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理中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治疗里虚寒咳嗽

 经方人生 2023-07-19 发布于四川

​2023-07-19,第624期

主题:里虚寒咳嗽。

理医案和中医文章写作,属本人记录和热爱,可能和每个人的体系和思路不同,如不正确之处望得到各位同道的指正。

图片

患者,女性,31岁,因“腹泻,咳嗽3天”来诊。

一周前因咽喉部发炎,化脓,出现了反复发热,在外院经抗生素输液后,热退,咽痛好转,但近来3天出现了腹泻,纳差,咳嗽,咳痰,乏力等症,因不再接受输液来诊。

刻症:腹泻,纳差,咳嗽,咳痰,痰稀,鼻涕样,乏力,口干不欲饮,舌质淡,舌胖大,脉沉无力。

中医辨证:太阴病,水饮上逆。

辨方证:附子理中汤合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汤。

处方:干姜1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30克(打碎),五味子10克,细辛6克,法半夏15克,桔梗10克,乌梅30克,砂仁6克(后下),附片10克(先煎30分钟)2剂。

二诊,腹泻好转,咳嗽好转,仍有口干,咽干,咳痰有所减少,舌质淡,舌胖大,脉沉无力。

处方:干姜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30克(打碎),五味子10克,细辛6克,法半夏15克,桔梗10克,乌梅30克,砂仁6克(后下),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6克(打碎后下)2剂。

吃完以上两剂,所以症状好转,无不适。

按语:患者开始病邪在表,经输液和抗生素等治疗,相当于伤寒论里面说的错误治疗方法,与下法的治疗相似,没有什么中药有抗生素寒凉了,用了这种寒凉的治法,导致病邪入里,出现了里虚寒的太阴病,寒饮内生上逆,故并有咳嗽,咳痰,清稀痰。

太阴病,里虚寒,理中汤是治疗里虚寒的第一方,理中理中焦也,附子是大辛大温,走而不守,回阳救逆,振兴沉衰,治疗诸阴证的要药,形成了一个附子理中汤,就是补火生土的含义,用火来生这个土。

里虚寒,寒饮内生上逆,病痰饮以温药和之,治疗选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汤。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因含“姜辛味”,加一味半夏,降逆化痰,故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寒饮痰饮咳嗽。

患者舌胖大,痰清稀,故而诊为痰饮咳嗽,又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而取用茯甘五味姜辛夏汤。

​莫金乙,主治医师。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热爱中医,本人崇尚仲景医学,善用六经辩证,运用经方,纯中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亚健康人群调理,做经方一代传人。

可加本人微信交流,mojinyi88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