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在身边

 新用户3601tvjQ 2023-07-19 发布于山东

           妈妈在身边

     一、陪妈妈吹吹风

阳光时隐时现,清风徐畅,令人神清气爽。在夏日,多云天气的温度是最适宜的。

“还是外头的风吹得人舒坦。”妈妈惬意地享受夏风带来的凉爽,不由感叹。

她受不了空调和电扇风,喜欢摇着蒲扇过夏天。

风儿拂过,如同回到了躺在清凉河水里的童年,眯着眼睛沉浸,任那份丝滑的凉意,缓缓地在身上流过,沁人肌肤。

在若非酷热便是暴雨的夏季,这样的时刻很是难得。

与妈妈一起惬意地吹吹风,此情此景,在这段日子里竟也是极难得的。

老母亲身心舒坦,我的幸福感爆棚。于是,忍不住发个朋友圈,晒晒阳光下的安详时刻。

 二、妈妈的呻吟最扎心

妈妈在身边的这段时间,我的心情并 不是轻松的。

春节后,母亲首阳,还没待没完全恢复好,暮春时分继而二阳,使得这几个月来她一直在疼痛中煎熬。吊瓶挂了又挂,药吃了几箩筐,每日里还是哼哼唧唧,八下里都疼,浑身上下没个舒坦的地方。

身体不适,情绪抑郁。醒来就诉说着疼痛,吃了饭就躺在床上不断呻吟,对什么都没兴趣,就连以前嗜好的电视都戒了,坐着都嫌累。

听母亲呻吟是最扎心的。妹妹接去她家些日子,若哪一天状态不好,听到妈妈又在呻吟,妹妹就难为不已,给我发微信:“姐,今天咱妈又在yai了。”

这样地担着心,很无奈无助,心情难得放松。

给妈妈买了轮椅,本来打算带她到处走走,看看风景。可是每次一下楼回来,她又会出现感冒状态,又开始了呻吟,娇气得像温室的花草。对这样的状态她自己也总气恼不已,心情自然更是消极。

 

   三、妈妈的碎碎念

最近这几天,妈妈才有了些精神。

身子一旦舒坦了,我的身边又是那个健谈的妈妈,从早到晚萦绕耳边的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些碎碎念。

人到老年,大多时候是活在从前,不仅从白天回忆到晚,就连梦里都是故人旧事。

心情不好的时候,她梦里梦外都是那些从前苦、旧时恨。回忆中人生的主旋律是一些哀伤、几多遗憾。

有一次,她说起一个老闺蜜。每次见都是抖索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总是那些负能量的话题,关键是这次说了下次还说,令人难耐。

“现在我可不由着她说,都不稀听了,每次我都会说她:老提捏些旧事干什么!”

她在说,我在笑:“您老现在子孙满堂,已经到了太后级别了,对任何人都不必忍耐。”

心情好的时候,她回忆的多是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哥哥出生时受凉差点夭折;妹妹小时候挑食,刚有“工事”,特淘人;调皮捣蛋的弟弟是如何地,用镰刀割了自己的脚背……只有我从小就憨乎的,像个小猪,能吃能睡,最省心……

那是沉浸式的回忆,每次讲起,都如回到了从前,那些苦乐年华是她的幸福时代。

刚刚讲得满脸喜色,一转念却又不由黯然——唉!这不,好容易熬到你们和你们的孩子都大了,我身子却是这样子!

你得不断安慰她,提高她的幸福感——

这是自然规律,人都得老去,一代代人不都这样的吗?你看谁谁谁,都痴呆了,还有某某某,身子不都还不如您吗?就像我哥说的,人活着福气不能太满,长寿的人就得受点罪添摸着。

提起她的大儿子,她就笑了,哥哥的话最能入她心,是她的精神支柱。

人老了,比孩子还脆弱,还需要依赖。

对老人的孝顺,远不是在身边的陪伴、照顾这么简单。心理上的安抚,是重要的,但也是最难的。因为老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容易走出来。

在这方面,我们都要向哥哥学习,学习他的耐心和高情商,能把话说到她心里去。

四、妈妈又开始唱歌了

妈妈喜欢唱歌,唱激情澎湃的革命歌曲。这好长一段时间里,她的歌声却是由呻吟与诉苦代替。

怕妈妈抑郁了,妹妹说要给她找个精神寄托,给她买了个小型音响,又在U盘上下载了她喜欢的老歌,让她能随时可听。

可是她根本没有心情摆弄。

人只有在身心舒畅的时候,才能投入到兴趣爱好中。

那些日子,她起床后就苦着脸,对我诉说这里疼那里痛,这是母亲在身边的晨曲。

这几天身体舒服了,晨曲的调子便缓和了起来。她边喝水边盯着做饭的我,碎碎念念地对我的操作步骤提出改进建议。

母亲在身边,她的目光都是随着你转的。

这天饭后,我倒上水给她吃药。竟然听到她一边数药片,一边哼哼着一首我没听过的民谣。

妈,你唱的是什么歌?真好听来,再唱我听听。

母亲笑了,说这是她小时候学的歌,名字叫《卖包子》——

唱:“下午卖了个两千仨,早卖早回家呀,伊得呀得外也外,早卖早回家呀。”

旁白:“大嫂,什么馅的?”

唱:“葱花料味白菜心,切上个葱花拌虾皮,越吃越有味呀,越吃越有味呀。伊的呀的外也外,越吃越有味呀。”

旁白:“大嫂,恁家住哪里?”

唱:“不住东来不住西来哟,住了个城里南关里,回在了桥下西呀。伊得呀得外外,回在了桥下西呀。”

歌词曲调都是那么活泼有趣,她唱得一本正经的样子,把我笑出了眼泪。就又让她唱了一遍,发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引来一些龇牙的表情。

妈妈又开始唱歌了,我们听得别提多欣慰了。

最近,家里会响起妈妈那个时代的红歌: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山丹丹那个花开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这些带着乡土口音、曲调高亢的红歌,和妈妈的碎碎念念,陪伴了我们的岁岁年年,百听不厌。

    五、我家太后出行

妈妈身体有些好转,我们便考虑到再去调理一下她的腰腿。周日,哥哥带她去中医院办好手续,做了理疗。周一他没空过来,我说你不用往这跑了,有我呢。妈妈便一遍遍地说,你妹妹不是上午有空吗?让她和你一块吧。

我不耐烦了,哎呀妈,我自己带你去就行了。她刚开车去日照来回跑了一天,明天下午还要去临沂办事,累得不得了,上午就让她在家休息吧。

刚好妹妹打电话来,说她要开车带妈妈去。我连说不用。妈妈在一边就急了:“你就让她去吧,她不是上午有空吗?你开车不如她熟。”

妹妹也说,就你这车技,还是我来吧。

我家太后出行,非但凤辇不能将就,还得前呼后拥。行有闺女拉着手,坐有外甥推轮椅,阵势非同一般。

我埋怨妈妈非叫妹妹来,她说,你不是打小就怵头吗,让你妹妹跟你一块不很好吗。那天还和你哥夸你,说你现在很能了,能自己带我去医院了。他还说这都是在老孙家锻炼的。

这个在家里最无用的孩子,半百的人了,脸皮都厚得褶子一堆了,在妈妈眼里我还是那个唯唯诺诺的怵头孩子。

我家太后出行,犹如韩信用兵,也显示了她可以调遣的兵力雄厚。人家若问,这两个都是恁的闺女?她就会骄傲地说,是啊,俺还有两个儿子没能来呢。

人老了,这就是优势吧。等我们这一辈老了,会怎么样呢?

   五、老人需要共情者 

以前让妈妈来我家住下,那是很难得的。她说,俺在老家多好,有邻居可以拉呱。在你家,你有空刚看书写字的,俺试着要闷死了。

这次妈妈能在身边,我就打算好了,要全身心地陪伴她,耐心地和她拉呱,不再假装知识分子了。

这几天妈妈身体好些了,就开始了念叨:“恁现在这个小区咋见不到人,不如以前住的小区,在楼下耍的人多。”

天气适宜的时候就推着妈妈下楼。对我来说,这边邻居都是陌生的,和不熟悉的人我是不会说话的那种。而妈妈出门,见了任何人都要招呼一二。见了带孩子的宝妈或者宝奶,就拼命夸人家孩子,见了来往的人就吆呼人家过来坐坐。和谁都热情洋溢,和谁都能有话题。

看来在我身边,她还是觉得闷。

这个小区多是年轻人,都忙着上班,很少见有闲人留步。出去了几次,妈妈和打扫卫生、整理苗圃的工作人员都能相熟,人家见了她,都要过来聊上一会。

这天,让妈妈自己坐在楼下,我出去拿快递。回来后,意外地看到妈妈身边坐着两位老太太,看上去和她年纪相仿,她俩眼睛都对着我妈,正聊得投机。

“妈,妈……”我喊了她几声都没听见或者是不顾得理我。看来妈妈是主讲,两位是倾听者。不知妈妈讲了什么旧事,只听得引起共鸣一片:

“唉,咱那个时候……那还说什么来!”

“那时候的人啊……不都是这么chao吗?”

只听得妈妈越发滔滔不绝,演讲得很忘我,那时候她的面容显得神采奕奕。

我站在一边默默地检讨自己,平时听妈妈碎碎念的时候,一定是态度过于敷衍,没有能够与她共情。

推妈妈上楼,她频频地再三回头招呼:“俺先走了哈,到明日再来一块玩哈。”

看来人老了更需要闺蜜,需要倾听者,就像孩子需要玩伴,那是真正的共情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