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顿火锅474万,请人吃饭差点吃破产

 阿澜闲语 2023-07-20 发布于四川
江苏苏州,一女士请朋友吃火锅,本是奔着商家打折搞活动去的,吃完却收到了一份474万的天价账单。

在江苏苏州,一位吴女士平时非常喜欢吃火锅。她家附近的一家连锁火锅店,味道好,菜品新鲜,很受她的喜爱。
这一天,她看到这家火锅店在搞活动,按照店家要求,可以得到免费赠送的一道菜。
吴女士很高兴,连忙下班后邀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吃火锅。
这家火锅店的下单方式是现在流行的手机扫码点菜,自助下单的方式。
这样的下单方式方便快捷,每一位桌子上的顾客都可以自己同时下单,饭店后台马上同步数据,迅速上菜,这就免去了很多人工环节。
如果顾客想要加菜,也可以自己在手机上操作。
当时,吴女士和朋友们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后,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扫码,点自己喜欢吃的菜。
不一会儿,菜就摆了满满一大桌子。
吴女士吃着吃着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有好几道菜都是上了两份。
有些菜并没有点,也端上桌了。
她心想是不是朋友们喜欢吃这道菜,所以吃了又点了一份。
吴女士的朋友们却说,她们并没有点。
因为大家点菜的时候都会互相问询一下,避免有些菜点重复,有些想吃的菜又没有点到。
吴女士看到,虽然上了一些没有点的菜,但是朋友们已经吃了,而且吃得也很开心,就没有多说什么。
等到吴女士和朋友们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准备再吃点水果就买单结账的时候,服务员又端了一大盘牛肉上来,吴女士就再也忍不住了。
她给服务员说,她们没有点这些菜,服务员仔细查看后说就是她们这桌点的。
吴女士便到吧台去查看账单,账单上显示确实是她们点了这些菜。
吴女士的第一反应是商家的点餐系统坏了。
经过和商家仔细检查后,点餐系统并没有问题。
吴女士仔细回想,终于让她发现了问题出在哪里。
吴女士为了参加商家活动,在刚来的时候,就按照要求,把自己的就餐桌号发到了这个火锅店的粉丝群。
因为商家的活动是发桌号到群里,就可以免费赠送一份菜。
而这个就餐桌号是和点餐的二维码连在一起的,吴女士的点餐码也就被发到了群里。
这些多出来的菜,就应该是这个粉丝群里的人,通过扫描吴女士发到群里的点餐码,给吴女士这桌加的菜。
这是有人恶作剧,在整蛊吴女士。
吴女士当时有些生气,觉得这是群里的人自己吃不了,看到别人吃,就在那里乱点。
于是,吴女士就在群里骂了几句,说恶作剧的人是在嫉妒她们。
没有想到的是,吴女士本来只是想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却惹起了好事者的疯狂追加。
只见吴女士的菜单上迅速又被点了很多的菜。其中,158元的毛肚点了14份,128元的锅底点了20份,甚至剑南春52度点了100瓶,诸如此类的。
就这样,吴女士的菜单总额就追加到了474万。
商家和吴女士都傻眼了,他们马上把吴女士这桌锁定结账,以免粉丝群里恶作剧的人继续下单。
同时,对吴女士她们,商家只按照她们实际消费的菜品收了款,并没有多收账单里没有消费的菜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吴女士吃火锅,为了享受商家的活动,把点餐码发到群里,被别人点餐。
这是商家搞活动出现的漏洞,才让这些好事之徒有机可乘。
虽然商家最后没有收取吴女士这些多出来的点餐费,没有给吴女士造成实际的损失。但是也让吴女士处于了信息泄露的不安全境地。
如果吴女士由此造成了实际的财产损害,是有权向商家索赔的。
@阿澜闲说 信息时代,在信息流通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同时,信息暴露的风险也随处可见。
所以,不要随便去点击不明链接,不要随便去扫描不知来源的二维码。也不要把自己的相关信息随意发。
谁知道,看到的人,会存有什么心思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