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穆公到底有没有称霸中原?又为何被评为“春秋五霸”之一?

 尚宫女史 2023-07-20 发布于山东

秦孝公曾说:“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这应当是对秦穆公最客观、恰当的评价了,实际上,我们看秦穆公的生平,就会发现,秦穆公是被后世严重低估的一个诸侯,明代杨循吉这样说过:“当时称贤君,固未有出缪公之右者。”

综合他的能力与个人魅力,他甚至在齐桓公和晋文公之上,但对于他是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历史上是有不同的说法的。

在不同的史家和学者的提法中,春秋五霸大约有七种不同的提法,而其中又以孔子的提法流传最广,《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是五霸也。

除此之外综合其他说法,齐桓晋文是当之无愧的春秋霸主,因为是全票通过,而秦穆公和楚庄王则分别得了五票,也算是高票了。之所以秦穆公和楚庄王没有全票通过,私以为和他们的诸侯国有很大的关系。

齐国和晋国是老牌大国,在中原极有影响力,当初周武王灭商立周后封邦建国,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封在齐国营丘,齐国由此建立,后来管蔡作乱,周成王给姜子牙下令:

“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

就这样,齐国有了征伐大权,有如此便利,齐国怎能发展不起来?

与齐国相比,晋国立国要晚一些,成王时期,周成王将弟弟叔虞封在唐地,于是晋国由此立国,唐地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百里,初建就是一个大国。

师尚父的身份和周武王儿子、周成王弟弟的身份,让齐国和晋国自建立之初就得到了诸侯国的普遍认可,更不用说,两国还是大国,本身就有引领其余小国的责任,也就难怪齐国和晋国能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了。

而秦国和楚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秦国和楚国的立国就非常艰难,楚国先祖鬻熊在商朝末年投奔周文王,并子事文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也是做出了贡献的,但直到周成王时期,周成王才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在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

自此,楚国立国,但楚国立国之处,不仅只有弹丸之地,熊绎在诸侯中的地位也十分低下,岐阳会盟那会,熊绎管理置茅缩酒,与鲜卑首领一起守燎,没有资格进屋参加诸侯盟会。

而且,最重要的是,楚国虽然已经是一个诸侯国,但并不得中原诸侯国的承认,是被排除在中原之外的。

好在楚国在熊绎等国君的带领下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一点点开拓土地,中原不承认,楚国也不以为意,以蛮夷自居,至春秋时期,已经发展成为南方强国,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之中,但楚国的争霸之路注定艰难,实力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必须要注意。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趁机示威周王室,问鼎中原,王孙未满一句“在德不在鼎”逼退楚庄王。

德未必是个人的德行,但一定要能够让中原诸侯国信服,不要让中原诸侯国认为你还是蛮夷,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尊王攘夷,称霸中原的目的。

在这一方面,秦国比楚国稍微好一点,至少没有被中原视为戎狄,但受地域限制。而且秦国立国更晚,秦国真正立国得益于平王东迁。

周幽王在和犬戎、申国的大战中被杀,西周灭亡,犬戎大军占据镐京,周幽王之子宜臼召集诸侯勤王,还只是周王朝附庸的秦国抓住机会,秦襄公也率兵来勤王,等到宜臼成为周平王,并决定迁都洛邑后,秦襄公又护送平王东迁。

周平王就封秦襄公为诸侯,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秦国,秦国就这样建国了,这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并不是,因为周平王是这样说的“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也就是说,我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你了,就看你能不能把西戎赶走,赶走了那些土地就真正是你的,赶不走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所以,秦国立国之后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和西戎作战,争抢地盘,虽然与中原诸侯国通使但无暇顾及中原,直到秦穆公继位。

秦穆公野心勃勃,他要改变秦国的尴尬局面,尽管秦国没有和楚国一样不被中原诸国认可,但也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一直居于大西边,和中原隔着十万八千里,中间还有晋国这个庞然大物阻隔着。

所以,秦国想要参与到中原争霸中来,就必须在自身强大的同时处理好和晋国的关系,想要实现两手抓,秦穆公知道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他打破等级、地域的限制,在列国间搜罗贤能人才,委以重任,让他们充分参与到秦国的政治改革和军事行动中,这就是著名的客卿制度,这一制度对秦国的影响是巨大,为秦国的强大和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秦穆公的搜罗下,虞国的百里奚、宋国的蹇叔、晋国的丕豹、在戎地生活数年的晋国人由余等等都聚集在秦穆公身边,辅佐秦穆公强大秦国。

尤其是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倡导中原的文明教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有了这些人才,秦穆公开始图谋霸业。

对内,以民本思想增强国民的凝聚力,提高国家的威望,并创造相对和平的环境,强大秦国;对外,向东和向西是两条不同又紧密相关的线路。

对于东边的晋国,秦穆公不敢大意,毕竟晋国是老牌大国,在诸侯间很有影响力,是秦国东进最强大的阻力,所以如何对晋国,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策略,总起来就是不能让晋国阻扰秦国称霸。

对此,秦穆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联姻,秦晋之好就是秦穆公时期,秦穆公自己娶的就是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后来晋献公病逝,晋国内乱,公子夷吾跑到了秦国,得到了秦穆公的礼遇,秦穆公还帮公子夷吾成为晋国国君,即晋惠公。

当然,秦穆公此举是为了和晋国结盟,也收点报仇,但秦穆公选的这个合作伙伴实在不咋地,晋惠公一上位就毁约,答应给秦穆公的五座城池不给了,秦穆公很生气但还是忍了下来,后来晋国闹饥荒,秦穆公不计前嫌送去大批粮食,助秦国渡过难关。

但有意思的是,第二年,秦国也闹饥荒,结果晋惠公不仅不支援粮食,还趁机对秦国用兵,秦穆公这下子忍不了了,等秦国缓过来之后,秦穆公直接派兵攻打晋国,生擒晋惠公。

后来在周天子和穆姬的干预下,准备杀了晋惠公的秦穆公才决定放了晋惠公,并和晋国签订盟约,这一次晋惠公将晋国的河西之地献给了秦国,让秦国的土地东至黄河,晋惠公还将太子圉送到秦国为质子。

公子圉和晋惠公一样没品,在秦国娶了秦国宗室女怀嬴,却在得知晋惠公病重的时候,偷偷逃回了晋国,并在第二年成为晋怀公,秦穆公很生气,将在楚国流浪的公子重耳迎到了秦国,加以礼遇并将怀嬴嫁给了重耳。

后来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秦国继位,即晋文公,晋文公和秦穆公签订盟约,终晋文公在位期间,秦晋未起战事,给秦国创造了强大的机会。

等到晋文公病逝后,秦穆公觉得秦国可以和晋国开战了,但让秦穆公没有想到的是,崤之战中,秦国的大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直接被晋国俘虏,秦穆公不仅没有责怪他们,还亲自身穿白衣到城郊迎接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官复原职。

结果彭衙之战中,秦军再次大败,秦穆公依旧没有责怪主将,直到后来的王官之战,秦军胜了晋军,秦穆公亲自从茅津渡过黄河筑坟埋葬崤之战中战死的秦军将士,为他们发丧,还痛哭了三天。

别的不说,就这一点,秦穆公胜过当时的诸侯们,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爱惜将士,能够承认并反思自己的过错,有容人之量,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打赢了晋国之后,秦穆公并未继续东进逐鹿中原,实际上他知道当时的秦国继续东进是不可能,晋国依旧是实力强悍的诸侯国,不是秦国能轻易越过去的,所以他秦穆公转头对付西边的西戎。

秦国和西戎为争抢地盘连年开战,彼此都是对方眼中的劲敌,想要解决掉对方都不是易事,当戎王得到秦穆公很贤能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看看能不能找到秦国的弱点。

由余原本是晋国公子,在晋国内乱的时候跑到了西戎,在戎地生活了很多年,颇得戎王的信任,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等他到秦国后,秦穆公通过和他谈话,得出由余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而这样的人属于西戎,那就是秦国的祸患,而且在由余的口中,戎王是一个圣人,君以仁德对臣民,臣民回以忠信,这对秦国同样是祸患。

秦穆公将这些告诉内史廖,询问内史廖的建议,内史廖很快就给秦穆公想出了办法。

一是给戎王送歌舞伎女,瓦解他的意志,让他没有心思处理政事;二是为由余请功并延误他回国的日期,以此让戎王对由余产生隔阂,然后再将由余想办法弄到秦国,为秦国所用。

秦穆公觉得这办法不错,就让内史廖给戎王送去了16名歌姬,果然戎王沉迷其中。

同时,秦穆公从由余那里了解到了戎地的地形和兵力,等到由余回到戎地,看到这样的戎王多次进谏,但戎王根本不听,君臣之间已经有了隔阂,秦穆公趁机数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入秦,最终由余到了秦国。

由余到秦国之后,秦穆公对他很是礼遇,由余对戎地再熟悉不过,又有才能,很快就为秦穆公制定出了讨伐戎王的计策,秦穆公采取了由余的计策,由此“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

至此,秦穆公东服强晋,西霸戎夷。

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秋霸主,毕竟没有称霸中原,所以有些史家和学者没有将秦穆公归于春秋五霸。

但秦穆公在西部地区是真正的霸主,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同时打赢了晋国这个曾经的霸主,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中原霸主了,所以孔子将他归于春秋五霸之一,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秦穆公生前几乎没啥缺点,但死后为人诟病,就是因为秦穆公死后,有117人陪葬,这其中不乏秦国的良臣。

这是不是秦穆公自己的意思我们不得而知,但由此造成的人才损失是巨大的,秦穆公本来已经将秦国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秦穆公之后一直到秦孝公之间数代因此而消沉,“秦不能复东征也。”

这也是太史公认为秦穆公不能做诸侯霸主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