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时代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托洛夫斯基告诉我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所以你应该这样度过你的一生。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后来再看王小波的书,他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好久不见,没有更新原创,说实话这段日子过得很糟,但人就是这么惰性,只有遇到不好的事情才会清醒。就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不是一直直的,会有不同路标,否则你会逐渐麻木。所以现在的自己是否是温水中的青蛙,丝毫没有感到温度的升高。我的工作好像一直很忙,无论是做PM,还是做PM主管后,好像一直是忙着,晚上总是加班,甚至很多个周末。所以经常羡慕其他看起来不太忙碌但也工作与生活不差的朋友。 因为早早习惯了忙碌,所以我把剩余的时间留个家人以及我自己。我喜欢看书,听歌与看音乐节目,也喜欢跑步与游泳。从大学到工作前几年我都是坚持跑步的,只要不忙我都会参加周边的一些跑步相关的活动。从以前的欢乐跑10km,到后来的半马几次,再到一次全马。 渐渐地越来越忙,加班越来越多,跑步的次数必然越来越少,小肚子也不再是小肚子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一些,时常会去医院做客。因为加班多,早上早起跑步根本来不及,改为夜跑,可有时真的晚或者下雨等不方便,所以办理健身游泳卡,重点是为游泳。且永远可以全身锻炼,也不容易拉伤腿,膝盖之类的。基本也不追剧,即使遇上特别好的,我总是喜欢一次性倍速用手机看完,还方便整理一些记录。 可截止目前看都是无用功,因为工作性质不变,其他都是奢望。已经忘记上次跑步是什么时候了,也已经忘记上次看书的时间了,只记得几个好友说聚聚,真的太久没聚太久没聊聊天了,可还是推迟中。毕竟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有限,选择太多,反而会失去得更多。上次写《我们的生活看起来越来越好?》的时候就开始反思,是不是太沉迷一种单调的生活方式太久了,是不是该换换地方呼吸呼吸不一样的空气。 人一旦精力用完了,奔溃了就和手机占满内存一样,动不了了。无论是有用还是没用的,只要没有及时整理与清理,都最终成了垃圾。最近看了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梦 》,关于谈友人、亲人和生活的种种,那些人有的我们多少熟知,如齐豫、蔡志忠等,更多的却是非常陌生,因为在她的眼里没有高低,是否有名气之分。很喜欢她对林复南等好友的关心与尊重,因为懂对他们。特别喜欢<我的笔友张拓芜 >的一句话: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一生,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一生。 三毛写友人的品性充盈着满满的真情,她眼中身边人的平凡琐事,没有刻意的拔高,只有自己的熟知与欣赏,比如对友人才华的惋惜,对长辈的敬爱、对朋友德行的欣赏,文字轻盈,不煽情却有情,默默的读,脑海中不期然也会浮现自己生命中的那些过客。三毛写友谊,让人读出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豁达与境界。
撒哈拉威们一再地说那些喜爱安乐生活,美味食物和喜欢跟女人们舒舒服服过日子的人,是不配来沙漠的。我虽然是一个女子,可是我能够深深体会到为什么这片荒寂得寸草不生的世界最大沙漠的居民,会说出这样的句子来。 许多时候,朋友写信问我,人间的青山绿地、名城古迹比比皆是,为什么我在旅行了数十个国家之后,竟然选择了那片没有花朵的荒原做了我的第二故乡?我试着向朋友解释我的心情和理由,只是即使是我讲了,恐怕也不会有什么人真正地了解我吧!十年前离家到现在,旅行的目的,在我岂止是游山玩水,赏心乐事。如果一个青年人旅行的目的,只是如此而已,那么亦是十分地羞愧了,不值得夸耀于万一。上温汤的日记,替我写出了去撒哈拉的理由,我们不约而同地向沙漠出发,不只是受到沙漠的魅惑去冒险,不只是为了好奇心的引发,真正要明白的,是自己,在那一片艰苦得随时可以丧失性命的险恶的环境下,如何用自己的勇气、大智慧去克服;面对那不能逃避的苦难,生命的意义,在那样不屈服的挑战下才能显出它的光辉来。 我不是个不诚实的人,好书就是好书,绝对不会因为作者本身的情况而扭曲个人的看法。再说,我极喜爱这世上太多太多的好书,也并没有去打听过作者的健康情形如何,文字是独立的,读者如我,亦是主观的,由同情转而对作者文字的欣赏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那时候,太小的我,没有人可以倾诉这种心情,于是写了一首诗,在学校交给老师看。老师看了笑着说:“淡水河真是美丽的,下次远足,大家一起去。”后来,从来也没有远足了。高小以后,总是补习、补习、补习。许多年之后,有一个朋友问我:“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怎么度过的?不许想,马上说。”脱口而出:“是那条淡水河给我的。” 以后的很多年,只要回国,必去一趟淡水。那条河,不再是童年时的样子,岸边全是垃圾,河道也小了。 看后我觉得我要换一换我思考生活的方式,买了三毛全集。因为我知道自己,只要书买了,迟早我都会看的,且会尽快的。 特别喜欢《黑客帝国》Neo的一段台词:我宁愿孤独的清醒着,也不愿热闹的糊涂着。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容易和愿意“醒来”,因为“睡着”太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