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一个雨天|思南书局,犀牛书店,思南诗歌店

 无尽对话 2023-07-19 发布于上海

Hi~

这是“守株待字”的第71篇原创文章,全文3279字,阅读时长约2分钟。

约摸算起来,得有半个月没去过书店了,想着该走走。

犀牛书店第一个出现在脑海,网上查好了地址赶过去,我却记错号码牌😓,走过头了。

临时决定先就近,进了思南书局。

思南书局 🍬

雨天的思南书局,人不算少。

印象中,门口一男一女站立对视,阶梯上堆叠着雨伞,都是湿的,都是冒雨而来的人啊。

木质楼梯上刻着诗句,踩一脚亮一句才有意思。

二楼吧台上的糖果盘空了,我抓糖果的爪子准备伸出又放弃。

我念叨着:啊,没有🍬了。

每个小空间里都坐着或站着人,或浏览书架,或静坐发呆,若有所思。

氛围是安静的,仿佛书店的空气也被雨打湿过。

书店有些地方没有变,有些地方有了小小调整。比如某些书被人买走了没有补货啦,比如新来的书啦。

我最喜意大利区域,其实作者也不认识几个,但卡尔维诺和莱维一直占了心头的大比重。

《看不见的城市》,字句想起来总是伴着bgm。

《元素周期表》,光惰性气体就很有代入感。

《这是不是个人》,不说了,看了就知道。

三楼“语词与帆”的展览还没撤,一页页白色的诗行有些蒙尘,一本本诗依墙摆放。

正对门墙壁的木头诗句已有人重组,每一句诗看上去都是新的。

但我记得那一句,生命中总有些时刻,时间扑面而来,追上了你。

这次,我打开了那本1000000首诗,多少个0不记得了,里面是排列整齐的便签式诗句,是互动的感觉,但翻起来极其不方便。

最后去看电影区间,毛尖老师的《夜长梦短》在最下面一层,戴锦华老师的《雾中风景》还是在显眼的地方,《演员的自我修养》只有第一部。

离开的时候,吧台上有了糖果,这次,我只好意思抓了一颗,因为一本书也没有买,白嫖得很不好意思。

只好心里想着,下次来再买吧。

对了,三楼的艺术区间,这次长了些见识。

同去的小伙伴告诉我,那本橙色封面的书,是一位做装置艺术的艺术家,同时也是评论家,点评了上世纪的一批艺术家,后来,那批被他点评的艺术家现在都成了大师。

有点艺术版《巴黎评论》的意思。

在侧边的茶座区,还有一本taschen出版社的书,罗列了一个时期的出色的建筑家,但是扎哈还没有列进去。

这本书的旁边,放着的是扎哈老师的大作,大名鼎鼎,然而我不知道。

犀牛书店 🐔

从思南书局出来,很快就找到了犀牛书店的门牌,走进去,经过一条长长的弄堂,七拐八拐,刚问了一个大叔37号在哪里,抬眼就看见它在旁边。

上海的二手书店,活下来不容易。

2018年,我见证了绍兴路上一家二手书店的关张,在倒计时的某一天,到那里挑了几本书。

书店叫会饮,在单元楼的二楼,沿楼梯爬上去,窗明几净,临窗大沙发上团着一只绵软的大猫,酣睡着,丝毫不惧人。

店长戴着口罩,穿着白t,在一旁整理书本,装入四四方方的纸盒里,码得整整齐齐,一码归一码。

选好书的人,将书在他面前放好,他一本本打开,算好价格,然后将书脊排好,拍照。

买书人扫他微信二维码,加好友付款。

然后,这家书店就从上海消失了,但去过的人都知道,它曾经存在过,或将在另一个地方重生。

犀牛书店也是二手书店,在上海有些年头了,我早已知晓,却从未去过,只觉得值日僧的日记有些意思,某日某日谁来了,挑了几本书什么书,简单几句话,描画出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剪影。

没想到我第一回去,是在下雨的夏天,像苏打绿歌里唱的般,夏了整个夏天。

犀牛书店从外面看貌不惊人,一走进去就是另一个世界,矛盾,未知,层次丰富。

书籍的摆放是秩序中透着杂乱,墙上挂着一些字画,门口有一大木箱,箱子上码满了书本。

书架依着四面墙摆放,中间的书则是直接拔地而起,围成一个方墙,最中间有一把椅子、一台电脑。

书籍做了简单的分类,但这种秩序不明显。

古今中外,文学哲学美学自然科学,应有尽有。不少纸面发黄、封面价格几毛钱、一块多钱的古籍,价格则按扉页上铅笔写就的数字。

巴尔扎克的小说也有不少,令我忆起大学时光,里面的一个个人物好多我都还记得。《四百击》里引火烧了窗帘的书,毛姆书中记载老是要亲妈来讨帐的戏精作家是也。

刚刚进去的时候,里面有3个人。一个胖子在挑书,印象中他穿着拖鞋,最后买了不少书走了。

两个男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内容都是关于某本书或者某位作者。

我本来挑了一本《故事的艺术》,因为书不贵,而且轻巧。

但最终,我还是被一本《科学的饲鸡术》折服了。

这本书也很古旧了,最原始的价钱也是个位数,但目前的价格是三位数。

光看标题就让人忍俊不禁了,打开来简直就停不下来。

作者真的好厉害,用文言文写着如何养🐔,如果给鸡配置食物和饮水,如何预防鸡染病、鸡与鸡之间的传染,如何治疗,还提到了隔离、病鸡的焚毁。

里面有各种对照实验、统计数据。比如不同的供水导致的鸡蛋数目变化,不同的体脂率导致鸡的羽毛多寡,给鸡吃不同的食物 ,鸡的生长呈什么特点。

总而言之 ,作者一本正经在养鸡,一本正经在复盘。

我问值日僧,这样的旧书都哪里淘来的,他说不少是人家家里翻出来不要的,搜罗了过来。

民国时期的不少书籍,现在的价格都是比较贵了。

一方面是绝版比较珍贵,另外一方面,这些书也确实写得好。

我最后带走的这本科学的饲鸡术,他就说写得很好,买得值得。

书的最后一页赫然写着:不准翻印。

真有意思。

小伙伴挑了一本美学向导,里面的作者有宗白华、李泽厚、朱光潜等。

我们聊到朱光潜的《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很佩服那个时候的大家,学问底子又深厚,为人还谦和。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旁征博引,广度和深度兼具,要看完非常耗神,但也有成就感。

挑书的时候,屋后围墙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喵喵。

值日僧赶快从林立的书籍穿过迎去:“几天都没回来了,哪去了呢?”

“喵喵。”

“饿了吗?”

“喵喵。”

“过来吃东西。”

“喵喵。”

主人摸摸它的脖子:“过来。”

🐱同意了,跳下围墙,进了室内,跟着主人上楼梯。

书店里依然能听到他们对话,吧啦吧啦吧啦,喵喵喵喵。

离开的时候,胖子早已离开,店里只剩一位值日僧,他送我们走出了两重门。

不知道是因为是当天最后的顾客,还是特殊时期所有顾客都能得到这样的照顾,有一种此前从未有过的被珍惜的感觉。

疫情期间,他们的房租并未减免。

五月初就已开始营业了,采取预约制。

我们没有预约直接进去了,他们也没多问,双方都很有默契。

走出书店,重回现实空间。

再一次欣赏砖红色的楼房,道旁欣欣荣荣从废弃涂料桶上冒出的绿植,从墙体旁逸斜出的大株仙人掌,气宇轩昂,枝头还有或大或小的鹅黄色花骨朵,美得像海底的绿珊瑚。

不同的是,珊瑚不能碰,一碰可能整株死;而仙人掌,随便掰一块下来,不仅母体不受影响,而且这一块也可以随处生根发芽,生命力极强。

思南诗歌店 ⛪️

并没有预想要去思南诗歌店,只是从复兴中路一直走,然后拐弯,经过香山路,突然看见兰皋路。

街道路面是透亮的,车行过能看到模糊的倒影。

道路中央的上方,法国梧桐枝杈与枝杈重叠,如果是晴天,就是投下一片阴凉。

在雨天,则是快速坠落的水滴,打在伞上啪啪作响,坠在头上有点湿冷,没入头发从眉间流下,像冬天里屋檐上融化的雪水坠落。

我预感诗歌店就在附近,果不其然,前面就出现了白色灯牌。

诗歌店去年年底开始营业,大冬天有人排着长队等候入场。

最终我被冬天傍晚的寒冷劝退,书店的火热都是一时打卡凑热闹,后面再去亦不迟。

建筑不大,但非常漂亮,独特,估计原来是个⛪️。“顶部有洋葱头”,可能是东正教的教堂。

在书店的中心位置抬头看穹顶,能看到壁画。

壁柜上摆放着各种诗集,样书都翻过的痕迹,但是最终多少人买就很难说了。

如果说诗是一种宗教,可能孩子是第一批教徒。

我喜欢里面的各种童书。坏狐狸,总想吃鸡的狐狸,被鸡的看门狗建议,那里有一只鸟。狐狸看了看,说:有点瘦,但我还是可以接受。

一个“瘦”字,让人忍俊不禁。

《消失的塞布丽娜》是一本图像小说,GQ的条漫风格可能源出于此?

“我离开之后打电话给我爸,他甚至不知道我已经离开了xxx。”好伤感。

出诗歌店之前,我给自己的手上盖了一个戳,红色的印泥隐约可以辨认5月30日的日期。

音响里传出科恩的歌声,是他的歌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曲终我们就离开了。

走到地铁站,我已然出了不少汗。

出家门时穿了一件夏裙,被风吹得直哆嗦,肚子疼,只好回家换了厚卫衣厚长裤再出门,仿佛一个刚刚从冬天走出来的老人。

用我家人的话来调侃,就是“落了黑雪吧?”

没有人见过黑色的雪,穿得罕见的厚,不合时宜,冷冷的雨天逛书店,也就是我这样的人吧。但我还挺高兴的,希望同去的小伙伴也如我这般高兴。

感激她出发时在雨中等了半小时公交车,出发后在地铁站等了一小时我,结束后还请我喝了奶味茶味俱佳的广式奶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