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假象:为何“伪科学”更易流行?

 激扬文字 2023-07-20 发布于海南

图片

中国人喜欢“养生”,然而错误的养生却可能是慢性自杀。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谣言:
·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 手机和WiFi辐射致癌,
· 千滚水有毒不能喝,
......
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斥着这样的“谣言”和“伪科学”,稍不留神就会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尤其在鱼龙混杂的信息环境下,泥沙俱下无法判断真假。

图片

▲“打鸡血”这种荒唐的“伪科学”曾经真实地存在过

为何“伪科学”更易流行?如何辨别这些流传甚广的“伪科学”?
“伪科学”的产生往往都和我们的生存、健康密切相关
尤其是和我们自身健康相关的话题,更是产生“伪科学”最多的。
比如,朋友圈微信群转的最多的文章,可能就是和健康相关的,哪个食物吃了会得病,哪些事干了就可以延年益寿......这些都是每个人最底层的强烈需求,也是最贴近自身的重要话题,容易被广泛传播。
“伪科学”都产生于一些比较“年轻”的领域
由于处于早期阶段,大量问题还未被解决,甚至连基本的线索都没有,这时信息真真假假、不易辨别。
认知门槛高,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信息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伪专家”和假信息,大众想获取专业知识,很容易被误导,即便是真正的专家,可能因表达地过于专业,晦涩难懂,而无法被广泛传播。
科普作家袁越说:偏见源于无知。
无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知识的匮乏,另一方面是思维的漏洞。
在真假信息难辨的时代下,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掌握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就很难做出清晰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然而,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知识的书籍浩如烟海、鱼龙混杂,且大多晦涩难懂,并不能带来阅读的快感。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由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科普作家袁越编著的《生命八卦》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将严肃的科学知识八卦化,将系统化的知识碎片化,形成一套人人都能看得懂、读得过瘾的生命百科全书。
图片
◎幽默风趣的生命百科全书,专业前沿的奇怪知识宝典
总有一些书,只要看到目录和话题就会兴奋不已。《生命八卦》系列就是这样的书,书中用一种很正经的口吻,解释一些“不正经”的事情,一翻开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地有趣而实用的知识就增加了。
不过,“八卦”只是这套书的幽默底色,“专业、严谨”才是它最恰当的评价。
这套书共5册,融合了世界权威科学杂志发布的前沿新知,涵盖自然、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的500+重要且热门的话题。
比如:人为什么会打喷嚏?抖腿是恶习还是疾病?抗衰老基因疗法靠谱吗?抑郁症到底应该怎么治?
短小精悍的碎片知识,补充必要的科学新知
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中,我们很难拿出一整块的时间去学一门功课。不过,如果能利用碎片时间积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也会是很好的补充。
这套书,每个知识点平均1500字左右,最多10分钟就能读完,属于标准的碎片化阅读,并且为了满足阅读体验,特意做成了便于携带的小开本,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翻看,时常补充新知,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一个肯下笨功夫、重逻辑思维的“杂交过的人才”
作者袁越,笔名“土摩托”,是《三联生活周刊》的资深主笔,曾留学美国接受系统的生命科学训练,被《三联生活周刊》的前主编朱伟称为“杂交过的人才”。
他的经典口头禅:“有什么科学根据?”体现了他重实证、重逻辑、重量化分析的思维习惯。
他说:“我在写作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在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思路上多下笔墨。”他相信,逻辑自会将人推向应往之地。这就是他与众不同之处,意在引导我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直接给结论。
柴静评价他:在他的世界里,理性是至高无上的神,一切都在其之下……不追求什么微言大义,不会动不动就直奔人类的终极智慧而去。他只是老老实实地好奇,想了解一事一物,所以不带前提地寻找证据,往往颠覆我自以为是的常识和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