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在家做事,却被“多动症”困扰时,来试试这5种应对方式

 昵称hmqPRevT 2023-07-20 发布于北京
此“多动症”非彼多动症,不是病态的多动症。它主要是指当我们在家办公时,无法集中注意力,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或是假期在家又不想出门,本计划读一本书,结果因为无法放下手机或是被各种外界刺激干扰,永远只读第一页的情况。总之,适用于形容所有你想集中注意力但是却无法实现的场景。
就像上半年的特殊时期,相信很多在家办公的人会发现,虽然时间自由了很多,但是工作效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而假期无法出门的客观制约,让很多人虽说有些憋得难受,却也刚好计划了一下在家做的事情。
只不过,这一计划,就一直在计划,永远没有落实下去的一天。每当想要好好收拾一下屋子,就发现自己还是想先把落了灰的《乌合之众》看完;当翻开书,发现今天朋友圈还没刷;刷着朋友圈,想起上次和朋友聊到的一部剧还没有追完。就这样,在不断计划和完不成计划带来的焦虑中循环。

当然,如果你从来不感到焦虑,或是在假期就是想要放飞自我,那么今天要说的5种方法你大可不必去详细了解。它们适用于你真的想要集中注意力时,却总是有那么一丢丢困难的情况。现在用不上,你也可以先收藏,等需要的时候读读看,相信多少会有一些用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究竟是哪5种方法。
01
学着适应变化
外部的刺激太多了,哪怕是看一条消息、收一个快递,都可能把你的注意力瓦解掉。本来看书看得好好的,就因为来了个快递,收完拆,拆完了试,试完了再拍照发个朋友圈,然后就忘了自己其实是在看书。
所以你首先学会的应该是适应变化,并且不让变化打乱自己的节奏。你可以尝试着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时刻提醒自己,这件事如果没完成那就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此一来,锻炼自己的专注能力,并且让自己学会延迟满足。
实话讲,成人的即时满足是可怕的,不仅让自己难受还让周围人也跟着遭殃。当你有更重要的事情时,什么拆快递、发朋友圈,都是干扰因素,要尽力抵住它们的诱惑。
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拆快递、发朋友圈这么神圣的时刻,不能草草了事,要单独拿出整块时间来进行。
02
使用时间管理工具

对于时间管理工具,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不论你怎么想,切记不要把它们看得太神圣。时间管理的本质,还是把时间放在那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面,而这些工具无非是辅助你而已。

你可以使用最为常见的番茄工作法,开始你的专注训练。通常番茄工作法是集中精力工作25-30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接着下一个25-30分钟,交替进行。当工作满4个时间段后,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把一个番茄设置为15分钟,这期间只做你选定的那件事,有任何事情都不要打断。当然,一旦打断,这个番茄就要作废。
当你适应了15分钟的节奏之后,可以逐渐以5分钟为单位递增,直到你可以聚精会神30分钟。
03
利用好你的“自然生物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精力高低的时间段,如果你起床后必须洗漱完毕才能认真做事,那就先去洗漱。如果你醒来在被窝里看书也能很有收获,那也不必强求自己一定先去洗漱,然后换上一身居家服,坐在电脑桌前看书。

当你觉得自己需要休息或者午睡一会儿,那也不必为难自己,不过最好设置一个闹钟,免得睡过头。
当然,如果你发现在利用生物钟的过程中你放飞自我了,那么还是要及时叫醒自己,恢复到本来在做的事情上来。
04
通过锻炼来增加精力
现在免费的健身教程非常好找,只用5分钟就可以做一套简单的拉伸训练,并且有很多可选的课程。所谓身心合一,说的就是心理和生理的相互影响,当你活动多了之后,精力自然就会多起来,做事情也不会那么困难或是打怵了。
《精力管理》一书中提到,20-30分钟的连续锻炼,每周进行3到5次,锻炼期间心率达到最大值的60%-85%,是人们较为普遍的运动强度。而如果是短时间、高强度的有氧练习,并配合完整得到有氧恢复过程,对于人们有出乎意料的积极影响。
杜邦公司曾统计过,企业健康计划的参与者,在6年里缺勤率降低了47.5%,比非参与者的病假率低14%,总计少请12000天假。
05
善待自己
任何改变都是困难的,所以不论是对于真正的多动症,还是我们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分神的人来说,不断重复同样的模式太平常了。
只要你想改变就永远不晚,你就可以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做起,而不是连15分钟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之后,就自责或是放弃。
承认自己的问题,然后直面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大半了。
好像这一条和前面的四条有些矛盾,所以需要澄清一下:
善待自己不是让你放飞自我,而是及时肯定自己的进步,对不足之处也采用客观方式面对。既不夸大,也不无视,而是战胜它。

总结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文|@鸵鸟说话
图|colorhub.m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