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恩峰应用经方治疗盗汗经验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7-20 发布于江苏

湖北中医杂志2018年3月第40卷第3期

王蕾,项琼,指导:宋恩峰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060)

基金项目:第六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

*通讯作者:宋恩峰(1965-),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

关键词:盗汗;经方;专家经验;宋恩峰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盗汗,以寐中汗出,醒时汗止为主要表现的较为常见的临床杂病之一。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通常卫气卫外,营阴荣内,而睡梦之时,卫气逐渐内藏,从而腠理不固,体内虚热之气蒸腾津液外泄,故见盗汗;醒后卫气随着阳气的生长而复归于表,此时腠理密固,故醒后汗止。盗汗轻者,体内虚热少,故蒸腾津液外泄少,所以汗量仅见局部或仅全身少量汗出,严重者体内虚热甚,大量津液被蒸出,故见睡梦中汗湿衣被,影响睡眠质量。

宋恩峰教授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科主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拜全国各地数十位中医大师及西医名家为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近30年,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成就颇高,被评为国家优秀中医人才。2017年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随诊于旁,观恩师宋恩峰教授治学严谨,每病必辨病性及病位、抓主症、立主方,每每疗效颇佳。得受恩师谆谆教诲,收获良多,现将宋恩峰教授治疗盗汗的经验整理于下:

1病因病机

盗汗最早见于《金匮要略》:"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仲景首提盗汗之名,并认为盗汗的病机是营阴亏虚,阳气不固,津液外泄。《景岳全书·汗证》详论盗汗病机:"盗汗者属阴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盗汗亦多阳虚也……又若人之寤寐,总由卫气之出入,卫气者,阳:1000-0704(2018)03-0023-02

气也,人于寐时则卫气入于阴分,此其时非阳虚于表者而何?"宋恩峰教授认为盗汗常因病后体虚、素体虚弱、情志不遂、嗜食辛辣等导致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病机为阴阳失调,肌表不固,营卫不调,汗液疏泄失常。病性虚实皆有,以阴虚为主,盗汗日久则伤阳气,故久汗则可见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候。

2辨证论治

心血不足证:以盗汗为主,伴见心悸少寐等心血虚症的表现,舌质淡,脉细弱。治疗当用归脾汤健脾益气、宁心补血,并加用五味子、煅牡蛎、浮小麦收涩敛汗;如若血虚症状较明显,则加枸杞子、熟地黄补血滋阴。

阴虚火旺证:症状以盗汗为主,或有自汗,伴见其他阴虚症候,如两颧潮红、午后潮热等,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固表止汗,常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以制阳光;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五味子敛阴止汗[2)。且恩师喜加煅牡蛎、浮小麦固涩敛汗,黄芪益气固表,以此增强止汗功效。

邪热郁蒸证:以盗汗为主,蒸蒸汗出,汗液粘稠,可使衣被黄染,伴见其他邪热壅盛的症状。治疗当用龙胆泻肝汤清热祛湿,或加茵陈重利湿,或加黄柏重清热,随症而变。

瘀血内阻证:宋教授认为因瘀致虚亦为盗汗的病机之一,临床可见舌质暗红,甚或可见瘀斑瘀点。恩师说,如果采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等方法,病情不减反加重者,当考虑血瘀,瘀血内阻则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以血府逐瘀汤加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等收敛涩汗药活


案1:胡某,男,40岁。2016年3月6日初诊。患者自诉寐中盗汗半年余,于外院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西药治疗疗效不佳后停药,自服灵芝调理,亦效不佳,遂来恩师处就诊。刻下症见:夜间盗汗,汗湿衣被,白日头面部常冷汗淋漓,身潮热,遗精,阴囊潮湿,腹胀,暖气,纳差,脱发,睡眠差,易惊醒,小便清长,大便可。舌淡胖苔白腻,边有齿痕,脉细弱。以桂枝加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大枣1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芡实30g,沙苑子10g,浮小麦30g,合欢皮30g,金樱子30g,五味子10g。7剂,日煎服1剂,分2次服用。

2016年3月13日二诊,阴囊潮湿症状较明显,余症状同前,舌淡胖苔白腻,边有齿痕,脉细弱。上方加锁阳10g。

2016年3月20日三诊,患者诉服上药后盗汗症状好转,近期未发,遗精未发,阴囊潮湿减轻,睡眠稍好转。舌淡胖,苔白厚,脉细。师云将上方中的白芍加量至15g,增强敛阴止汗的功效,余药同前,效不更方。

2016年4月17日四诊,患者诉精神、体力较之前明显增强,盗汗症状近1个月未复发,遗精较前减轻,纳眠可,二便可。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师云前期立方抓主症,急则治其标,现患者症状均较前缓解,则以治本为主,故治以滋阴补肾,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组方如下:

薏苡仁20g,白芍10g,麸炒白术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浮小麦30g,黄柏10g,知母10g,五味子10g,山药10g,山茱萸20g,生地黄10g。

14剂,日煎服1剂,分2次服用。

2016年5月1日五诊,患者未诉不适,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细。此次复诊,虽未见特殊不适,然观患者舌象仍为水湿内蕴之象,故治疗以补肾健脾,利水祛湿为主,处方:

炒白扁豆10g,麸炒白术10g,芡实20g,杜仲20g,煅牡蛎30g,茯苓10g,浮小麦10g,续断20g,薏苡仁20g,金樱子20g,乌药10g,五味子10g,山药10g,山茱萸20g。

14剂,日煎服1剂,分2次服用。后多次随访,患者至今未再发盗汗等不适。

虚不固,阴虚不守。《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曰:"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花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乳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盗汗,即卫不与营合,仲景在《伤寒论》中主张用桂枝汤发汗治疗营卫不和,此处盗汗更加龙骨以镇浮阳,牡蛎以抑上逆之水气。


案2:邱某,男,38岁。2016年3月6日初诊,主诉

厉盗汗半月余。患者诉近半月工作压力大,易紧张,每紧张则立即出现手足心和前额大汗,寐中汗出,醒后方觉,

欠纳可,睡眠欠佳,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数。此患者自汗、盗汗并见,观其脉证,当属阴虚火旺证,吴琨曰:"杂症盗汗,阴虚有火而已,故以补阴之品,佐泻火之药。"故治宜滋阴降火,方用

当归六黄汤加减,组方如下:

当归10g,黄柏10g,黄芪20g,黄连6g,黄芩15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五味子10g,合欢皮30g,首乌藤30g。7剂,日煎服1剂,分2次服用。

2016年3月13日二诊,患者诉出汗好转,睡眠增强。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遂上方加白芍10g,丹皮10g,地骨皮10g,继服7剂增强疗效。1月后电话随访,

月患者未诉不适。


按:恩师黄芪常用剂量初始多为10g,此处何以倍用黄芪?恩师解疑:"当归六黄汤中以寒药为主,在寒凉药中加

入黄芪,是因为汗出后营阴虚弱,随之阳争于阴,卫气也随之虚少,故倍用黄芪,一份固表止汗,一份补气升阳。"

4总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的紊乱(3)。因此,盗汗成为影响20-40岁青

 年人生活的常见临床症候。以上列举的两个病案,虽同为盗汗,但用方却不相同,可见临床诊治,贵在辩证,抓作,也是他教给我们的永恒真理。


万方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