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a_123 2023-07-20 发布于河北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家庭氛围是会被书写进我们的人生轨迹当中的,

都说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在好的家庭氛围当中我们收获爱和鼓励,

而阴郁负面的家庭氛围则有可能为我们成年之后的生活也蒙上阴影。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无意识地复刻了父母的行为举止,

原来父母身上的、为我们所厌恶的那一套行为模式,却在我们的身上重新上演,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上周我的来访者宋女士同我分享了她近来的苦恼,宋女士今年已经35岁了,

同父母生活在一起,尚未结婚。父母无法接受女儿还没有结婚的事实,

一直持续地向她灌输“女人不结婚晚年就会孤苦伶仃、郁郁而终”的婚恋观念。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宋女士起初也与父母沟通过自己的想法,

认为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能够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就结婚,反之则不结。

但矛盾的点在于父母并不认可女儿给出的答案,同时也受不了亲友邻居的闲言碎语。

宋女士的父亲常常在家中大吼:

“我怎么会养出来你这样的一个孩子,因为你每次出门我都要被人指指点点,

别人明里暗里都在笑话你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笑话我养了一个砸在手里的女儿。”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而宋女士的妈妈正值更年期,一旦说起女儿还未结婚的话题就痛苦流泪,

甚至以绝食为由想要逼迫宋女士结婚。

无奈之下,宋女士也只得听从父母的意见去相亲,但几次三番都没能认识到合适的对象,

与此同时父母也向宋女士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结婚之后也必须离家近,嫁的离家越近越好。

其实站在心理学专业的角度,

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宋女士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情感联系过密”的家庭。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只是家庭内部的三个成员当局者迷,家庭的和谐、亲密和整体性,

是依靠每一个家庭成员交出“自我边界”换来的,

而让宋女士的父母难以接受的,与其说是女儿尚未结婚,

不如说是女儿已经成年、独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想要逐渐淡出父母的世界的趋势。

国际知名家庭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经在她著作《原生家庭》一书中写到:

“有毒的家庭氛围对于一个人情感上的影响,就像是化学毒素一样持续地蔓延。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哪怕是在成年之后,幼年时期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地加深。”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聪明的人,就会越早地完成成年之后与原生家庭的“课题分离”,

因为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和父母之间存在着难以忽视的边界,

并且开始学着逐步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告别的时候,

我们才有可能从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中解脱出来,也才有可能重塑我们的人生。

站在家庭心理学的角度,当个体年龄越小的时候,就越是依赖成年人帮助他理解这个世界。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因此当我们处在不健康的家庭氛围当中,会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混乱的感知,

比如说一些缺乏边界感的父母,在夫妻双方发生冲突的时候,

会将孩子被动地置于矛盾的中心,从而让孩子在内心感受到愧疚、压抑和自卑。

即使在成年之后,孩子也会对于亲密关系天然地缺乏整合能力,

他无法全面地、正确地看待父母身上的优缺点,

更没有办法完整地去理解家庭关系,因此只能抱着一种分裂的生活模式在家庭中与父母相处。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而课题分离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走向成熟之前都必须了解的概念,

它会帮助我们完成自我分化,帮助我们区分个人的情绪和理性,建立自我与他人的边界。

但有些时候,在父母尚未完成“心理断乳”的阶段,

他们会不愿意接受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事实,

因此采取种种措施阻碍孩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这时也许需要孩子的引导,

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原生家庭划分自我的界限,通过自己的成长来让父母承认自己的独立。

心理学: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和父母长期往来

要知道,如果想要反馈给原生家庭自己的爱与支持,那么第一步必须是先要学会爱自己,

勇敢地逃离原生家庭曾经带给自己的伤害和束缚,

去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追寻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