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干到抑郁,该何去何从?今天想说说办公室抑郁症

 昵称hmqPRevT 2023-07-20 发布于北京

知乎上有个问题:工作干到抑郁了,要不要辞职?到今天,已经累积了21401条回答。我大致浏览了一下,看到多数人都在主张辞职,我就放心了。

关于抑郁症的分类,并没有把“办公室抑郁症”单独拿出来命名,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卷”文化席卷职场等的变化来临,因为工作而患上抑郁症的情况并不少见。记得我几年前在拥挤的地铁上,就偶然听到旁边两位女孩聊天,其中一个说:“我现在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喝一瓶啤酒,否则睡不着。”

所以,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就暂且把因为工作而抑郁的情况称为“办公室抑郁症”吧。

而关于本文开头的问题,我特意问了AI,如何应对这种办公室抑郁,它的回答要点如下:

首先,企业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

其次,员工也应该自我保护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最后,企业和员工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

总之,办公室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预防和处理上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只有建立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关注和支持员工的心理健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和缓解办公室抑郁症的发生。

通过这段回答我们就能看出来,AI似乎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企业可能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吗?企业会和员工共同努力吗?企业会支持和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吗?

人类的悲欢尚且不相通,何况人类和AI呢。

辞职也许不是最佳方式,但最有效


在很多人看来,辞职并不是解决办公室抑郁症的最佳方式,因为从道理上来讲,即便换了工作,如果没有调整好自身的心理问题,可能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还会出现抑郁症状。所以,应该优先考虑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逃避。

这种想法表面上很合理,但如果仔细想一想,多少有些站不住脚的地方。

首先,如果已经到了抑郁症的阶段,那再谈调整身心或是提高应对能力就是毫无意义的。就好像你对一个已经发烧到40度的病人说“你应该提高免疫力”是一样的,有道理但没用,因为提高免疫力并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按下暂停键,让自己先从抑郁中恢复过来,然后再谈别的,这样并不能保证以后不再抑郁,但却是应对当下困境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辞职并不等于逃避。因为工作而抑郁,多数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环境问题、工作任务完不成、节奏快等等。而不论是哪一种原因,都散发出一种强烈的信号:不匹配

“在这份工作上抑郁了,很有可能在其他工作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大脑自然而然冒出的想法,但它一定合理吗?

我们不光要想未来,还要回看过去。

换个角度想,为何一个人在其他公司、岗位上没有抑郁,却偏偏到了某个岗位上就抑郁了呢?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本没错,但过度的内归因有时刚好是引发抑郁症的最大元凶。

由于个体的遗传差异,理论上来讲有一些人就是容易患上抑郁症,但这种先天基础必须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才会最终发展出抑郁症。

不同的人,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工作节奏、人际关系,一旦出现不匹配,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包括抑郁症。

最后,如果不辞职,是请一个长假吗?因为抑郁症请假,让我们来猜一猜,大多数公司会怎么做?

很多公司会称员工为“家人”,我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种称呼。

第一是这种称呼不仅刻意和矫情,而且它通常是为PUA做准备的,很巧妙地把雇佣关系的本质给掩盖了;

第二个原因是,并非每个人对家庭的概念和回忆都是正向的、温馨的。有多少人受到家人给到的攻击,要远远多于外界的?

把员工称为家人,这和今年三月初那会儿关于“妇女节”的讨论很像。

所以,如果你因为工作而抑郁了,辞职可能真的不是最优选,但在当下一定最有效。

当然,做出这种决定并不容易,尤其被困在抑郁症漩涡、同时考虑现实问题的时候,负面想法也许会接踵而来。不过,那些都是另外的议题了。

那么,怎样预防办公室抑郁症呢?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适合哪类工作。

你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职业测验,来找到自己可能擅长的领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按图索骥。当你觉得对某些工作感兴趣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询问,他们日常都在做什么,这些工作内容你是否能接受,有热情去做。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的方式加深对自己性格的理解,了解自己面对生活的核心态度,根据这些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总之,工作和自身匹配是最重要的,在你还没能找到自己的舒适圈时,不要随便突破所谓的舒适圈。

其次,提高工作能力。

无法很好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除了不匹配之外,还有工作能力不足、方法不够高效有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想办法努力学习,提升工作能力。

比如设置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优先级、制订任务清单、寻求支持和帮助,这些都可以帮你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完善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并提高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

学习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如冥想、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我们的情绪,并提高抗压能力。

寻找工作中积极的方面,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方面,以减轻压力和改善心情。

接受不完美,在工作中总是感到压力,有时候是我们过分追求完美和高效率。然而,这种追求可能导致人们陷入困境,感到挫败和无助。因此,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顺便说一句,工作中很多任务,基本是可以拖“黄”的,你仔细回想一下,有多少任务是为了显得自己工作饱和而做的面子工程?有哪些工作内容,才真正是影响公司业务的呢?

这不是让你消极怠工,而是让你尽量找到工作重点,把你的完美主义用在刀刃上。

最后,祝所有职场人都不会因为工作抑郁,都可以快乐工作,换周鸿祎一声“大爷”。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