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高适的见死不救,是对李白最大的侮辱,也是对“朋友”二字的最大亵渎。 高适为了什么见死不救,可以理解,理解他作为一个寻常人好不容易混到现在这个位置的艰难,理解他对政治的高度敏感,就像理解一个人无法放弃高官厚禄去救一个昔日曾经和自己在不同阵营的朋友。可是,有些人说高适不说话李白还能活,高适说话李白必死,这就很可笑了。肯定是仙侠剧看多了……尤其是《三生三世》,可惜一般人没有三生三世,一世就够恶心了。李白与宋若思的父亲是好朋友,宋若思自然一马当先:杜甫就不说了,做梦都想救李白,可惜人微言轻。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他是因为替房琯说话而丢掉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左拾遗职位。郭子仪何等样人!为了避免被猜忌晚年门户大开。京剧《打金枝》里他也是对胆敢打公主的儿子严加管教。手握重兵的他可以说身份比高适敏感一百倍!可他怎么不避嫌疑去救李白?他不知道风险吗?无他,“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连信佛的白居易都曾经因为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而挺身而出因而被贬为江州司马,连性格果决的王安石都曾经因为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而仗义执言,仇家尚且如此,遑论朋友?所以说,高适从未把李白当真朋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高适不是完全不念旧情,比如他曾对杜甫多有接济。可对李白完全不是这样。他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某些方面和杜甫有相似之处。 但腹黑也是真腹黑,对于李白他也只是在失意的时候能有共鸣。得意时,他知道李白对自己实在无用,非但无用,反倒可能有害,自然不愿意多掺合他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李白雪片般的求救信最终石沉大海的原因。有这样的人在,你被PUA至死都会觉得对方的不作为肯定是有难处。 他是个酒鬼,但他不止是个酒鬼,酒鬼不可能成为后世的精神偶像。但若因此认为李白只会喝酒,啥事儿不会干,纯纯就是被洗脑了。李白是生在盛世没错,可那是盛世的尾声,是觥筹交错流光溢彩的盛世,也是妖孽横行为祸地方的盛世,只不过一个是表,一个是里而已。盛世的陨落,需要有人陪葬。陪葬者,李白是,杜甫也是。需要有人歌唱,歌唱者,李白是,杜甫也是。殊途同归而已……所以为什么李白不为所用?有“朝野无遗贤”的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在,李白和杜甫之徒又能有什么用?!对,这就是政治,诗人很少屈从于政治,所以诗人很少能如愿以偿。简单来说,自我越多,政治越少。而诗人,偏偏是自我最多的那一类人。世人也都是高适,失意时需要李白和自己一起借酒浇愁、痛饮狂歌。可真正到了关键时刻,都恨不得从未认识过李白,连没认识过的也都“皆欲杀”。可幸运的是,李白不是没有真知己,也不是没有真朋友。在浩瀚的宇宙间,他也不孤单,那些人同他一起,构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