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越靠近,他越逃离?内向者的婚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闲庭落 2023-07-20 发布于河北

你眼中的内向者是什么样的?

“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无趣、懦弱、冷漠、顽固不化、保守、沉默寡言……”

“任人欺负的老实人。”

我是个内向的人,这些评价时常出现在我的耳边。

我常常疑惑,在别人眼中,内向者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怪胎吗?

直到最近看了《内向者心理学》这本书才发现,这个世界不单单属于外向者,内向者几乎占了一半的数量。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脑子里常常冒出来的疑惑:

为什么有人激情四射,有人却觉得吵?

为什么有人害怕孤独,有人却觉得一个人是天堂?

为什么有人能言善辩,有人却用沉默表达一切?

原来内向大脑和外向大脑有着明显的不同,外向者被交感神经的活动控制,内向者却被副交感神经控制。

交感神经在面对刺激时,会运用“外向传导物质”多巴胺。多巴胺可以增强活力和好奇心,增加对变化的寻求和对报偿的期待。所以,外向者活泼开朗。

副交感神经面对刺激时,运用的是“内向传导物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多巴胺恰好是相反的,它负责的是安静、复原和保护。这就导致了内向者更喜欢独处。

《内向心理学》这本书分析了内向者的优劣势,从社交、婚姻、职业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如何发挥内向者的优势,用内向者专属的沟通方式与世界友好相处。

《内向心理学》的作者叫西尔维亚·洛肯,她也是一名内向者,从事的是企业培训的工作。正是得益于这份工作,让她意识到内向者与外向者的不同,开始研究内向者的优势和劣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向者的优势,不仅让自己在工作上游刃有余,还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荣获了德国2012年度最佳演说者的殊荣。同时,帮助更多的内向者认识自己,充分利用内向性格的特质,发挥安静的影响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既然内向者和外向者共同分享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身边的内向者是不计其数的,无论朋友、亲人、同事、邻居等等。

假如你的伴侣恰好是一个“孤僻冷漠”的内向者,而你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外向者,你们应该如何相处呢?

是不是感觉处于两个世界的人,根本没办法在一起?

给你五个建议:

一、分工合作,效益最大化

一个外向,一个内向,给人一种水火不相容的感觉。恋爱期,很容易被对方打动的优点,到了婚姻里全成了缺点。

外向者觉得内向者,懦弱、消极悲观、只会逃避。

内向者觉得外向者焦躁不安、黏人,攻击性太强。

摩擦越来越大,步调难以趋同,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婚姻本身是一段合作关系,就像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所说:“结婚就是办企业,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是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

内向者并不是一无是处,优势是注重细节、专注,喜欢独立思考,攻克难题。

在家庭生活中,就可以分工合作。将那些需要深入分析的事情交给他,他会交给你满意的答卷。

当然,并不是让内向者来做决定。内向者常常会游移不定,有拖延症的倾向,所以外向者可以督促他的进度。

比如,准备出去旅行,就可以说出自己的需求后,让内向者来制定计划。

内向者不太喜欢泛泛的社交活动,比如同学聚会,一起唱K,一群人闲聊,给孩子开家长会这类事情交给外向者去做。

必须一同出席的场合,要提前告诉内向者,他好做好准备,了解活动内容、出席嘉宾情况,这样让他更好应对。

发挥彼此的优势,可以有效抵御木桶效应,让婚姻更幸福长久。

二、给彼此空间,适时按下暂停键

外向者获取能量的方式是与外界交流,内向者获取能量的方式是与外界隔绝。

忙了一天,外向者不是想去喝一杯,和朋友聊聊天,就是去蹦个迪,释放一下压力,也得到了新能量的补充。

内向者恰恰相反,一天的忙碌,快要将他们的能量耗尽,急需要补充。他们就想赶快回家,放点轻音乐,读读书,刷刷手机,哪怕自己坐在床上发呆都是在补充能量。

内向者有很强的专注力,在与单人社交时,他们会表现良好。一旦在进行多人社交活动时,内向者会跑出来储蓄能量,这个时候不要觉得他另类、不合群,给予指责,任他去,当他重新获得能量的时候,会再次神采奕奕地归来。

内向者非常注重个人空间,与人友好相处时,也会保留距离。这是他们的安全距离,也是最舒适的方式。过于亲密会让他们觉得窒息,只想逃避。

在外界看来,内向者会给人一种高冷的印象,实际上是内向者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无论内心多么火热,表面上都会给人一种距离感。

尤其在谈话时,如果遇到一个滔滔不绝的外向者,内向者想插话插不进去,就会选择做一个沉默者。

这个特质在争吵中体现得更明显,没吵几句,内向者就偃旗息鼓,火热的外向者还没有表达出内心那汹涌的波涛,会有一种有力无处释放的感觉,就会紧追不舍,这会让内向者觉得逃离是唯一的选择。

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按下暂停键,给彼此喘息的时间,冷静下来思考问题,更容易获得解决办法。

三、增加共情力,让亲密关系更上层楼

《亲密关系》这本书里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有时就像雕塑家,试图把真实的伴侣塑造成心中理想的形象。”

研究发现,人们习惯于将伴侣理想化,企图让伴侣按照他们所描绘的方式来行事。

一旦伴侣脱离这个轨道,他们就会伤心、失望,甚至对婚姻失去了信心。

实际上,人们都习惯于用自利偏差来为自己的行为归因,把那些好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将那些不利的事情推脱给别人。

在这个外向的世界里,内向者总是被看作怪胎,觉得他与世界格格不入。

实际上,内向者有着较高的情绪智力,他们在面对挫折和遭受打击时,复原程度更快。

与他人相处时,安静的内向者会充分发挥倾听的优势,保持同理心,及时进行换位思考,更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个内向者。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妻子做了全职妈妈。

女儿的幼儿园离家比较远,开车需要45分钟。不忍妻子劳累,比尔·盖茨每周会坚持接送两次。闲时,比尔·盖茨还会力所能及地帮妻子做家务。

共情力可以拉近彼此关系,坚定地给对方安全感。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在一段关系中,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爱,而是能够理解爱的共情能力。”

有一段时间,梅琳达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说话时总是被打断,这让她很苦恼。

再一次被打断后,她告诉比尔·盖茨这个痛苦。比尔·盖茨当即决定,以后要好好听梅琳达讲话,不再打断她。

内向者拥有良好的倾听力,更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作为伴侣不妨坐下来多说说自己的感受,换位思考,让心靠得更近。

四、降低预期,有效沟通

内向者给人的感觉是“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面对陌生人,他们会拘谨、不知所措。

面对外向者的滔滔不绝,他们常常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可是婚姻里若是缺少了沟通,会让彼此误会重重,加深矛盾。

内向者的沟通方式是简洁、单一的。在沟通时,要精确表述,尽量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在一堆无关紧要的话中,让内向者去挑重点。

同时,要学会XYZ表述法。你在Y情境下做了X,我感觉到Z。

比如,你的生日,本来约好一起看电影,老公却临时加班,时间一推再推。

等到老公出现时,你生气地说:“我就知道,在你眼里,我狗屁不是。我看我们还是离婚算了。”

这样的表述,会引起争吵的不良模式“贬低-防卫-石墙-交战”,自然引得双方不快,没准还会引起一场争吵。

你可以这样说:“都十点了,你才来,夜场电影也要结束了。我知道你加班很累,可是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心里好失落,感觉没被重视呀。”

听到你这么楚楚可怜的表述,老公再累,也会打起精神给你庆祝生日的。哪怕电影不能看了,也会换成其他项目。比如,牛排红酒是不是更浪漫?撸串啤酒,也别有一番情趣。

XYZ陈述法,既能充分表达感受,还能解决问题,有效促进亲密关系。

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告诉我们沟通的秘诀之一就是:只说事实,不下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也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有效沟通,要避免读心术的猜测,偏离主题,反向抱怨的模式。

五、尊重和欣赏是亲密关系的良药

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浪漫爱情故事,让我们痴迷。实际上,王小波是个内向者,他说,有时候可以滔滔不绝,有时候又无话可说。

在美国,李银河留学,王小波没有其他赚钱的本领,只能靠打零工来养家糊口。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很拮据。

连王小波的大哥都看不过去,他告诉李银河:“小波靠写小说没法维持生活呀。”

李银河却坚决支持王小波的爱好,“小波必须写小说,他的文学才能荒废了太可惜了。”哪怕自己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李银河也坚定地支持王小波的文学梦。

40岁时,王小波已在人民大学教书,他却不满足于现状,坚定地要辞职。

所有人都反对王小波的做法,李银河一直都坚定王小波是个文学天才,还鼓励他说:“将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你的。”

如果没有李银河的坚持,或许迫于生计,王小波的“文学梦”难以实现,就是实现也要推迟很多年。

当然王小波也会支持李银河的事业,他会在闲时帮李银河收集资料。

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情书,也是王小波欣赏与尊重李银河的最佳体现。

著名的婚姻问题专家爱默生·艾格里奇发现,如果丈夫不爱妻子,妻子就不会尊重他,反过来,如果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也不会爱妻子。

内向者容易自我否定,固执,易受刺激,还有些被动,作为伴侣要欣赏他的优点:谨慎、专注、善于倾听、分析,理解并接受内向的存在。

同时内向者也要明白,内向不是缺陷,也不会成为怪胎。多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扬长避短。

外向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认同对象,也是优劣势并存。

内向与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单纯定义了个人的倾向和需求。

只有内外向并存,这个世界才更丰富多彩。

当然在婚姻里,只有外向和内向彼此欣赏尊重,才能和平共处,婚姻才会幸福长久。

到这个时候,你也会发现,内向者是一座宝藏,一直等待你去发掘。

正如书中所说:“内向者是非常珍贵的伴侣与益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