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陈赓带一青年来到中南海,周总理:这孩子怎么有点眼熟?

 草草菇凉 2023-07-19 发布于四川

1956年,一个年轻人疑惑地问陈赓:“伯伯,周总理真的会见我吗?”。不久陈赓把他带到总理夫妇面前,总理当即收养在身边。

这年夏,收到陈赓要带一个人来见自己的消息时,周恩来夫妇便早已在门口等着。看了看陈赓旁边的小伙子,总理问道:“这就是你说的烈士留下的后代?”

陈赓回答道:“是的,你们可以猜一猜是谁的儿子?”
当周恩来夫妇一连说了几个名字都不对时,陈赓又说道:“他父亲是曾经黄埔军校的一期生,可是我们的老战友了。”

此时,周恩来陷入了沉思,他忧伤地说道:“莫非,他是彭干臣的儿子。”见陈赓默认了后,周总理朝一旁的小伙子打量了许久,又说道:“像,真像啊!”

彭干臣又是谁呢?为何连周总理提到此人都不免伤心。

1924年4月,彭干臣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到黄埔军校学习,也就是在这里,他和周恩来、陈赓等人相识。

一年后,陈赓和彭干臣因为优异的训练成绩被留下来进入教导团,而此时的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1925年2月,在周恩来的指挥下,彭干臣带领100多人深夜组成敢死队,在惠州市展开了淡水一战,并取得了胜利。也就是此战过后,周恩来对彭干臣越发信任。
后来,彭干臣和陈赓还一起参与了棉湖西北一战。当时,陈炯因上次战败给彭干臣部队,心有不甘,此次更是率领了4万战士南下作战。

面对敌人如此大的阵仗,彭干臣选择从正面迎敌,加上叶剑英从后方突袭,最终合力赢得了胜利,但彭干臣却因此断了一根手指。

后来,随着革命的迅速发展,彭干臣加入到了叶挺的独立团,担任军事指挥员。当他跟随部队行至武昌时,彭干臣向叶挺提议:“此战不好打,需要有人先去开路,我可以带领一部分人爬墙打前锋。”

叶挺等人经过商讨后,觉得此方案可行,便同意了他的建议。发动总攻前,彭干臣和其他敢死队一起写下了遗书。

前方敢死队扛着云梯,顺着城墙往上爬,在后方队友的掩护下,他们成功占领了城内的制高点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不少队员因为被敌人击中而牺牲。

时间来到1932年,此时的周恩来找到了彭干臣,说道:“现在江西和湖北的革命形势较为严峻,需要有人去协助指挥工作,你自己是想去哪个省呢?”
没有一点犹豫,彭干臣答道:“江西。”周恩来又问道:“为什么不回你的家乡湖北呢?”

彭干臣答道:“正因为是我的家乡,为了避免一些牵扯的裙带关系,我还是去江西的好。”也正是这一年,彭干臣的儿子彭伟光出生了。

以往,彭干臣夫妇都是并肩作战,但这次,彭干臣劝妻子留下,此去艰险,要照顾好他们刚出生的孩子和自己。

两年的时间里,彭干臣就待在赣北一带,重操旧业,积极联系底层群众,帮助他们发展建设。当地人至今还流传着一句称赞彭干臣的民谣——“小小葛原镇,大大军干校”。

1935年1月,敌人包围了彭干臣所在地,没有余地可退,彭干臣决定拼死一搏,在连续击杀多名敌人后,不幸中弹身亡。

而自从彭干臣离家前往赣北后,期间只给在家的妻子寄过一封书信。混乱的时下,其妻子也早已带着孩子搬家多次,独自一人撑起了抚养孩子的责任。

抗战胜利后,陈赓便开始找寻彭干臣的妻子和孩子,但直到1956年,陈赓才有了彭干臣妻子和孩子的消息。
昔日的婴孩也长大了,再次见面时,彭伟光问陈赓:“伯伯,你说我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赓一改往日的表情,严肃庄重地对彭伟光说道:“你的父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是为了中国革命牺牲的英雄。”

一 END 一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