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基础学经方——桂枝类方使用要点全记录!

 德寿堂图书馆 2023-07-19 发布于黑龙江

桂枝汤类:主方是桂枝汤。

桂枝汤组成与作用:

图片

此方适用于风寒袭表,卫外失职的风寒型感冒。有自汗,脉浮缓或浮弱者,以及因营卫不和而致的时寒时热,汗出怕风等证。不适用于表实无汗、风热表证及湿热证。

在《伤寒论》113 方中用桂枝者有四十三方,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演变而成的方剂较多,在临床上应用甚广。柯韵伯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 

(一)、临床运用:

1、本方加鱼脑石 30 克、辛夷 10 克、苍耳子 10 克、僵蚕 10 克、蝉衣 6 克(研吞),用治过敏性鼻炎,常有良效。因桂枝有解肌袪风散寒,温通卫阳之效。

2、形体瘦弱,素易感冒,纳呆,肠鸣,精神不振,苔薄白粘腻,治以调和营卫,健补中气,以桂枝汤加党参、黄芪、陈皮、茯苓,慢火煎二汁,分服。

3、治头汗,桂枝汤加毕桃干 10 克、桑叶 10 克,治头汗溱溱,面㿠,脉浮缓,舌尖红,苔薄白。

4、桂枝汤加黄芪,《金匮名为“桂枝加芪汤”,治黄汗历节,是一张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有振奋阳气,温运血行作用的方剂。笔者用本方加当归,常治产后腰腿酸痛,效果甚佳。如卫阳不固,受风寒侵袭所致,方中重用黄芪、桂枝;如下肢疼痛加炒杜仲 15 克、牛膝 15 克、木瓜 10 克;上肢疼痛,加防风 10 克、秦艽 10 克、羌活10 克;腰重疼加破故纸 10 克、川断肉 15 克。笔者又将本方加地黄15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常治疗血虚型闭经,即本方倍芍药,加当归,名归芪建中汤。

5、本方重用芍药,即桂枝加芍汤(原桂枝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二两、大枣 12 枚)。本方芍药增为六两,其余同上,有小建中汤之意而不用饴糖,用于桂枝汤证而腹拘急较剧者,较小建中汤之虚弱程度尚差一层。盖因表证误下而起,不若“建中”之因素体虚弱者。

6、加饴糖即名“小建中汤”,治里虚腹痛。仲景用本方在《伤寒论》中提到二条:①、“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脉轻按现涩,重按现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以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条)。②、伤寒二、三日,心下悸,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条)。《金匮》用本方有三条,一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二曰:“男子小便自利者,当为虚劳,与小建中汤。”其三曰:“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根据以上仲景对小建中汤的用法,虽治腹痛,但必须着眼于“虚劳、里急、悸”等,以此为指征。对于虚性拘挛性疝痛效果较著。笔者根据本方的启示,加黄芪、党参、当归等,广泛用于消化性溃疡而有脾胃虚寒见征者。如呕吐清水,去黄芪、党参、加半夏、吴萸、煅瓦楞;便血去桂枝、生姜改炮姜炭,加赤石脂、地榆。

(二)药性探讨

仲景以桂枝为主的方剂,在临床应用有五种作用:1、桂枝汤有芍药,是解肌剂,而不是主要的发汗剂;2、桂枝与甘草同用,有平喘制悸动作用;3、桂芍同用能温经通脉,有止痛作用;4、桂枝是温药;5、利尿剂中加桂枝,有较有力的利尿作用。

(1)桂枝汤有芍药是解肌剂,而不是主要发汗剂。

仲景说:“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当须识此,勿令误也。”因为桂枝汤中有芍药,因之是解肌剂而不是主要发汗剂。其方剂作用能解表,而又能固表,所以只适用于脉缓、汗出的表虚证,而不适用于脉紧无汗,热不得越的表实证。

假使单用桂枝而不配以芍药,也可以起到解肌作用。不过这是比较轻微的表证,虽然有点怕冷,但脉象并不紧张,虽然没有显著的出汗,但肌肤并不显干燥,虽然有发热,但热度很轻微。五苓散中的桂枝所起的解表作用也是如此。

(2)桂草同用有平喘制悸动作用。

仲景说:“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条)。又《金匮》防已黄芪汤方后说:“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这些冲气和悸动的起因,大多数是由于发汗动经而来,可以说是一种病因的两种表现。至于桂枝和甘草同用可以治悸动的作用,《伤寒论》25 条中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四两,甘草二两)”。(这是叙述过汗心气虚的治法)。又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又有:“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用苓桂甘姜汤。”主治“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的桂枝加桂汤(桂枝五钱)。还有“厥而心下悸”的茯苓甘草汤以及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都少不了桂枝、甘草两味,并且剂量都相当重。由此,不难看出这两味药配合使用,对“动悸”是有效的。如最典型的炙甘草汤,有些方剂如桂甘龙牡汤、桂枝去桂加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等方的主治证候中,虽未把冲逆、动悸列入,但也可以此隅反。

(3)桂芍同用有温经通脉止痛作用。

桂芍同用,不但能调和营卫以解肌,同时也能通脉止痛。桂枝汤之所以能和营卫,并能治“头痛”、“身疼痛”;桂枝加芍药汤之所以能治“腹时痛”,也就是靠这几味药的作用。又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所以能止痛,其道理也在此。但仲景在280 条中指出:“胃气弱易动”者宜减芍,又 21 条指出:“胸满者宜去芍药,”方书所谓减芍药以避中寒故也。

(4)桂枝是温药。

仲景认为桂枝是温药,他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并用苓桂术甘汤治痰饮,可见仲景视桂枝为温药,所以主要用于未化热的寒证,而不用于热证。假使已化热而必须用桂枝,那就要配以解热药和泻火药,黄连汤便是一个例子。(《伤寒论》黄连汤:黄连、干姜、大枣、甘草、桂枝、人参、半夏。《伤寒论》云:“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5)利尿剂中加桂枝能增强利水作用。

仲景在利尿里也常用桂枝,如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五苓散之类,都用到桂枝。这里采用桂枝的意义,固然取其平冲气制悸动,但也有另一种意义,即加强利尿的作用。我们的经验证明四苓的功用不如五苓,这可能是由于桂枝有利于水液的气化所致。

综上透述,本方桂枝、生姜辛温通阳、功在提高卫阳的升散性、动性、使弱势的卫阳得以增强,使优势之卫阳因发散而减弱;芍药、甘草、大枣酸甘敛阴,功在增强营阴的沉凝性、静性,以节制卫阳升散性、动性、防其太过。方中有升有降,有散有收,有动有静,剃柔相济,组合严谨,为仲景起手第一方。

今人刘鹤一氏说得好,他概括本方的作用为: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可虚可实,药虽数味,寓意深刻,曰发汗解肌,不甚妥贴,若云调和营卫,更觉合适。其服药后啜粥,目的在于助胃气、补津液,以及取微汗不要大汗,均具有调节之理。因为大汗使卫阳过度地升散而减弱,达不到平调阴阳的目的,反生变证。不过,对服桂枝汤后是否出汗的问题,有人观察后认为:凡服桂枝汤而热去邪解者,并非汗出增加所致,却见汗出逐渐减少而诸证缓解。因桂枝汤证本有汗,故见汗出渐少而证减。他认为非桂麻同用不足以发汗。而是本方作用的另一方面。亦就是说本方既能发汗又能止汗,体现了阴阳调节的双相性。

病案选例:

陈××男38 岁起病三旬余,恶寒发热,头痛骨楚。曾叠用多种抗菌素及镇痛解热之剂,均鲜效。一周前又服用清热解毒中药五剂,亦未见效验。现前症悉具外,尚见口干不引饮,纳呆神倦,苔白腻舌尖红,脉濡数。此风湿外袭、邪恋肌腠,致使营卫不和而发热不解,治宜解肌退热:

桂枝 5 克白芍 15 克甘草 5 克生姜三片大枣 5 枚羌独活各 10 克

三剂后热退骨楚减,续进三剂,诸症悉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