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向心理学》:内向的你不需要变得外向,因为安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学乃身之宝 2021-11-03

文/学乃身之宝

前两天,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这个外向者更吃香的社会里,内向者拿什么做优势?

没错,在高度互联的人际社会中,外向似乎成为混得好的标配,而内向者常常被看作是”不合群者、不会沟通者或不善言谈者”,甚至很多内向者自己也在焦急地寻找如何变得外向的良方。

那么,对于内向者的这些认知,我们怎样看待呢?

内向的人,真的不能有所成就吗?

内向的人,真的没有优势吗?

内向的人,真的需要变得外向吗?

对于上述疑问,《内向心理学:如何安静地发挥影响力》(简称《内向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内向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是西尔维亚·洛肯,她是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在德国学术交流资讯中心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自2003年起,她开始专为性格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做咨询工作。事实上,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内向者如何在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障碍基础上,找到符合自己的真实需求,并尝试专属于内向者的沟通方式,以安静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那么怎么审视呢?

在我看来,审视就是认识自己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无知、幼稚和粗俗,追求高尚和智慧;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审时度势,不好高骛远,自不量力,也不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对于内向者的困惑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断“你是内向者吗?”

洛肯博士在书中给出一套测试题,如下图。

过这个测试,我们看到内向者和外向者都是世界所需要的,因为人类的对立特质需要互补。

她在这本书的开篇也说到:“事实上,每个人都具备内向与外向的特质,并拥有灵活转换的空间,能够在这条曲线中找到舒适区。

也就是说,那些自认为是内向的人,也有外向的时候,只是他们缓解压力、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

内向者在筋疲力竭时需要抽离和安静,而外向者则需要与他人互动中汲取能量。内向和外向是一条曲线上的两极,“典型”的内心和外向并不多见,大多数人是偏内向,或偏外向,亦或混合性格者。

内向者要做的就是自我认同,然后尽可能让自己处于舒适区内,在交流和独处中找到平衡。

自我认同,意味着明白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是不同的,所需要的东西不一样。比如,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外向的人很喜欢交流。

自我认同,意味着了解到内向和不合群、害羞或高度敏感是不同的。害羞是指人在社会互动中所出现的感到焦虑或不适的情况,而内向是指人在社会互动后,需要独处的时间来恢复消耗的能量。高度敏感是指神经系统对外来影响超乎寻常的感受能力,而内向型的人情绪起伏不会像他们那样极端。

自我认同,意味着明白沟通是一种需要,与内向、外向无关。内向者不要觉得自己不善沟通,就觉得内向是缺点或不足。

总之,内向者如果确定自己是内向的人,首先要自我认同,然后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不需要强迫自己变得外向,安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世界需要外向者,也需要内向者。

内向者要做的是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洛肯博士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总结出内向者的十大优势,包括谨慎、自我探索、专注、善于倾听、安静、善于分析、独立、持之以恒、擅长写作(相对于谈话)和有同理心

那么,内向者怎样发挥好优势呢?

首先,按照洛肯博士总结出内向者的十大优势,列出自己的优势清单。

其次,说出一位自己的人生楷模,然后找到他身上令自己钦佩的优势。

再次,把专注力用在自己的优势上,进而提升影响力。

比如,你发现自己的优势是独立、专注和安静,而人生楷模是比尔·盖茨,他身上具有喜欢思考、自我探索和专注等内向者的优势,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向楷模学习。

比尔·盖茨喜欢读书,他最喜欢的是那一套内容丰富,收集了有关世界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社会、科学等方面内容,且由数千名专家、学者撰写而成的《世界百科全书》,而读书的过程,就是培养他思考、探索和专注的优势。

其实,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内向者,而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直伴随着他,即使在成名后,他只要空下来,仍然喜欢看书,而且他每年会给自己留出三周时间专门用来思考,在这三周时间里,他会静下心来认真读上几十本书或者是研究报告等,边阅读边思考,他还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注解或评论。

可见,比尔·盖茨把自己的专注、思考和探索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成为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有人可能说,比尔·盖茨这么厉害,自己无法模仿。

是的,普通人很难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但这并不代表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你可以模仿他边读书边思考,时间长了,自然能够在与他人交流中,发挥出自己独立和专注的优势。

总之,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优势,把专注力用在上面,尽力模仿人生楷模,发挥好长处,这样就可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内向者除了优势外,还有一些劣势,也就是洛肯博士说的障碍。

她在书中给我们总结出内向者的十大障碍,包括恐惧、过于注重细节、易受刺激、被动、逃避、过分理智、自我否定、固执、孤僻和害怕冲突

和前面了解优势一样,内向的你,首先评估一下自己的障碍。

其次,列出自己的障碍后,想想当时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后果。

再次,写出自己障碍背后的需求。

比如,你发现自己特别容易受刺激(障碍),和他人交谈时,如果四周环境太嘈杂就会心烦意乱,无法做到专注,进而感觉压力太大,于是想避开那种场合(后果)。这说明,内向的你喜欢和他人安静地交谈,那么以后就可以有意识地留意和他人的谈话地点,看看是不是足够安静(需求)。

当我们把障碍和需求连接起来后,就会发现障碍其实是自己内心需求的引路人,这样我们就明白,在特定情况下,这些障碍不是我们身上的弱点或缺点,也不会妨碍我们的人生发展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转换思维方式,找到障碍背后的需求,然后满足这些需求,进而安静地发挥影响力。

对于内向者来说,其障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与他人沟通。

内向者觉得自己不合群、敏感,以及不善言谈等问题,都是和沟通有关。

洛肯博士在书中打造了专属于内向者的沟通方法,包括亲密关系、团队合作,以及演讲和克服冲突等方面。

因为亲密关系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这里主要谈谈内向的你,如何做一个安静的陪伴者。

首先,要清楚伴侣关系和谐的关键点,是认清需求。

第一,认清自身的需求。

唯有认清并尊重自身的所需,才能接纳另一半的需求。

第二,了解另一半的需求

请你承认,你和另一半所需要的不尽相同,而且在同样的状况里你们的感受可能会有所差异。这些感受独立于将你们联系在一起的情感。

认清需求,意味着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而是尊重彼此。

改变对方,哪怕是“为对方好”,亦或是“为我们好”,都是在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而这最后会失去亲密关系。

因为《亲密关系》一书中说:“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其次,如果你的伴侣是外向者,应该试着这样沟通。

对话时,你的表达要清楚,说话内容要简短,讲重点,且说话声音大些。重要的是,如果你发现和伴侣沟通中有理解上的错误时,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哪怕是不愉快的,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当然,你也要学着去理解伴侣的表达方式。

共同生活中,你要认清彼此的需求, 并尽力去满足。比如,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也不要忽视自己的安静需求。当然,如果需要一起行动时,要提前沟通,尽可能做到双方融洽。

再次,如果你的伴侣也是内向者,可以试着这样沟通。

对话时,说出彼此的需求,一起讨论,做到平等对话,有事提前商量。

共同生活中,你们可以尽可能为生活创造某种变化的机会。比如,每年培养一种新的爱好、每两周一起外出一次、每个月认识一位有意思的人等等。

最后,如果你想做个幸福的单身者,那可以这样经营自己的生活。

培养让自己快乐的个人爱好,比如旅行、看电影、约朋友参加社会活动等等;维系好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网络,在能力范围内多帮助其他人;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义工等等。

总之,对于内向的你,经营好亲密关系,无论伴侣是外向型的人还是内向型的人,亦或单身,最重要的是满足需求。因为在沟通中满足彼此的需求,就是在安静地发挥影响力。

内向的你要明白,外向者看似在社会上更吃香,但内向并非缺点。你要做的是在认同自我的基础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通过障碍找到自己的需求,然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找到自己在内向—外向曲线上的舒适区,进而活出安静美好的人生。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