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本纪》:秦国为何如此频繁地更换国主?

 司敬雪书院 2023-07-19 发布于河北

上文说道秦厉公继位,秦的国力日趋强盛,蜀国人为了巴结秦人,派人送来大量的财宝,以换取短暂的和平。公元前461年,秦国在黄河岸边开始挖掘战壕,然后出兵攻打大荔,攻占大荔的城池,随后设置了频阳县。与此同时强大的晋国也没闲着,国内的几大家族的战乱终于爆发,智伯被杀害,他的领地被几大强势的家族瓜分,智开带着邑人投奔了秦国。

秦国在不断地扩张领土,于公元前444年攻打义渠的戎族,俘虏了戎族的首领。一年后厉公去世,他的儿子躁公继位。

躁公在位的第二年,南郑的邑反叛,不久义渠也前来攻打秦国,这时的秦国可谓四面楚歌,腹背受敌。秦国被迫打退到渭南。秦躁公日夜操劳国事,又恰逢大敌人,在位不久后去世了,秦躁公的儿子怀公继位。谁想到怀公也是命运多舛,在位不久后就被庶长晁与大臣围攻,不堪重负的秦怀公自杀。大臣们拥立怀公的孙子为王,史称灵公。怀公的儿子昭子年幼夭折,这才拥立怀公的孙子为王。

秦灵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力有了些许的好转。同年晋国在少梁修筑城池,秦国认为这对自己有很大的威胁,于是出兵攻打晋国。战胜后秦国也开始修筑城池,不久后劳累的秦灵公去世,而是立了自己的叔叔悼子,史称简公。

简公野心勃勃,在位期间不断修建战壕,试图向外扩张。秦简公去世后,秦惠公继位,惠公攻打蜀国,占领南郑。惠公去世后儿子出子继位。庶长改偷偷将灵公的儿子献公迎接回国,立他为国君,并杀了出子和他的母亲。秦献公正式继位。

这段时间秦国更换君主的频率太快,国内争夺战争接连不断,导致秦的国立下降了许多。由余君主不断在更迭,君臣的关系也显得尤为紧张。这更加剧了秦国实力的下降。那么秦国国力的下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将在下文叙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