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染华墓志》涉及的历史人物冉闵是“暴君”还是“民族英雄”?

 石不言斋 2023-07-20 发布于江西
《染华墓志》,北魏孝昌二年(526)刻立。宽58厘米,高57.3厘米,正书,25行,满行25字。1990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县城关镇杏元村东砖厂。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

染华墓志


《染华墓志》书法姿态横逸,任意俯仰,别有意趣,但刻工不精,略显粗率。该墓志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涉及墓主染华的高祖冉闵,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染华墓志》的主要内容及冉闵其人
《染华墓志》主要记载了墓主染华的世系来历及其在北魏时期的生平、仕履。
染华,北魏镇远将军、射声校尉,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六十,窆于孝昌二年(526),“皇上以绩业隆重,追赠乐陵太守。”而墓志首题仍称“镇远将军、射声校尉”,可能是因为赠官未能高于生前历官。
墓志称高祖为染闵,即十六国时期的冉闵。《晋书》及《太平御览》 引崔鸿《十六国春秋》 之《后赵录》,均作冉闵,而不作染闵。《元和姓纂》卷七琰部,冉、染两姓并收,其染氏条曰:“《石赵录》云,石季龙将染闵,魏郡内黄人,或作冉氏。”


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 。冉闵的父亲冉良,字弘武,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当时冉良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授任建节将军,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冉闵骁勇善战,多计谋,在石氏军中多有立功,曾打败晋军、梁犊,胡、汉各族宿将多有畏惧。随着他功高震主,渐不满石氏一族,于350年消灭石氏,并称帝,国号大魏,恢复冉姓。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冉闵之所以有争议,是有人认为他是“暴君”。因为“杀胡令”,“一日之中,斩首数万”,“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但也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冉闵颁布屠胡令后,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虽然冉魏覆灭后,又有少数民族重新返回中原但这时胡人数量大减,民间汉人恢复增长。冉闵让胡人从此不敢再轻视汉人的武力,收敛了他们肆意抢掠的行径,为汉族复兴制造了条件。


历史学家吕思勉著作《两晋南北朝史》有专门的“冉闵诛胡”一节(第五章第三节),该章节首言“一时一地,必有其俗,然此物以大较言之,行事之见于此时此地者,不必皆风同而道一也。……一部二十五史,荒淫暴虐之主,以东晋、南北朝之世为多,是何也?则以五胡之所行,固非中国之道也。……五胡淫暴,胡、羯为甚,而胡、羯之中,尤以石虎父子为甚。其纵恣之深、杀戮之惨,有非中国人所能想像者。”
对冉闵所颁“杀胡令”,吕思勉评曰:“故闵觇知其不为己用而诛之,所翦除者异己,非有鉏去非种之心也。然各任所之令下,胡、羯去而赵人悉来,则民族同异亲疏之义,虽未光大,终阴行于不自知之间,而闵不能引而伸之,以成功而远祸,亦可惜矣。”
史学大家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亦多次提及“冉闵诛胡”一事,如在《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中亦言“(羯人)既被冉闵不问男女贵贱少长扫数杀死,从此再无力量恢复。……胡汉分治,说明了胡汉融合之不易。一个胡族与汉族融合,须待这个胡族接受汉文化,并被视为汉人、杂汉之后。”
2012年,由冉魏皇室后裔冉东发起,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集资 ,在冉闵故里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修建了冉闵纪念园,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炎黄子孙自发前来该地拜谒冉闵。


二、《染华墓志》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墓志云:“赵武帝初,封西华王,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黄钺大将军、录尚书事、武信王。”赵武帝,指石虎。墓志所云冉闵在石虎初年封西华王,是不准确的。石虎即位之初,降号天王,亲王贬封为公,藩王降为县侯,冉闵没有封王的可能。墓志西华王当为西华侯之误。
墓志又云:“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据《晋书》冉闵于东晋穆帝永和六年(350)“僭即皇帝位于南郊”,与墓志不同。墓志又称冉闵“谥曰平帝”,为史书所不载。《染华墓志》中的“谥曰平帝”, 很可能就是当时邺城的冉魏朝廷所为。


2010年河南美术出版社曾出版《稀见古石刻丛刊:北魏染华墓志》,称其书法姿态散逸,字形趋扁,横向伸展,手足翩跹,任性俯仰,犹若御风飘举者,于魏楷中别饶韵致。味其点画,圆笔为主而间杂方锐,丰润而不肥钝,劲韧而不扬厉。其结势,恒疏下而密上,并略向右上方斜,每不作正局,拙丽逸,醉复醒,百千滋味,绕梁三匝也矣。 

李松临作

王刚临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