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圆柱电池难产,挑战「宁王」的挫败|PowerOn未见

 learnmachine 2023-07-20 发布于上海

聚光灯持续扫射着智能电动车产业,难免留有“盲区”,它可能很快就到来,但未被发觉,可能长久未变,但依然主导规则,我们称之为“未来之见”“未知之见”,这就是我们“PowerOn未见”栏目的由来,致力于呈现汽车产业的关键“盲区”。

采访|韩永昌、李勤

文|韩永昌 

编辑|李勤

新能源车企和成本最高的零部件——动力电池之间,从未停息过权力博弈。双方公司可能花费多达半年时间谈下新的商务条款,也可能在谈判桌上互抛法务资源,而创始人们的短信里会毫不客气地围绕“降价”“减供”等筹码来回交锋。

改变棋局的机会很少。例如,在宁德时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三元方形电池领域,4680大圆柱产品是为数不多的机会。

2020 年9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我们将生产一种更为先进的圆柱电池,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升 5 倍,成本降低 14%,而搭载该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高 16%。

他同时给出了一幅宏大的产能版图:在 2022 年 4680 产能达到 100GWh,2030 年达到 3TWh。100GWh是什么概念?如果这个规划实现,特斯拉在2022年销售的130多万辆汽车将无需从外部采购一颗电池。而宁德时代就会失去第一大乘用车客户。

这种市场格局重塑的诱惑,没人抵得住,特斯拉发布4680之后,LG化学、松下、亿纬锂能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等国内外电池厂都跟进推出这一产品。“没有电池公司不做4680。”就连新造车公司蔚来,也在2022年加入自制4680大圆柱电池阵列,规划年产能高达40GWh。

但时至今日,对宁德时代的颠覆都已流于畅想。蔚来推迟了自制电池量产,特斯拉几经辗转,去年10月在德州工厂量产 4680 电池,官宣累计生产 1000 万只。若按每辆车 1000 个电芯用量计算,这些电芯只够 1 万辆车使用,特斯拉不到三天就可以卖完。

雪上加霜的是,5 月初,松下宣布将特斯拉 4680 电池量产时间推迟至 2024 年,另一家供应商 LG 也没有透露具体量产时间,只表明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新建一条 4680 电池产线。

显然,不管是特斯拉还是一众电池厂,都在4680电池上折了戟。特斯拉依然从宁德时代源源不断地采购电池,蔚来也需要保证后者80%的供货量。

4680大圆柱电池发生了什么?它的黄金时代还能到来吗?

满足车企的“既要又要”

作为动力电池出货量最大的企业,宁德时代在业内素有“宁王”之称。这家公司以方形硬壳电池见长,也不断拓展着方形产品的能力边界。

连续两代CTP(电芯到电池包)技术大幅提升了系统能量密度,去年推出的麒麟电池又采用大面积水冷技术,将能量密度拉升到255kg/Wh的同时,兼顾了超快充能力。今年上半年的装机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66.03GWh,牢牢占据市场份额超过43%。

但圆柱电池是方形之外更早的一个电池“流派”,其能量密度上限更高,设计也更加灵活,适合大规模生产。2008年,特斯拉就已将松下的18650小圆柱电池装上车,随后双方又合作开发了21700电池。如今为了更低的成本与更高的能量密度,又升级至46800电池。

46800电池是一种底部直径为 46 毫米,高度为 80 毫米的圆柱电池,命名方式与 18650、21700 相同,最后一个“0”代表圆柱,可以省略。4680 比传统的 18650 足足大了两圈,又被业界称为大圆柱电池。

大圆柱电池在底部直径上获得了统一,而为适应汽车的底盘设计,高度会有少量调整,例如高为95mm的4695大圆柱电池等。

马斯克对大圆柱电池寄予厚望,曾表示特斯拉未来所有的电动车型都将使用 4680 大圆柱电池。行业也为之跟随。2021 年开始,LG、松下、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陆续发布了与大圆柱电池相关的产能规划与量产时间。

部分企业46系大圆柱电池量产时间及客户

GGII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4 月,全球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合计已超过 350GWh。而 2022 年全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不过 294.6GWh。

大圆柱电池之所以受到热捧,核心原因就是它的能力禀赋迎合车企的“既要又要”:既能满足高能量密度,又能兼顾低成本。

能量密度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硅负极的使用。硅负极的理论克容量是传统石墨负极的 10 倍,但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会发生膨胀,让电池变形,膨胀率是石墨的 25 倍。

圆柱电池的结构天生抗压,内部结构也比方壳和软包更加均匀,如同一个可乐罐,可以在硅负极发生膨胀时向多个方向分散压力,因此更适合硅负极。再搭配高镍正极材料,大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天花板更高。

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 4680 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300Wh/kg,国轩高科称其46系列圆柱电芯能量密度已达到 310Wh/kg,今年年初,亿纬锂能将这一数值拉高到350Wh/kg。

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大圆柱电池也戳中了车企的降本心思。

圆柱电池的使用历史悠久,电芯一致性较好,生产效率的上限也更高。业内圆柱电池的顶尖生产水平可以达到 300PPM(电池产能单位),也就是每分钟产出 300 个圆柱电芯。方形电池容量更大但生产效率受限,业内普遍在 20 - 30 PPM,就算比亚迪最新的产线,产能设计上限也只有60PPM。

一辆特斯拉 model Y 需要 4400 颗左右的 2170 电芯,或者是 800-900 颗 4680 电芯。

有电池从业者分析道,“4680 的产线如果能做到 2170 产线一样的 PPM,那么一条线的产能可以抵 2170 五条线。”这是极大的生产效率提升。

“宁王”的盲区

直到2022年,比亚迪才凭借垂直整合策略,用销量带动自家的刀片铁锂电池出货,威胁到宁王。

但在三元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依旧盘踞着超 60%的份额。不论是市场还是专利,其他电池公司都难有突围之力。

据 PowerOn了解,大量的二线电池公司,包括中创新航、塔菲尔、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在内,都收到过宁德时代的专利侵权律师函。也就是说,想要在三元方形电池上与宁王竞争,将面临重重雷区。

而相比于对三元方形电池的恐怖统治力,宁德时代“不太擅长大圆柱”是行业半公开的秘密。

早期特斯拉进入中国建厂时,急需 21700 圆柱电池的供应商,其锁定的目标对象是 LG 化学而非宁德时代,于此就可见一斑。

特斯拉发布 4680 大圆柱产品后,引发行业追随,宁德时代也出于市场需求,向宝马推荐过圆柱电池方案“金箍棒”,但至今已无进展。如今行业里建成大圆柱电池量产线的公司,也是亿纬锂能等,尚不包括宁德时代。

当然,就连宁德时代自身投入在第三代 CTP 技术麒麟电池的资源和热情,也远超大圆柱电池。麒麟电池发布之际,宁德时代便公开表示“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比 4680 大圆柱形电池系统可以提升 13%”。

更有接近合作的人士向 36 氪透露,虽然宁德时代宣布拿到了宝马的大圆柱电池定点项目,但并未放弃说服对方采用自家的麒麟电池。

宁王无暇着力的大圆柱路线,是其他电池公司换道超车的机会。多家电池厂高管都向 36 氪表示,可见的三元电池的标准产品就是大圆柱,而磷酸铁锂方案则为短刀片。

以刀片电池称誉市场的比亚迪,也在布局大圆柱电池,设备招标已经开始。有知情人士告诉 36 氪,早期开发刀片电池时,比亚迪测试过三元的方案,但电芯越长内阻较大,“长刀三元过不了热失控,只能做铁锂。”眼下,比亚迪正在通过大圆柱方案推进三元电池。

但这场逆袭之旅,正面临从电芯工艺、设备采买到产线搭建,甚至量产应用等一系列困境。推动46系大圆柱量产上车,几乎是翻越一座连绵不断的大山。

技术革命,每一步都是坑

2019 年春节,特斯拉仍未在“产能地狱”中脱身,财务状况紧张。但睡在工厂车间的马斯克时刻不忘给人惊喜,当天宣布以 2.18 亿美元溢价 55%收购美国初创公司 Maxwell。

Maxwell 名不见经传,是一家主打超级电容器的公司,但该公司拥有一种核心专利技术——干法电极。马斯克看到了这一技术的巨大潜力,想要将其搬运到动力电池领域。但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打个比方,传统的湿法电极可以理解为将奶粉加水调制成浆糊,抹在面包片上,特斯拉的干法电极则是不用加水,直接将奶粉压实在面包片上。

据特斯拉估算,干法电极不仅能带来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改善,还能够减少 18%以上的成本,以及 41%的设备投资。

迟峰(化名)有多年的科研机构和电池研发经验,参与过拆解特斯拉的 4680 电池,他告诉 36 氪,“干法既不用溶剂,也节省了湿法涂布的干燥环节,涂布的干燥烘箱一般有几十米长,每一节都有 100 度的高温。因此降本力度很大。”

但将干法电极用在动力电池的生产上不容易。特斯拉原本的设想是在正负极上都使用干法技术,但迟峰拆解后发现,“只有负极使用了干法,正极依旧是湿法。”

正极干法工艺举步维艰。迟峰说,如果负极干法工艺的量产进度可以打 10 分,那“正极干法工艺目前也就 3-4 分”。去年 8 月,马斯克也公开承认“干法正极工艺碰到极大挑战”。

为了量产,特斯拉只能妥协:用回传统湿法制作正极,只用干法做石墨负极。相当于,特斯拉早先为大圆柱电池设定的硅负极和干法电极的极致方案,只取了一半。

特斯拉尚且难磕干法电极工艺,国内动力电池公司更是退避三舍,即全部使用成熟的湿法技术,再结合硅碳负极,保住能量密度优势。

因此,大圆柱电池量产的版本主要有,特斯拉主导的 4680,使用干法石墨负极+湿法高镍正极;国产版 4680,使用湿法硅负极+湿法高镍正极。

国产版 4680 目前披露的性能要高于特斯拉版,但二者想要达到量产,还要共同克服另一个工艺难题——极耳焊接。

极耳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池外表的正负极,圆柱电池的极耳一般分布在上下两端。4680 电池采用了全极耳技术,正极位置几乎不变,整个电池底部和壳体都变成了负极,所以叫全极耳,又称无极耳。

底部和金色壳体均为负极(图源:绿芯频道)

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时,穿越的路径越长,内阻就会越高,这样不仅损耗了能量,还容易引起发热问题。而大圆柱的全极耳技术极大的缩短了正负极间的距离,使得能量密度更高,散热性能更好。

据特斯拉介绍,4680 的内阻只有 2170 的五分之一。这种更利于电池散热的工艺,也让高镍材料的使用在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证。

但全极耳技术的代价同样不菲,要增加极耳成型、集流盘焊接与激光封口等多个环节。而因为是新技术,“每一家的细节处理都不太一样,良率很难保证。”

电芯工艺的攻克只是做出4680电池的第一步。这种创新产品的量产和工业化更是困难重重。首先从产线上,4680就需要一套全新的设备。据 PowerOn了解,46 系的产线设备目前没有完整的供应商,都要分段采购。而大圆柱产线的生产节奏设计极高,一条产线如果制定为400PPM,几乎是将一个机械设备,用芯片的控制逻辑来生产,“各段设备之间的磨合要求相当高。”

重重困难下,大圆柱电池的量产节奏就不再明确。除了特斯拉交付了 4680 电池,供1.2 万辆 model Y 搭载,再无车企量产落地。国内量产进度最快的是亿纬锂能,预计今年产能释放 20GWh。但今年已经过半,亿纬锂能的量产进度也不如预期。

一位大圆柱电池研发人员评价道,绝大多数厂家的电池都还没开发完全,很多都是只有一个外壳,性能上不一定能满足客户需求。就算性能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还要面临着生产良率、稳定性的达标。

技术难关都可以通过资源投入来解决,但大圆柱电池面临的更深刻挑战是:在激烈的行业角逐中,市场需求被快速挤压。

车企,不紧迫的选择

“大圆柱电池是个好东西,但车企都无福消受。”有电池行业高管向PowerOn直言。

在需要大圆柱电池这条路上,同行者越来越少。就连4680大圆柱电池的推动者特斯拉,也已经意兴阑珊。

该公司近期发布的远景规划显示,未来的紧凑型电动汽车和中型电动汽车Model 3/Y,都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占到总电池用量的近80%。

特斯拉产品规划(图源:特斯拉官网)

“只有高价格、追求高性能的车,或者 800V 高压快充的车型,才是大圆柱的最优解,常规的 400V 没必要上大圆柱。”上述行业人士表示。而用好大圆柱电池,也需要过硬的工程能力,包括掌握近千个电芯的激光焊接技术。

比如特斯拉Model 3 的电池包里曾有三个大模组,每个模组 2000 个圆柱电芯,“只要一个焊点失效整个模组就要换掉。“

如今的新能源车企都深陷价格战泥潭,降成本是核心需求。

电池厂也早已顺势而为,大幅降价。据 36 氪了解,去年仅磷酸铁锂电池的售价就高达 1200 元每度电,但如今已快速滑落至700乃至600元左右。

而三元方形电池也在用性价比策略,快速抢占车企需求。例如,中创新航凭借一款高压中镍产品便冲到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第三,其最大的亮点不是技术创新,而是综合的性能和性价比。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更是在不遗余力地拓展三元方形电池的边界,甚至通过极氪汽车量产9系高镍和硅碳负极电池。

车企都会综合性能、成本与规模量产能力,来选择电池的使用。在降本需求迫切与技术未成熟的双重拉锯下,大圆柱电池难免被冷落。

但如果把视野拉长,行业对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从未停止,大圆柱电池的战略角色依然浓厚,例如成为高镍材料的载体。据PowerOn了解,2025年要推出的大圆柱电池方案,几乎都采用了9系高镍材料。而韩国企业LG化学更是将在4680电池中应用单晶高镍材料,继续将能量密度拉升10%

同时,大圆柱电池也拉高了电池生产效率的上限。据PowerOn了解,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的产线水平已经是 150PPM,几乎是当下三元方形电池的10倍。

高性能和产能上限,是4680电池的技术底色,这对于豪华车企依然具有长远的吸引力。

PowerOn独家获悉,今年开始,一则千亿欧元的巨额电池订单在行业流传,这则订单来自宝马,寻求的电池产品就包括大圆柱电池。特斯拉依然在奋力爬坡,蔚来也在咬牙走出低谷,“按新的时间点推进自制电池量产“。

头部豪华车企的坚持为大圆柱电池保留了火种,量产关隘并未封锁。这也意味着,这场围绕车企底盘的争夺战,依然悬念十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