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理想(第10章) | 我们的二班

 桃花蔡 2023-07-19 发布于江苏

第十章: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在周杰伦暗黑系的歌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威廉古堡》。藤蔓、伯爵、杂草、女巫和黑猫。这种元素的堆积,虽是表面的押韵,并且在若干年后,迎娶昆凌依旧选择了英伦的皇家古堡,黑西装、古典绶带、蕾丝绣花和满地的新鲜花束。其实,没人愿意这样出名,满足他人的回忆而放弃改变自己的样子,继续沉沦,抑或继续躺平。几乎所有人的人生,全都是童年印记的投影。哪怕是平庸的、无垠的,很多人选择天生躺平,很多人选择意兴阑珊,很多人选择天赋异禀。总之来说,青少年时期真正的快乐,应该具备一种对“慵常”的无意,这是我们最敏感的时期,能看见琐碎,能追寻无限,也能快速适应无垠的障碍。关于写作计划,每年夏天来的时候,孩子们送回老家,一个人留在南京的前几天,心里盘算着闲暇时间的安排。比如计划看基本波拉尼奥的小说,这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他写的太好了,我也要写;还有一种,他写的真好,我写不了。有人会模仿我的文字,我也会模仿别人文字的质感。似乎是为了接近某个伟大的灵魂,投影在自己的写作之路上,成为一个即讨喜又炫酷的文字操作师。空余的时间,即便是每个周末,从南京开车回去看看孩子,总是会路过水口街头的渔具店,买一盒蚯蚓,后备箱里两根常年使用的黄鳝钩,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回忆。记忆中,小时候,提着桶,跟着大人们,在夏闲的时光里,穿梭在秧田埂,搜索着黄鳝洞。以至于,最近半年刷抖音,看到各种水猴子抓鳝博主便会心一笑,这些跟我小时候玩的比,简直是差远了啊。

这几日在关注《萌芽》的日本文学的暧昧与本真,许多人对这个国家唯一好感的是动漫、文学与毛片。日本的小说家们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细微到每一个时辰中发现问题与编织故事,寻找到事物与自己心灵上最初的感应。为此,研究的学者们从这些作家们的童年,总会找到一些投射的影子,失格与虚弱的多种演绎,往往是想到童年刻骨铭心的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了,想起童年越是幸福的事情,越容易沉浸其中,不愿出来。

逃离过去往往并不是代表着融入新的世界。往往我们今后的生活,所有的投影,或多或少可以在少年时的状态,能够找到相符合的基因。虽然与初中时代相比,两种身份,两个角色,在这个夹缝里,似乎格格不入,似乎断绝音讯。我们唯一能够了解的是,这并不能剥离原生态生活的影响。

自从有了同学群,经常和几位当年考上县一中的同学私下里聊天。那会儿,上高中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倘若是考上县一中,更是状元一般的存在。在我们学渣们看来,那会儿和他们几个相比,简直是一天一个地。配得上敲锣打鼓、戴大红花骑高头大马游街。后来会经常在周末,在街上碰到他们几个,分享着县城的生活,比如网吧已经在县城普及,镇子上连大屁股台式电脑没超过两台;比如可以买到最新版的《体坛周刊》和《足球》,甚至有机会看CCTV5体育频道;比如电影院已经代替录像厅,偶尔可以看到无删减版《泰坦尼克号》,简直是毛片般的存在,光听着他们的描述,已经热血沸腾。当然了,也会涉及到关于高中的学习咨询,差距的拉开,在不自然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了阶级难以逾越的样子了。大环境的格格不入,暗示着底层乡镇中学的学生们,天然的对知识文化拓展,没有好感,更是觉得学习的资格往往只属于他们。这种人力资源的参照系,在不知不觉中被小心翼翼的拉开了。

直到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被教导处老师叫去,帮忙搬运图书馆的桌椅板凳。因为不受待见,坐在最后一排,很容易被老师从后门发现,成了免费的劳动力。我们哥几个忙活了一上午,又累又渴,临走的时候,顺走了两本书,一本破了没书皮儿,一本卷出了毛边。塞进外套里带回教室,如获至宝,一本是《白鹿原》、一本是《废都》,那会儿,真正开始了对文学感兴趣了。记得高二去县三中参加会考,校门口有个卖废旧书刊,忘记了吃午饭,把随身带的二十元钱,买上一大摞,有好几本诗集和散文集,高兴了好久,比考试排名进入前十还要开心。期间,遇到初中时候考上县一中的同学,见面之余,还是挺兴奋的,毕竟好多年没见了,看到我抱着一大摞旧书刊,还是表现出来各种不屑。——晚上别走了,明天带你去县新华书店,里面全是书。——我可买不起,能买上旧书刊已经很满足了。——你可以去看书呀?我们经常在里面看书的。

我开始对图书馆、书店有了新的认知,读书原来真的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让我了解到小说原来是可以这样去写的,比如曲波的《林海雪原》、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还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我们镇上的新华书店,跟国营百货柜台一样,隔着柜台,只能老远地看,像是欣赏柜台里,看中哪本,跟书店管事的丧彪要了一本,丧彪一脸嫌弃的样子,我没翻上几页,他担心被弄脏了,不由分说地抽走了。当然了,让人轻松去逛的,依旧是主南街里的租书店。巷子很窄,中间凸起,两侧是细长的排水沟,稍不留神,容易踩进去,黑砖墙,黑砖瓦,墙缝里长满了一串串连珠一般的植物,四季常青。放晚自习的时候,偶尔会选择这条路,租书店的营业时间,瞄着我们放晚自习的时间,要么还书要么借书,这个时候生意最火爆,3-5毛钱一天,论厚薄收费用,不收押金,书架子上,几乎全是琼瑶古龙金庸张爱玲三毛席慕蓉,还有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假书,署名金庸便有人看。只不过,看武侠言情小说,是有风险的,带到学校容易被老师没收,带回家看容易被家长撕光。在初三临近中考那半年,班上后三排,没人管没人问,全在低着头看小说,馋到一定程度,两人头顶头合看一本,馋得津津有味。

我对新华书店里面的一本《魏书生日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午放学,钻进书店,仰望着书架上,厚实的书本。丧彪把书递给我,眼睛压根没离开过,生怕我给拿跑了似的。我快速地翻到书后,看清了价格,18块8。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吃住在镇上的大舅家,几乎不用花任何钱,从牙缝里抠攒零花钱的想法一点儿也不现实。依然每周会有两块钱的零花钱,用作乘坐三轮车回家,我在想,用步行代替,至少两个月才能实现。想了半天,回到家,抖抖霍霍地跟父亲说了买这本书的想法,没曾想竟然同意了,大方地给了我二十块钱,这让我攒钱买书的计划顿时荡然无存。当我把钱递给书店的丧彪,他不说半句话,便把书递给我,至今仍旧怀念新书油墨的味道,清香扑鼻,书的封面切边整齐,不小心容易将手指划破。很多时候,我们怀念童年和少年的样子,也许便是这种独特的味道在作祟,经常会说,现在接触的这些比不上小时候的味道了。毕竟十来岁时的梦想,到了中年的时候再去实现,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这种追逐和享受的全部过程,竟然真的可以治愈一生。

最近很火的一句话:“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 

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有句话挺感触的。自从去了来安读高中,初中时候的洒脱和快乐,已经成为了奢侈。总会想起快乐的小学和初中年代,家住在镇上,放学回到家,爸妈去打麻将了,家里没人,饭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餐桌上,一张塑料篮子严严实实地扣住,上面盖上一张洁白的薄布。有时候是中午的剩菜,有时候是大饼稀饭和榨菜。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电视、吃零食、喝健力宝,可以放纵地和一帮小伙伴愉快的玩耍,可以毫无顾忌的一天天发胖。不用烦神学习,学习只是家常便饭,也不用烦神生活,生活也只是随遇而安,更多是时候是享受童年的快乐,只不过,自己要想完整地去理解,去记住,却发现在一生中交叠的这一小块的内容,成为了治愈一生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无可替代。像极了整个夏天站在溪流的石头上一动不动的苍鹭,等着鱼儿从溪水里跳出来。生活的各种法则,在年少时期,告诉我们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人生并不会走到某个位置而停止生长,停止发育,小循环是暂态,一成不变的时候总会发生点什么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自从去了县城,所有的一切,似乎失去了一样,日子里全是学习和学习,放学只能回到宿舍,家的概念只有月末的时候,才有了更多的期许。原本可以和从小学到初中积攒的好朋友们说说心里话的,但没有了可以信赖的关系,当还没有能够说出来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再说出来,已经变得没有任何意思。想要不发疯,不被变化吞噬,唯一的办法是找到生活的真相,并且一如既往地热爱着它。当还没有接近成熟和掌控一切的时候,闪光的天性和早慧的差异太大,以至于宛若三餐之间所有的碎片与冲突,细节都已经记不得了。虽然装备整齐,开展一场稳赢的游戏,随机性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敌人,随机性是我们飞速奔跑的命运本身。

生活停在某个阶段,其实是很难界定,某个时候,当我们年逾中年,在群里也经常分享孩子的教育,以及寻找到各种借口,在参与和保守之间,尽量让孩子去规避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

事实上,童年的幸福用来治愈一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懦弱、无能、自私,连争取的勇气没有了的时候,也会想起,曾经自己那么幸福过。

生命中最好的样子,往往是看懂生活,懂得感谢时光中的暖意和烟火人间。

懂得独善其身,看世界,爱自己。

这一切全都是善意,这一切全来自于年少。

(未完待续)









人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

作者 | 老环

·············   ◆◇◆◇   ············

人间理想里的人间值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