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 只为看见更多(ID:Self-see) ![]() 今天看了最新一期的《奇葩说》,辩论主题是“我觉得老板明显不喜欢我,我到底要不要辞职”。 作为钟爱奇葩说的老观众而言,不是看谁赢谁输,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某一方辩论赢了,但也未必是我们个人应该选择执行的。 辩论本身不是为输赢,而是有助于我们拥有有要多元化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遇到问题会发散思维,找到更合适自己的思路。 所以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即可。 正方观点-辞职。 1.极端情况,及时退出 首先可以弄清楚,老板对你的不喜欢,是不是属于极端情况?比如,故意找你茬、总是批评你,对你进行精神上的打压。如果是,那一定要及时退出! 正如颜如晶在节目里说的一句话,戳中在场很多人: 我们常常在一个被否定的环境、不自信的环境的时候,人是会变形的,会自我怀疑。 2.学会及时退出,是建立自我保护机制的第一步。 身处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相比起批评,大多数人更需要鼓励。职场上有种最低级的情商,就是批评成瘾。差评不是激励的良药,而是精神的毒药。 正如梁秋阳所说:在职场上甚至人生当中,我们都要学会,怎样合理地退出。当意识到情况对自己不利的时候,适当地及时止损,调整状态,才能继续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另外,我个人想补充一个观点,很多时候未必是公司不好,但不适合自己。 之前一个哥们入职我们公司,尽管他比较努力,但周围人包括老板并未看到他的能力,不到一年他自己也觉得我们公司不适合他,最后离职去了别家。 一年后他升职加薪,还配了公司股票。昨天两个人聊天,去年又有甚至加薪和增加配股。说今年继续努力,看公司是否可能会分到房。 所以遇到不合适自己的公司或老板,建议你直接走人。 因为在别人眼里的放弃,其实是你真正的选择。 反方观点-不要轻易辞职 1.初入职场,我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快速提高我的核心竞争力。 Boss团里理想汽车CEO李想提出的一个观点特别能给到职场新人一些建议和启发。李想举例自己小事喜欢电脑,所有的时间与经历都扎到了研究电脑上,当时父母亲戚都认为李想走入歧途了。他在创业的期间受到父母亲戚以及老师和同学各种的指责猜测和怀疑,认为他在堕落不务正业。 但他没有被周围人影响,坚持自己的选择,才有了今天的两次创业都成功了。一个估值700多亿,一个2000多亿。 所以他总结说,「我们不能成为别人的判断题,我们要成为自己的选择题,我们要活在自己的选择题里。」 2.你和老板是雇佣关系,不是恋爱关系。 你与领导是否互相喜欢并不是你们之间关系的重点,是否互相需要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讨好或者逃避老板,而是去解决问题,做好向上管理。 什么是向上管理?杨天真在节目中对做出了一个很全面的解释: 当领导忽然有情绪的时候,你能不能安抚住他的情绪,并且不让他干扰你。 当领导提出过高的要求的时候,你能不能管理他的预期,让他知道有些事情我做不到。 当领导指责你的工作结果不好的时候,你能不能跟他说清楚,你在工作过程中的努力和接下来会做的调整。 很多时候,你所以为的「领导不喜欢我」只是你的主观感受而已,是你自己在让自己不安。 毕竟,安全感是自己给的,把该做的都做到位,把问题都解决清楚,领导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你呢? 你那翻天覆地得情绪,很可能是你没有观众的独角戏。 「和老板演好对手戏,是对你的人生负责。老板只是人生路上的客串,别让一个路人甲搅乱了你的戏路。」 最后-观点分享 如何给自己建立职场安全感?杨天真在节目里分享了 4 条建议:
主持人马东分享了一段渡边淳一在《钝感力》里的一段话: 快速忘却不快的能力,接受失败继续挑战的能力;坦然面对流言的能力,对嫉妒与嘲讽心怀感激的能力;对表扬甘之如饴,但不得寸进尺的能力。 人生有很多东西你辞不掉的,若靠着喜欢与不喜欢来决定要不要离开,当你遇到一个离不开的环境的时候怎么办? 开始是小环境,后面转变成大环境,极端到这个世界不喜欢我的时候,我要不要选择死。那么我们要被别人喜欢的需求扩张到什么程度才可以。 喜欢只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而已,这种感受有可能不是对方给你的,而是自己解释出来的。所以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对你充满恶意的时候,不是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反问自己喜欢有那么重要吗?我们活着有更好的理由吗? 如蔡康永讲的,不要把喜欢当做至高无上的的标准。 这次我也特别喜欢薛兆丰的分享,要学会有不喜欢的人合作。你要知道终其一生你自己喜欢的人能有多少。 在工作中,无论他有哪些你不喜欢的缺点,我们看重的应该是对方工作的品质,而不是喜欢与不喜欢。 延迟满足会有回报的,但延迟被修理会受到惩罚的。 与不喜欢的人工作就是职场人的第一课。 可以不可以辞职,可以。但是你只不过把你的学习往后退了一步,但人生很长,这门课你还是得修或迟早会被修理。 最后分享这期的精彩片段,愿你有更多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