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期抑郁症:这个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却隐藏得很深

 昵称hmqPRevT 2023-07-20 发布于北京

谈到抑郁症,似乎这是一个在只在成人间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强,但对于它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防不胜防。而儿童期抑郁症,更是隐藏得很深,如不及时发现,则会延续到成年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10-19岁的人群,目前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在这部分群体的疾病和损伤中,有16%是精神卫生问题。而这16%的精神卫生问题中,又有半数是起病于14岁的。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病例并没有被发现,也没有得到治疗。

究其原因,和老年人经常出现的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相似,在确认儿童期抑郁症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干扰因素出现。

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是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杀则是15-19岁儿童的第三大死因。由此可见,儿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需要我们关注、重视的。所以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关于儿童期抑郁症的内容。

儿童期抑郁症经常被认为是行为障碍

儿童行为障碍,是10-14岁儿童的第二大疾病,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十一大疾病。它主要包括我们熟悉的“多动症”以及行为障碍。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难以集中注意力、过度活动,以及会出现和年龄不符的、不顾后果的行动;

行为障碍,就是经常在行为中表现出破坏性,比如没有同情心、暴躁、打人等;或是出现挑战性的行为,比如事事都和家长反着来,无视规则等等。

这样一来,如果儿童出现了无法集中注意力、脾气变得暴躁或是打架等行为时,家长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会是多动症和行为障碍,毕竟它们的发生率的确很高。

但实际上,抑郁症和以上两种问题会有很多交叉的症状。例如,抑郁症病人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发脾气、对他人充满敌意,同时由于他们会有情感淡漠的表现,会让人以为他们缺乏同情心。

一来二去,这种误解就会越来越深。

关于儿童期抑郁症,有两种比较普遍的观点

第一种是:“我家孩子一直这样,应该不会是抑郁症的”

通常,人们会认为抑郁症是偶发的、暂时的;而行为问题则会被认为是较为长期、稳定的,更倾向于是人格方面产生的障碍。

由此人们会认为长期、稳定的,不会是抑郁症。但是,有一些慢性抑郁症是会持续一年以上的。所以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还是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性。

第二种常见的观点是:“他还是个孩子,怎么会抑郁呢?”

这种想法是更为常见的,父母并不相信孩子能患上抑郁症,或是懂得什么是抑郁。但是,即便他们不知道如何描述抑郁这种情绪,但还是会有情绪体验的。也正是因为他们可能不会用语言表达感受,所以才会出现明显的行为变化,比如容易暴怒、产生破坏性,都是内心的痛苦无处安放的结果。

而针对以上两种比较常见的观点,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就会知道儿童期抑郁症有多么常见:

3-12岁的儿童中,有超过4%的人;12-17岁的儿童,有超过6%的人,患有抑郁症。

这些数据确实让人惊讶,年龄很小的孩子甚至连情感体验都还不全,怎么会患上抑郁症呢?有研究者指出,抑郁症可以是内源性的,也许没有什么环境因素的刺激,但抑郁就是实实在在发生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抑郁症状,却被误认为是行为或是态度问题。比如,孩子数学考了90分,家长给到的反馈是“为什么不是95分?“当孩子终于考到了95分,家长又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当孩子终于考到了100分,家长却说“为什么语文还没考到100分?”

由于他无法得到正向反馈,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如此一来就出现了胃疼、腹泻等症状。然而,一些家长会把这些症状解读为“他们想偷懒”,并且和态度扯上关系。

如此一来,明显的抑郁症状,被当成了孩子态度不好,品行欠佳。最后,得不到及时的帮助。

建议

1、孩子如果出现长期的“态度”问题,比如不听话、消极等等,还是要把慢性抑郁症的可能性考虑在其中;

2、孩子容易发脾气不一定只是没有礼貌,或是天生暴脾气,十几岁的男孩子,抑郁时就很容易发火,而不是悲伤;

3、多和孩子沟通,而不是一味指责或者打压,那样会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自己的情绪并没有被关注到;

4、孩子出现躯体症状时,如果必要的身体检查没有发现问题,那么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性,儿童期抑郁症很容易出现头痛和胃痛;

5、如果出现食欲改变、睡眠障碍、疲劳,很可能是抑郁症;

6、多动症、行为障碍的孩子,不会排斥社交,但是抑郁症的孩子会。

总结

有时候,不好的行为是内心写给我们的一封信。只有好好解读它,才能有效处理掉这些不好的行为。


文|@鸵鸟说话

图|colorhub.m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