由于人民对中央人民政府的爱戴与信赖,一年来将其私人所藏的文物、图书捐献出来的很多。其中,……张伯驹捐献的宋人尺牍、赵世暹捐献的水利文献、常熟瞿氏捐献的宋元刻本、傅忠谟捐献的宋元明刻本及抄本、翁之熹捐献的明清抄校本等尤为国之重宝。”政府的表彰、倡议,各地的捐献、相赠,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这股滚滚洪流面前,刘承幹经过慎重考虑,于1951年11月19日致函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张宗祥,慨然决定把“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藏书113978册、杂志3301册、碑帖2528通、自印书27537册、印书雕版39559片)无偿捐献给国家,当时由浙江图书馆和嘉兴图书馆派干部接收。饱受磨难、濒临绝境的嘉业堂藏书楼实现了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嬗变,成为浙江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新生。从此,刘承幹的名字被铭刻在浙江图书馆的历史上。

刘承幹的捐献函,全文如下:

敬启者:承干平生致力文化,搜罗典籍,在故乡南浔建立嘉业藏书楼,庋书十余万册,以供专门学者参考研究。会遭倭寇肆虐,遂致停顿,藏书亦散失一部分。承干以年老,仍羁处沪渎,抗战胜利后迄未加以检校。今幸我人民政府注重文物,蒙派贵馆整理代管,承干平生心事将幸有托,书物亦将归得其所,曷胜欣抃!因即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为发展新中国社会文化事业之需要。区区之忱,幸祈鉴纳转呈准行为祷。至于内有求恕斋书箱,均为重复之本,向系沪寓备作参考本,不属于藏书楼,嗣因沪寓房屋出售,运回寄放。又有自印各书及石印铅印说部以及碑拓字画之类,拟请提出仍归承干领回。谅荷垂许,合并附陈。此致浙江省图书馆。

刘承幹谨启(印)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刘承幹在信函中除了诚恳地表明捐献嘉业堂藏书楼及其藏书的决定,还请求将求恕斋书箱内重复之书、自印书及石印铅印说部以及碑拓字画之类发还归本人领回。根据接管时清点,嘉业堂藏书楼内存放的自印书有5329种27537册。浙江图书馆根据省文教厅的指示,复函刘承幹,动员他一并捐献:“顷接11月19日来书,自当转呈准行,成此美举……至于来书所称领回现存复本及自印各书等,俟呈准上级后,再行函达。”并向他通报了整理嘉业堂藏书的结果,明确指出没有发现字画藏品。

1957年7月1日,刘承幹又致函浙江图书馆:“本人于1951年11月19日备函将嘉业藏书楼捐献于贵馆永久保存,函内声明重复之书(即同一书名同一版本一部以上之书)及自印诸书及石印铅印说部以及碑拓字画之类归本人领回。现在事隔数年,希望准予早日发还本人具领,并祈先行惠复,至为感荷。再自刻应提出每部一份捐献贵馆置浔楼以留纪念,合并陈明。”浙江图书馆坚持省文教厅的指示精神,仍动员他悉数捐献。直至1981年5月,由刘承幹遗孀冯秀芳补办了捐献手续,浙江图书馆发给冯氏奖金并发还给她嘉业堂自印书80册留作纪念,至此嘉业堂的捐献才完满地画上了句号。

四、浙江图书馆接管的历史责任

藏书楼捐献前,早已无人管理,破败不堪。根据刘少奇在《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的指示:“各地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如无人管理而又需要派人管理者,当地人民政府必须注意派人管理,不使破坏。”1951年3月,浙江省文教厅指示嘉兴图书馆对嘉业堂藏书进行接管与整理,刘承幹表示赞同。后来文化部为慎重起见,4月6日下达了“文秘物字第64号”公函:“查嘉业堂藏书宏富,所藏抄本及清代刊本均系珍品。周总理曾于一九四九年电令保护,防其散失。嘉兴图书馆规模未具,仅有职员六人,对版本目录之学,并颇生疏,整理庋藏,均恐不能胜任。为此,望考虑将嘉业堂藏书拨归规模较大之图书馆,如浙江省立图书馆规模不小,以入藏该馆为妥。”

4月25日,省文教厅指示浙江图书馆主持嘉业堂藏书的接管与整理工作,由嘉兴图书馆协助。7月5日,浙江图书馆会同嘉兴图书馆,组成“浙江省立图书馆、省立嘉兴图书馆嘉业堂藏书管理处”。由浙江图书馆版本学家毛春翔负责,对嘉业堂所有的图书、书版、家具等进行清理造册,经过4个多月清点,基本摸清了解放时嘉业堂的主要家底。据《整理嘉业堂藏书工作报告》和《嘉业藏书楼藏书清册》记载,计有书箱681只,大橱80个,书架30架;有藏书12421种113978册、杂志222种3301册、自印书5329种27537册、碑帖2528通、印书雕版39559片。这就是刘承幹捐献的嘉业堂藏书总量。

公函中还特别提到了“周恩来保护嘉业堂之事”。1949年南浔和平解放时,为避免国民党残余势力破坏文物,周恩来于5月7日致函中宣部,对嘉业堂的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南浔镇(吴兴、吴江之间在太湖南岸)刘氏嘉业堂藏书楼,特予保护,以重文化。”6月下旬,嘉兴刚解放,县委就接到了省、地委转来的周恩来的电报,命令立即派出部队保护嘉业堂,防止其被破坏。嘉兴县委当即派出嘉兴独立营第一连,由指导员胡国钧、连长沈英杰带领,连夜赶赴南浔执行任务。次日,时任嘉兴县委副书记的杨铭、沈如淙到南浔检查了嘉业堂藏书楼的保卫工作,并研究警卫措施。

浙江图书馆接受捐献后,即成立了嘉业堂管理组,派驻人员进行精心保护和管理,在整理、保管藏书和书版、编制目录的同时,还把搜寻流散在社会上的藏书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后来陆续找回藏书1935册,书画轴40个,碑帖6份。

浙江图书馆对书楼建筑及园林也进行了多次的整修,使书楼、藏书及四周园林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中,由浙江省政府拨款对嘉业堂进行的大规模维修主要有两次,一次是1984年省政府拨款20万元用于对藏书楼的整修。浙江图书馆领导经过再三研究,制定了“修旧如旧,保持古香古色、古朴典雅的原貌”原则,大修“明瑟亭”,重建“障红亭”“浣碧亭”,整修园林假山326米,石砌护楼河岸450米,维修楼室2600平方米。经过维修,嘉业堂基本上恢复了旧观,并于国庆前正式对外开放。还有一次是1992年,省政府又拨款22万元对嘉业堂再次进行维修。这次维修着重修整藏书楼东侧的四进平房,重点是修理屋顶、梁柱、防漏、门窗、内墙等,对门房、厕所等也都重新设计、重新整修。此外,主楼的柱子、门窗、栏杆、楼板、内墙等也都整修一新。近年来,为确保安全、维持原貌,浙江图书馆又二度对嘉业堂消防报警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三次对建筑和园林进行保护性维修。

五、结语

刘承幹作为近代私家藏书第一人,在我国藏书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刘承幹晚年慨然将一生心力所萃的嘉业堂藏书楼及其藏书,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由浙江图书馆接管,实现了藏书楼的最佳归宿,更属不世之功,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刘承幹捐献嘉业堂藏书楼,是他化私为公的义举,同时也是对这座濒临绝境的藏书名楼的拯救。如果当年刘承幹不作此正确的决定,今天嘉业堂很可能不复存在。六十多年来,嘉业堂藏书楼一直得到浙江图书馆的精心保护和管理,于1981年被列为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作为浙江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嘉业堂藏书楼正以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景点的双重身份,每年接待来自国内外的读者和游客大约60万人次。(韦乐平)

参考文献:
[1]应长兴,李性忠. 嘉业堂志[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2]项文惠. 嘉业堂主——刘承幹传[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王效良. 浙江图书馆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00.
[4]林祖藻. 嘉业藏书楼的今昔[J]. 明珠璀璨——浙江省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纪实.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31-40.
[5]李性忠. 刘承幹与嘉业堂[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6]屠雷激,应长兴. 嘉业藏书楼史略[J]. 图书与情报. 2013(3):142-144.
[7]钱志远. 藏书之乡的嘉业藏书楼[J]. 中国文化遗产. 2006(6):62-68.
[8]韩玉芬. 嘉业堂藏书楼的设计与管理——兼论对现代图书馆的启示[J]. 中国文化遗产.2014(5):72-80.
[9]梁春芳. 嘉业堂主刘承幹:传承文化,贡献巨大[J]. 中国出版. 2012(11):69-72.
[10]黄建国,高跃新. 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吴玉玲. 嘉业堂主刘承幹的藏书人生[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17):74-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