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漆

 奇奇中医堂 2023-07-20 发布于北京

  

  

  

  

  

蜀漆

(奇奇中医堂整理)


【本经原文】

蜀漆,味辛,平,有毒。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生川谷。又名常山。

【释名】《吴普》曰:蜀漆叶,一名恒山,神农岐伯雷公辛有毒,黄帝辛,一经酸,如漆叶蓝青相似,五月采(《御览》)。《名医》曰:生江陵山,及蜀汉中常山,苗也,五月采叶,阴干。案《广雅》云:恒山蜀漆也。《范子计然》云:蜀漆出蜀郡。

蜀漆,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嫩枝叶。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江浙亦有之,生于山野阴湿之处,为落叶小灌木,根名为常山,苗即为蜀漆。具有祛痰,截疟之功效。用于症瘕积聚,疟疾。

【产地】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于海拔200~2000米阴湿林中。印度、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琉球群岛亦有分布。

【入药部位】嫩枝叶。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肝经。

【功效】祛痰,截疟

【主治】用于症瘕积聚,疟疾。蜀漆为驱痰截疟要药,主祛老痰积饮,治新久诸疟,能引痰上行使吐,下行使下,逐水消肿,杀虫,疗蛊。(春夏用蜀漆,秋冬用常山)

【相关论述】

《别录》 疗鬼蛊往来,水胀,洒洒恶寒,鼠瘘。

甄权: 治诸疟,吐痰涎,治项下瘤瘘。

唐容川: 为治疟要药,痰疟是积湿而成的,常山苗能透达以吐之。

药征: 主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故兼治惊狂、火逆、疟疾。

【相关配伍】

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金匮要略蜀漆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

【使用注意】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慎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夏季采收,晒干。

二、炮制方法

1、蜀漆:取原药材,筛净灰屑,拣去杂质。

2、炒蜀漆:取净蜀漆,清炒至微焦为度。或用酒炒。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用量】 普通八分至三钱。

【禁忌】 凡真气虚者忌,忌葱菜及菘茗,得甘草吐疟痰,酒炒用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