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教师如何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就从这篇干货帖开始→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7-19 发布于浙江

对于老师来说

暑假里除了适当的放松休闲

更是给自己及时充电

构思论文的好时机

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想必是老师们最想破解的难题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哪里可以发表?

如何提升论文写作能力?

……

或许我们可以从“论文大佬”的经验里

寻找到一些灵感和解答

今天,

浙派教师邀请了两位一线教师

就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和发表

以及如何提升论文写作能力

两方面给老师们一点建议和启示

供老师们参考!

图片

教学论文从写作到发表的“四部曲”

文/江山中学 张忠森

有人曾问我:发表论文有什么诀窍?论文是一线教师撰写的教科研显性成果,从写作到发表的过程很漫长,并没有什么诀窍。

如果一定要参照一套规程,我将自己的经验归纳为“四部曲”,即投稿准备阶段、独立写作阶段、自读修改阶段、“据他修改”阶段

第一步:

投稿准备阶段

据我了解,绝大多数学科教学类期刊都有投稿的电子邮箱,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根据自己的教科研方向,收集了大量有关高中语文的期刊投稿方式。如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语文月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如省级期刊《读写月报》《语文教学之友》等。

有时候,稿件没被采纳不一定是论文写得不好,有可能是不符合期刊的需要。有的期刊特别倾向高端的理论总结,如《语文建设》;而有的期刊倾向一线教师的具体实践,如《语文月刊》等。

弄明白了这些,投稿就有了方向,不会瞎投。况且,很多期刊会通告近期或是一年的重点选题,这个信息不可忽略,如果把握好了,可以提高投稿的成功率。

通过大致了解这一年的选题重点方向,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一些自己能够驾驭的内容来写。

第二步:

独立写作阶段

论文怎么写?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楚。

写作是一份苦差事,要能够受得住孤独与寂寞。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一天下来已经很累了,没有精力写作。

而且,教师们每天都感觉做着相似的事情,没有多少东西可写;偶尔有一点点思考,也不会继续挖掘和深思。这样,日复一日,就一直写不出东西来。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审视自己的课堂,并写下反思作为论文写作材料保存。我发表的论文《从概念理解模式构建到知识体系形成——以〈乡土中国〉为例探索学术类著作整本书阅读》就是根据平时的教学思考写成的。

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时,我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概念理解不到位,我就思考怎样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的知识体系。

论文写作不全是教学实践的记录,它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是一种高于实践的经验总结。

我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又查阅了相关专著,没发现具体、清晰、可操作的方法。于是,我决定朝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第三步:

自读修改阶段

论文写成之后,第一读者是自己。但刚写完的论文是很难看出问题的,因此,发表之前需要冷处理一段时间。我们处在观察者的视角,可以更理性客观地看待这篇论文,从而发现论文的不足之处。

一篇论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修改。

一是摘要和关键词的拟写。有的教师觉得,摘要就是论文的第一段,其实不然。摘要是对论文的高度概括,将论文最有价值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点像电影的宣传片。很多编辑看论文先看摘要,如果摘要写得不好,编辑看不出发表价值,论文就可能会被淘汰。

二是对错别字和病句的修改。

三是内容的调整与删改。有些内容需要调整顺序,有的需要增加,有的需要删除,要敢于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大刀阔斧地删改。

四是校正引用文献的出处。

五是对各级标题进行斟酌。从拟提纲到最后发表,标题都应认真修改。

好的论文,写是一半,改是另一半。

第四步:

“据他修改”阶段

一篇论文走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就能公开发表了。

所谓“据他修改”,就是根据编辑的修稿建议进行修改。一般情况下,编辑提出修改建议,说明论文已经过审,基本上确定要刊登了。

我收到某期刊的修改建议如下:

一是摘要部分语言啰唆,重要内容没说清楚,请修改;二是引文的出处要标注准确,格式可以参看我刊要求;三是结尾部分太简单,希望再扩充一些。

最后,我按编辑的要求一一作了修改完善,并谦虚地和编辑沟通,在表达自己的感谢之余,还提出让编辑尽量指出问题,自己都会认真修改。经过3次修改,论文终于发表了。

虽然,发表一篇论文中间有很多困难,我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好事多磨,会有一种幸福的享受。

讲完了如何写作,接下来我们再来听听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提高教育写作水平“三步走”

 文/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研训员 刘 波

好的论文是做出来的,同样也是写出来的,这两者是不能顾此失彼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有深入的思考,并在一定的教育写作水平加持下,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教育教学论文。

尽管教育写作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能力,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这项能力。不会写是能力和方法问题,而不愿写则是态度问题。态度问题必须先解决,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方法也是可以改进的。

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教育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

在积累中构建素材库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好文章也要有一定的素材。教育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平时有意识地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另一种是为了写一篇文章专门收集相关素材。

前者是“直奔主题”式,后者则可谓“水涨船高”式。“水涨船高”式可能更适合教师,因为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收集素材,也会激发教师写作的思路,两者相辅相成,让写作具有可持续性。

素材一方面来源于日常阅读的各类材料,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平时观点的梳理。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可以利用手机的语音速记功能,随时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

2

在实践中提高写作力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抱怨自己不会写的教师,往往平时是不写的,正因为不写,所以不会写。平时不勤加练习,就想提高自己的教育写作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教育写作是非虚构写作,教师的写作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教师每年都会有一些写作实践的机会,比如年度工作计划、工作小结、读书心得等。从功利的角度而言,这种日常写作写好了“用处”不是很大。

但任何一篇称得上文章的文字,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都涉及逻辑运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如果每一篇都认真写的话,就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

3

在打磨中形成代表作

打好教育写作的基础,不仅要构建素材库,而且要提高写作力,但仅仅做到这两点还不够,教师在教育写作上还要定一个小目标,那就是一年用心写好“三五篇”文章,形成自己的代表作。

“三五篇”是虚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一年写几篇;代表作也可以从不同层面来理解,比如短期代表作或在一段相对较长时间内的代表作,后者的要求显然要更高一些。

写出一篇文章并不难,但要写好一篇文章却不容易。用写好代表作的心态,好好打磨几篇文章,几年坚持下来,就能写出一篇像样的学科论文,去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或向相关刊物投稿,应该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图片

之前,浙派教师推出过
“2023年度教育教学论文系列微课”
入门、实操、评选三个维度
为老师们提供了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干货满满
不妨温故知新

图片

入门: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资深编辑带你“零基础”入门!

实操:

九次参评,九次获奖!“为什么我的论文获奖了?”一线教师揭开论文写作的“独门秘籍”!

评选:

怎么样的论文能入评委眼?解锁论文“出圈”的终极密码!

图片

来源:浙江教育报 (有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