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汗和盗汗的中医辨证论治

 未来会更好 2023-04-25 发布于湖北

      自汗、盗汗是指人体在安静环境中溱溱汗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昼日汗出称自汗,寐中汗出称盗汗。
      本症可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多种慢性疾病体虚患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表现为某些疾病的一个兼症。
      本病总属虚多实少之证,一般来说,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若因肝火、湿热所致者,则为实证。辨证当区别其阴阳虚实。治疗原则,虚证用益气养阴、固表敛汗法,实证宜清肝泄热、化湿和营法。
按语:
(1)自汗、盗汗虽有气(阳)虚、阴虚之分,但自汗日久,可由气(阳)虚伤及于阴;盗汗日久,也可由阴虚及阳。在临床上往往出现气阴、阴阳两虚证。
(2)临证须注意虚实错杂情况,兼顾治之。
(3)由于汗证总属腠理失固、津液外泄,故可选加固涩敛汗药,如麻黄根、糯稻根、浮小麦、煅牡蛎、煅龙骨、五味子、乌梅、仙鹤草、瘪桃干等。
(4)中药市场上销售治疗自汗、盗汗的中成药如下:卫气虚购买玉屏风散;气阴两虚购买生脉饮口服液(红参方或者党参方)或者虚汗停颗粒,或者天王补心丸大蜜丸;阴虚购买知柏地黄丸大蜜丸或者麦味地黄丸大蜜丸;更年期综合征出汗多则购买坤宝丸。气虚出汗多,单独用一味黄芪熬水喝就有效,或者购买黄芪精口服液喝。虚汗大汗淋漓,用山萸肉六十克到六十克熬水喝能固涩补益止汗。酸枣仁大剂量使用能补益心血,收敛止汗。
自汗、盗汗的辨证分型论治:
(1)气(阳)虚证:
病机:卫表气虚,腠理不固。
症状:
汗出身凉,动则为甚。
畏寒、怕风、易感脑,倦怠乏力,无力,气短、面色晄白,舌苔淡白,脉细软。
治法:益气固表止汗。
例方:玉屏风数、黄芪建中汤。
常用药物:黄芪、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浮小麦、煅杜蛎、生龙骨,红枣,仙鹤草。
加减:阳虚不固加桂枝、白芍、黑附子。兼有阴伤者加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酸枣仁。
(2)阴虚证:
病机:阴虚内热,迫液外泄。
症状:夜寐盗汗、醒后汗止、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低热,面颧色红、口渴,舌苔少、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例方:生脉散,当归六黄汤。
常用药物:生熟地、麦冬、五味子、当归、乌梅、黄连、黄芩、黄柏、糯稻根须、生龙骨、生牡蛎、地骨皮。
加减:兼有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仙鹤草。
(3)实热证:
病机:邪热郁蒸,营卫失调。
症状:汗出而粘、衣
服黄染、下身为多,口苦、纳差、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濡数。
治法:清泄湿热。
例方:龙胆泻肝汤、四妙丸。常用药物:茵陈、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黄柏、茯苓、滑石、砂仁。
加减:肝火偏旺加龙胆草、丹皮、地骨皮;湿热偏盛加苍术、黄柏、薏苡仁。阴伤酌加生地、麦冬、天冬、五味子。
张锡纯创制来复汤,具有固涩止汗,益气敛阴之功效。主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愈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
来复汤组成:山萸肉(去净核)二两,生龙骨(捣细)一两,生牡蛎(捣细)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炙甘草甘二钱。水煎服。
歌诀:来复汤中萸肉君,龙牡芍草台人参;补益元气又回阳,救逆敛汗固脱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