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秘本”现身故宫,原来它的“真容”长这样,见过的人寥寥无几

 墨品书法网 2023-07-18 发布于北京

无论是否学习书法,世人皆知名动书坛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但是在近代有的学者推翻了这个理论,因为《兰亭序》真迹早已失传。

它的真实性就得到质疑,在1956年,郭沫若发现晋人王谢的碑文,与王羲之的字迹相仿,于是便对《兰亭序》的真伪性产生思考。

后来根据多方考证与推断,它在《文物》杂志上发表《论兰亭序真伪》一文,在文中它阐述了《兰亭序》的内容实则为《临河序》。

而后世流行的《兰亭序》真正作者,其实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因此他的草书《兰亭序》才是此作“真容”,智永曾在永欣寺研究家传笔法30年。

当时用废的笔都能装满五个竹簏,找他求字的人甚至把他家门槛都踏破,后来他还把晋人笔法传给了虞世南,对唐代书风的诞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智永最擅长的就是草书,因此这卷《兰亭序》以草书写就,全文共计324个字,以章草、草隶为主,字体看起来秀逸妩媚,实则笔力极为刚强。

行笔中侧锋并用,笔势沉稳内敛,字字舒畅婉转,点画圆融饱满,充满潇洒静雅之意,尽显冲和、超逸之气,可谓到达书法终极的“平和”之境。

而且卷中“草法”颇为精准,大多数学草书的人都知道,“草法”是学习草书至关重要的一步,有着完善正确的“草法”,就代表草书成功一半。

它可以让点画精准细腻,不会产生当代人书写的“丑书”之弊,就像此作用笔就严谨专注,每一笔都一丝不苟,但又不会产生紧张感。

行笔游刃有余,有着行云流水之象,即便字体是分开的,但是在气韵上没有中断之处,好似一气呵成,笔路清晰明了,是一卷学习草书的绝佳范本。

如今智永的这卷草书《兰亭序》真迹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目前存世的拓本中以明代的宝鸭斋拓本最精妙,字字灵动自然,充分还原真迹样貌。

一直“秘藏”在北京故宫博物中,是一卷罕见的“秘本”,见过它的人寥寥无几,好在如今此作得到发扬,让世人见到《兰亭序》“真容”是何模样。

也给了我们一个学习钻研的机会,时常临摹,可以使我们的草书用笔更加精准,学到完善、正宗的古人“草法”,这样之后在临摹怀素、张旭等人的狂草时。

就不会让自我用笔失去法度与控制,同时智永深得晋人笔法传承,对于我们掌握“二王”的书风与技艺,有着较强的辅助作用,能深入到古人气韵中。

并且后代的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等都是“二王”笔法继承者,若能将此作学会,向上可探晋人,向下可学隋唐,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智永的草书《兰亭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