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续参加两期读书大赛,一年级小朋友有了什么惊人改变?

 文话童心 2023-07-19 发布于北京

作文周记不用发愁,突破写作第一关

我家小朋友分别在寒假和春季参加了读书打卡活动。收获满满,阅读大赛活动,帮娃突破了写作的第一关。

我们是寒假和春季阅读大赛全勤打卡,28+100天,其中有40多篇阅读笔记。五月份以来,我们校内开始要求写周记,小朋友每周的周记写得都比较顺畅。尽管仍然需要适当的引导,但她自己很爱写,写得比较顺利,老师评价也还不错。

小低年级写作文有几大障碍:首先是心理上,一想到要写很多字,头就先开始疼,觉得好难,磨磨蹭蹭不想动笔。第二是写什么,没有内容,愁得咬笔杆。第三是怎么写,本来挺有趣的事,写成流水账。要解决愿意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那么阅读大赛是怎么帮我们逐步突破写作的呢?总的来说就是根据自己的节奏,跟上大赛的赛程,坚持打卡,建立信心,积累了足够的练习量,最后收获巨大。

首先,是克服对写作文和写长作文的恐惧。

这就要提到阅读大赛的赛制了。阅读大赛的规则规定,可以录小视频打卡,可以写读书笔记,不同形式的打卡分值不同。这种划分非常符合从易到难的输出逻辑,先口头输出再动笔写,先写短再写长,说着说着,孩子就适应了把阅读内容向外输出这种形式,在动笔写的时候也就不怎么排斥。因为有战队积分的机制,她知道50字和200字以上的笔记赋分分值不同后,就受到了激励,自己主动要求多写一些,长度这个障碍也顺利跨越。

娃有时会写成这样,慢慢会看到她的进步:

第二,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内容是写作的基础。有话可说才能写得下去,那么我们如何帮小朋友找到自己想说的话呢?

一是从小朋友读的书里找。让小朋友通过阅读来写作,是非常实用可操作的方法。书里的内容提供了现成的话题和素材,比如今天读了故事书,那么就可以聊聊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的主角是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的角色是谁?故事的结尾怎么样等等各种话题。如果是篇科普类的书籍,那就可以说说书的主题是什么,怎么科普了这些知识,解决了什么困惑之类的话题。除了内容以外,小朋友读的书还提供了大量准确、优美的句子,一些内容可以跟据书里的句子进行叙述或转述,这些都是现成的语言素材,小朋友可以用起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二是从小朋友的生活里找,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找素材。对于比较小的小朋友来说,最好不要选太平平无奇的日常,最好是个新鲜事或者她/他印象深刻的事,这才能有话可说。在课内,大多数低年级小朋友的作文起点都是看图说话,给出一幅图,进行描述,写出50字的作文。这其实就是提供内容的一种方式,这是提供了现成的画面和场景。把自己的经历直接抽象成文字写下来,这是更高级的要求,对孩子来说要更困难一些。

第三,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写作要求的修辞和形式要求不高,能大体通顺地写下来就很棒。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先来说说我们的计划。我们这次参加阅读大赛的目标,就是要扩大阅读量,最好再能写上一些读书笔记,努力拓展一下从读到写的联系。因此我们就根据这个目标制订了计划。我们最初计划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最后写得顺手了,增加到每周写三篇。

我们输出的第一步是视频打卡。我们的视频打卡也分为几个阶段:从简单复述故事,到概括主要内容,从说出自己对书的感受到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收获,读的多了还进行了不同故事的比较。在刚上手时还是会有些吃力的,这时候,需要父母帮尽量先控制篇幅的长度和难度,让孩子能先上手做起来。做起来,非常重要,哪怕一开始并不理想,也可以不断地调整。

第二步,动笔写。在这个阶段,小朋友依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动笔写的过程有好几个障碍要跨越,要给小朋友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时间长着呢,足够小朋友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父母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有足够的耐心、耐心和耐心。

首先,写字本身就会给小朋友带来很多障碍。别小看了这一点,写字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拦路虎。小朋友的书写能力有限,词汇量有限,书写词汇量低于阅读词汇,写字多少还有点费劲,可能写了十来个字就不耐烦。最初要有一些写字上的铺垫,有识字的基础以后可以刻意地练一练写字。我们是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过完才开始动手写笔记,小朋友有了一些写字的练习,这样写起来就比较习惯。在写的过程中,不要过于纠结要不要查字典,妈妈能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这个字怎么写,字好不好看,这些都不重要,甚至写累了父母帮着写一句也没什么了不起,因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这个活动能进行下去,只要运转起来,又有足够长的时间练习,从一两句话到三五句话,慢慢扩展,一定能走上正轨。

第二,从说到写的转换。小朋友即使能够说出书里的内容,但到动笔时又多了一层编码和转换,还是有可能被卡住,书的优势就再次显现出来,我们可以适当地鼓励小朋友叙述书的内容,仿照着写,甚至去引用书里的原文,都没有关系,要让他熟悉这种书写形式,熟悉词语的运用,体会句子的使用。对于小朋友来说,如果能看到自己可以流畅地写出一些东西,这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小朋友不理解词到句子的组成,不知道什么叫“完整的句子”,不知道标点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标点的占格,这些都是写作的小细节,可以遇到了就告诉小朋友。我们的实践显示,小朋友依葫芦画瓢,很快就能做个八九不离十。在这方面不用过于追求完美,毕竟这些内容小学语文课上也会循序渐进地教给小朋友。如果还想自己指导一下小朋友,关于句子,有一套书叫《句子柔软操》,可以买来看看。

第三,克服实际操作中的小问题。即使小朋友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或是清晰地说出读后感,在实际写的过程中,还可能还存在下笔思路会断线、口语太多的问题。这种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帮忙了。一方面家长可以帮忙理清思路,并且争取在写作的过程中,持续地以这个思路为路线图走下去,不写着写着就跑偏。我们的做法是画思维导图,这样能帮娃理清思路,并且把它作为提纲,在写作的过程中贯彻下去。另一方面,小朋友可能还不熟悉书面语,会带有大量的口语,有很多的“然后”“后来”“还有”“但是”。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我的建议是先别管它,写出来以后慢慢调整,慢慢提醒小朋友少用这样的词。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让小朋友先说一遍,大人帮忙记一记笔记,在记的过程中去掉这样的词,再给小朋友看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