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黑龙江波涛 2023-07-19 发布于黑龙江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能进入这个权威性、垄断性的黄金载体工作,是多少名校媒体专业毕业生的梦想。但令人不曾想到的是,曾经有一批初始文化并不高的北大荒知青,居然走进了这个金字塔顶尖的媒体机构,还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台柱子”。从台长、书记到编导、制作、主持、策划,许多重要位置、关键岗位都曾经由他们“长期把持”。国家最高级别的电视台,成了新一代“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的又一片“新天地”。这种现象不仅让我们“北大荒人”深感荣耀,也让许多局外人叹为观止。

先简单介绍几位密山、虎林所在黑龙江生产建设以外的知青。

尾山农场哈尔滨知青张长明,男,1950年8月出生,1968年下乡。曾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部主任、总编室主任、新闻编辑部主任、对台节目部主任、对外中心主任、海外电视中心主任、台长助理、1996年12月调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1999年1月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张长明在央视某会议上发言

55团(查哈阳农场)天津知青王晞建,男,曾任团军务参谋、教师。1989年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人事处,先后任人事处处长,人事办公室主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

曾多次被评为先进职工、优秀党员。从事人才、教育工作多年来,先后为《成人教育手册》、《继续教育管理通论》、《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国职工教育百科全书》等撰写有关章节约10余万字;在《电视研究》上发表若干关于人事管理改革的文章。

五师四十五团(嫩江农场)北京知青陈力,女,1969年到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会长。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陈力

兵团十九团(597农场)北京知青程志明,男,1951年出生,曾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副主任。

青河林场(伊春嘉荫县)哈尔滨知青敬一丹,女,1955年出生,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敬一丹(左)和姐姐在林场

十团(江滨农场)天津知青王晏青,男,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常务副总编辑。

二十一团(853农场)北京知青吴少华,男,北大附中1966届高中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总政歌舞团、中央军乐团和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制片人,中央电视台各种大型演出总策划人、监制、导演。

六团(二龙山农场)北京知青徐小斌,女,1953年出生,1969年参加工作。民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2000年徐小斌(左)和苏童在花城笔会

再说说在(密山、虎林)工作过的知青回京后,在中央电视台任职的部分知青:

四十一团(855农场)北京知青钟勇,男,1969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影视同期声》主持人和责任编辑,后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责任编辑,制片人,并参与了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

1969年8月,钟勇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四十一团(现牡丹江管理局855农场)20连,开始他在连队赶马车,后因为他极具艺术的天分,被调到团部宣传队。由于他的多才多艺,被师宣队得知,点名把他调到了四师宣传队。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1977年,侯宝林(二排左六)和郭全宝(二排左八)郝爱民(二排左二)马曾慧(二排左三)到黑龙江生产建设演出,和四师宣传队队员合影。钟勇(二排右三)王玉兰(前排右五)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钟勇(后排右三)和宣传队队友合影。

当时的四师宣传队人才济济,有早期的转业官兵专业文艺人员,又有后来的一大批极具艺术天份的知青。钟勇在这个艺术大溶炉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很快就成为宣传队的骨干。经常代表师宣传队,参加兵团文艺汇演。就是在些汇演中,他和二师十六团(现宝泉岭管理局新华农场)北京知青姜昆,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姜昆(后排右一)和黑龙江生产建设十六团宣传队队员合影。

二师十五团(现宝泉岭管局宝泉岭农场)北京知青濮存昕,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濮存昕二排(左三)和十五团样板戏学习班占战友合影

三师三十二团五连(建三江管理局北兴农场)北京知青赵炎,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前排左一李文华,左三马季,二排左二郝爱民,左三赵炎,左四姜昆。

一师四团(现北安管理局建设农场)北京知青孟凡贵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共同探索艺术的挚友。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孟繁贵(中)在农场和战友合影。

孟繁贵虽长得一脸横肉,凶悍骇人,但性性却是十分温和,是高英培的高徒。孟凡贵还是一位美食家,除了业余主持北京电视台相关饮食类节目外,还为多家杂志和报纸的美食版做策划和顾问。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海政文工团时期的钟勇(中)和姜昆(右)李文华合影

1978年,钟勇参军进入海政文工团。在部队文工团里,他常常跟随演出小分队到各地演出,并在繁忙的演出中坚持艺术创作。他利用他擅长曲艺的特点,创作的活报剧“如此照相”,即对文革中极左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又有着对往事不堪回首的诙谐幽默,一经演出就大获成功,并被姜昆看中并改编成相声,成为姜坤一举成名的重要作品。

在进行相声等曲艺创作的同时,钟勇还涉足影视圈,在电影《甜蜜的事业》中,他扮演了唐二叔的助手兼女婿,爱搞甘蔗试验的技术员杨爱甘。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1993年,钟勇转业到中央电视台,并以他丰富的经验和艺术底涵,于1999年创办了中国内陆最早一档兼具影视资讯与专题报道的电视栏目《影视同期声》,钟勇成为该节目第一任节目主持人和责任编辑。该节目立足中国电视剧报道,透过专业视角,洞察影视热点,一播出就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从1993年到二千年,他平均每年参加10多部电视剧制作工作,先后参加拍摄了《士兵今年十八九》《布依女》《海风吹过乡村》《远东阴谋》《孔繁森》等100多部电视剧。其中有不少电视剧获得了飞天奖。他同时还是《闯关东》《交通警察》等100多部电视剧的责任编辑,是《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总制片人。

四十一团(855农场)17连北京知青许朴,男,1969年参加工作,和钟勇既同为四十一团农工,又同为宣传队队员,现任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专题部制片主任。

1976年许朴返城回京,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期间参加了电影《报童》《瞧这一家子》的拍摄。后来到中央民族乐团(原中央歌舞团)担任灯光设计。

1986年,许朴调入中国中央电视台,曾任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专题部制片主任。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许朴、钟勇签字的《影视俱乐部》年刊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许朴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在纪录片《达赖》中任制片主任。组织拍摄了《香港苍穹》《台港风云》《中国人权》等多部专题片。《中国人权》是中国第一部记录人权状况的纪录片,在国际电视周上展映获得各国专家的好评。许朴还在《祖国风貌》及全面反映文革后第一个全运会的专题片《全运会》中担任制片。

四师三十六团(850农场)北京知青刘锦源,曾在虎林县三十六团下乡,在西岗生活多年。现为知青著名电视剧编剧,中央电视台编剧、导演、北师大心理学博士,从事编导工作三十年。已经拍摄并播放的电视剧有《死囚》《巴掌大的大作家》《修车铺的故事》《绝非小事》《回心草》《神秘的大熊猫世界》《唐玄奘》《唐诗故事短剧》。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三十八团宣传队珍宝岛慰问演出合影(第二排左四38团政治处主任孙述芬,左五战斗英雄孙玉国。四排左二崔可法

四十一团(855农场)11连北京知青陈虎,男,笔名陈默,生于1950年,北京四中1969届初二学生,1969年参加工作。和钟勇、许朴既同为四十一团农工,又同为宣传队队员,高级编辑,曾任北京电视台国际部主任、科教节目中心主任等职。

陈强,男,上海知青,曾下乡黑龙江,四师演出队员、大庆知青联谊会会长。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现任国家话剧院演员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四师政治部主任陈建顺(前排左五)和宣传队部分队员合影。马玉辉(前排左四)、黄玲(前排右三)、王玉兰(二排左一)、钟勇(最后一排右四,带帽者)、陈强(最后一排右三)。

1978年,陈虎高考入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1982年毕业后即进入北京电视台,曾担任过多年的国际部主任和科教节目中心主任。主任编辑,连续8年聘为“亚洲电视奖”中国评委。

在职期间,他主持、制作了大量的广有影响的节目和多项活动。工科的背景,训练了他的严谨风格;而在知青时代就已显露出来的历史偏好、文学素养以及不循常规的思维方式,使他主持、制作的节目总能因出新而受到好评,比如1999年推出的365集的节目《1949年的故事(红色多米诺日记)》与2008年播放的十集大型历史记录片《子年北京》。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颇有建树,并且勤于笔耕,曾为多部电视节目,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等撰稿,如“向新中国迈进”“世纪龙年”“为祖国而战”“战争与和平”“北京发现”等,逐年来著有《解放日记——1949年的故事》《诺贝尔奖百年百人》等书。

四十团(8511农场)上海知青袁超,男,1951年出生,1969参加工作。曾任上海东方电视台热门栏目《信息总汇》《上海早晨》等名牌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任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影视企划部总监。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宣传队在练歌

1969年,袁超下乡黑龙江四十团,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保卫战。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机炮连指导员,任四师宣传队指导员。

1974年6月,袁超被推荐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播音专业(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1976年8月毕业被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破格留京录用,从此他开始其播音主持生涯。不久接替体育赛事转播员工作。为了搞好转播工作,他特地去北京体育学院进修半年。

1978年冬,袁超结束了这段体育转播经历,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回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86年,在《每周广播电视报》举办的听众评选中,他荣获“我最爱的播音员”普通话一等奖。

后来上海电视台决定正式调他担任经济电视台《信息总汇》主持工作,曾任上海东方电视台热门栏目《信息总汇》《上海早晨》等名牌电视节目主持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袁超成为上海家喻户晓的名主持人。

2015年,袁超出任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影视企划部总监。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宣传队在杨子荣墓前留影

北大荒知青黄玲,女,曾任全国青联委员和河北省青联常委。曾任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作为北大荒转业军官的后代,在黑龙江省855农场渡过了小学、中学时代。黄玲虽然生在北大荒,但她却是名人之后。其爷爷黄翔,为原国民党中将,和日本鬼子在昆仑关血战过,后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以拍黄山风景而闻名影坛。他在五十年代拍的《雨后黄山》《群峰竞秀》《天都双娇》以黄山风景为体裁的作品,成为中国风景摄影的精典。其父董其昆,为国民党起义飞行员。初中,高中期间,多才多艺的黄玲被当时的四师演出队选中,随即加入演出队。1979年,成为北大荒文工团专业演员。在宣传队,黄玲刻苦练功,不但能跳舞,还能演话剧,主持节目,是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知青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台柱子”的密、虎地区下乡知青

黄玲(左)和王玉兰(右)在宣传队练功房练功。

1981年底,黄玲考入河北电视台,播报、主持和参与制作了包括新闻、专题、大型文艺晚会及综艺类、竞赛类、系列片等各类节目。其中《河北民间技艺表演赛》《中国民间收藏大观》和一些综艺晚会等节目不仅受到观众的好评,也多次获得河北省、华北区和全国的各类专业奖项。当时黄玲不仅是河北省最知名、呼声最高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获得业界最高奖项的地方台年轻主持人之一。曾获全国电视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是全国广播电视界最高专家奖项主持人“开拓奖”金奖、“金话筒”获得者。

1992—1993年,黄玲成为CCTV-4首批主持人,获得“全国十佳主持人”称号。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主持了《天涯共此时》栏目,与赵忠祥共同主持的大型系列片《庐山》,给全国和海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黄玲1994年赴美,1998年回国后从商。

部分素材来自范学新“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