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唐朝唯一好太监,听闻唐玄宗死讯,直接吐血而死,他为何给李白脱过靴子?

 四季视野 2023-07-18 发布于山西
公元762年,流放的高力士遇到大赦,得以从苦寒之地回归京城,却在路上听到了李隆基病逝的噩耗,随即,78岁的他,吐血身亡。
宦官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在古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封建王朝的兴盛与覆灭,大都跟这群人脱不了关系。秦朝二世而亡,汉末三国鼎立,宦官这一群体都在里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朝初建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吸取了前朝的经验,严格界定了宦官的职责,除了传达诏令就是看守宫门,根本不允许宦官涉足朝政。他甚至对宦官的职务都给出了严格的限制,只能是三品以下官职。

太宗定了规矩,后来的皇帝也大都遵照执行,即便是对宦官比较宠信的唐中宗李治,七品以上的宦官都达到了上千人,但也没有在朝堂上给宦官留下立锥之地。
但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大都很难按照人们的预设进行,唐朝宦官地位的改变也是如此。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宦官的地位直线攀升,不仅出了几个大奸大恶的大宦官,甚至还出了一个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大宦官。
这个被称为“贤宦”的宦官叫高力士,是著名的历史典故,《力士脱靴》中的主人公。
唐玄宗时期,诗仙李白的大名已经蜚声在外了,也是很多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府中的常客。喜欢附庸风雅的唐玄宗自然也不例外,经常把李白请进宫里探讨文学,欣赏诗文雅乐。

有一次,宫中的牡丹盛开,百花争艳甚是喜人,唐玄宗和杨贵妃游园赏花的时候,却总觉得缺了点意思,于是就命人把李白召进宫来赋诗助兴。
当时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了,可是皇帝传召又不敢不从,只得硬着头皮,在宫中内侍的搀扶下,踉踉跄跄地进入了皇宫。唐玄宗一看来了个醉猫,心想这下完了,别说赋诗助兴了,保不齐还得让内侍清除污秽的呕吐物呢。
可是酒这种液态物质,一直都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不仅能让人飘飘欲仙,还能改变人的性情。所谓“酒壮怂人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平常很怂的人,喝两口酒立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大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
李白平日进宫,都跟老鼠进了猫笼一样,吓得都不敢大喘气。可是这次不同,他已经喝醉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当即放浪形骸,声称只有酒兴正浓的时候,自己才能写下千古佳句。
唐玄宗听后来了兴趣,命人铺上软垫、摆好桌案,亲自给李白喂了几口醒酒汤,杨贵妃还匐下尊躯亲手研磨,抱臭脚拖靴子这种事,自然就落到了太监总管高力士身上。
李白凭着即兴发挥的诗句,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但也因此得罪了皇帝面前的红人,此后便因为高力士进谗,在仕途上处处碰壁。
从这个典故上看,高力士也是个挟私报复的龌龊之徒,似乎跟“贤宦”这个词根本就沾不上边。但是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个典故应该是古人杜撰的,与他在历史上表现出来的品行极为不符。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是北燕皇族之后,高祖母是岭南地区的豪门望族。武则天时期,冯家遭受朝廷的打压,十多岁的高力士受到株连,被官家罚没为奴,后被净身送入宫中当了太监。
冯元一机警聪慧、仪表俊美,很受武则天喜爱,赐名“力士”,后来又被一个叫高延福的宦官收为义子,这才改名为“高力士”。
高力士和李隆基,年纪相仿、脾性相投,在宫里当差的时候,帮了李隆基很多忙。两人在长期的相处中,也结下了很深厚的情谊,所以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大肆重用提拔高力士,甚至直言:“只有高力士当值,朕才睡得踏实。”
高力士协助李隆基,平定了韦后和太平公主乱政,积极举荐人才、匡扶弊政,凭着功劳累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建衙仪同三司,并晋封为齐国公,被时人称为“宦相”。

自从有了杨贵妃之后,唐玄宗便沉溺后宫荒怠朝政,高力士力劝多次,甚至还提醒要提防杨国忠和安禄山。但这些忠直良言,都没有引起玄宗的重视,以至于闹出了安史之乱和马嵬驿之祸。
直到那个时候,唐玄宗才涕泪横流,拉着高力士的手说:“愧不听卿言,才落得今日之祸!”
高力士对唐玄宗忠心耿耿,从来没有仗着皇帝的宠信,打压排挤过朝中的官员,因此在同僚中很有口碑。但是,他的耿直和忠心,也引起了唐肃宗的心腹宦官李辅国的嫉恨,被构陷治罪流放至苦寒之地。
公元762年,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相继病逝,唐代宗李豫继位后大赦天下,高力士才得以从苦寒之地重返京师。但是在途中,他听说太上皇病逝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吐血身亡,追随先皇而去。
《新唐书》说宦官是“小人之情,猥险无顾藉……借之权则专,为祸则迫而近”。然而,高力士对唐玄宗个人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可惜的是,他的忠心,也只用在了唐玄宗身上。
参考素材
《明代宦官的善恶》·宗城·书屋,2021(03)
《唐后期宦官对司法的干预》·张春雪·秦智,2022(09)
《说玄宗削藩与安史之乱》· 黄新亚·学术月刊,1985(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