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信鸽遗传规律,让优秀生物性状得到最佳发挥

 赛鸽总动员 2023-07-20 发布于内蒙古

春季是育种的最佳季节,我们在育种选配的同时,有必要对信鸽的生物性状与基本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使优秀的信鸽生物性状和遗传基因得到最佳发挥。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生物性状即是指生物的特征。有形态构造特征和生理化特征之分,如果从研究信鸽的角度上来理解,可分为看得见的性状与看不见的性状。

搜鸽网为鸽友们带来养鸽赛鸽小常识以及鸽界趣事,关注搜鸽网微信公众号,下载搜鸽网APP(各大应用市场可以搜索到),为您带来实用养鸽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如有问题更可留言,有问必答。

看得见的性状:指的是羽毛的颜色、眼沙的类型(即是黄眼类或是沙眼类)、嘴喙的粗细、体型的大小、羽条的软硬等,这些都是属于形态构造特征,都是看得见的性状。

看不见的性状指的是产蛋的受精率、生长速度、生命力的强弱等以及有何种特性,信鸽能归巢也是一种性状,是一种生理上的看不见的性状。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的,即上一代的这种性状能够在下一代身上表现出来。生物性状遗传表现,是靠遗传规律。上一代的性状是不能直接传递给下一代的,必须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性状发育的复杂的代谢过程。

遗传规律从相对的性状上讲,有显性和隐性遗传之分。什么叫相对性状呢?

对某一个性状具有的相对的差异叫相对性状。如:黄眼类与沙眼类杂交,得出的子1代全部表现为黄眼,这两羽杂交鸽眼沙的类型即是相对性状。子1代全部表现为黄眼,那就是在两羽信鸽的杂交中,黄眼对沙眼是呈显性遗传,沙眼对黄眼类是呈隐性遗传。子1代全部表现为黄眼类,沙跟类没有得到表现,是否它就永远得不到表现?不是的,在子二代中,沙眼类又会得到表现。

事实证明:

这种相对性状的显性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鸽而异”,“因时而异”。甲黄眼鸽配乙砂眼鸽所出的子l代全部出成黄眼,但如换用丙砂眼鸽来与甲黄眼鸽相配,得出的子一代可能又会是全部出成砂眼了。那么,这种显隐性的遗传规律又如何表现呢?

如果在子1代中全部表现为黄眼类,这说明黄眼类是呈显性遗传,砂眼类是呈隐性遗传,用子1代自交,得到的子2代,将有3/4是黄眼类,有1/4是砂眼类,在3/4的黄眼类中,只有l/4的黄眼类是纯黄眼,有2/4的黄眼是杂交黄眼,这种杂交型的黄眼的后代仍然还要分离,而1/4的砂眼,则是纯种砂眼,与l/4纯种的黄眼一样,它们的后代仍表现为黄眼和砂眼,不再分离。

这种子l代自交后的分离现象,又叫分离规律,是遗传规律中重要的一个规律,它是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发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做杂交用的亲本鸽必须是纯种,如果上一代中有黄眼与砂眼杂交的历史,表现的结果则不一定与此规律相符。

我们还必须了解的是在正常的细胞里,染色体数是成双成对存在,而在生殖细胞里,则是成单个存在的,这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认识清楚这一点遗传学的常识是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提高育种水平,纠正我们在信鸽的育种及遗传中的很多错误见解。

另外,我们选择集中的性状越多,它的遗传型式就越多越复杂,因此,我们要培育成功一个理想的优良品种,在纯种的基础上通过杂交组合成这个新品种的整个育种过程,工作量是相当大的,绝不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细心而有经验的养鸽者,他们往往还会发现这么一种常碰到的遗传现象:一对夹白毛的鸽子,在它们的子代中,会孵出全白的鸽子来,而这种全白的鸽子,往往眼沙都会常出现牛眼(血眼),白羽毛和牛眼沙好象总粘在一起遗传。

我们还常有这种体会和发现:某对种鸽的子1代,出成黄眼的就能在一定的距离内飞回巢地,出成砂眼的在某一个距离上就会损失干净,这种类型的眼砂与能在多远距离内归巢,好象也是粘在一起遗传。这类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环连遗传”或“连锁遗传”,这种连锁遗传的现象,科学家达尔文称之为“相关变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连锁的遗传现象呢?

在鸽子的染色体中,每个染色体必然集合着许多基因,这种基因的集合,遗传学称之为连锁或环连,而这种互相连锁的基因遗传行为,就叫连锁遗传。

还有一种遗传现象,老鸽子身上的一些性状,在子1代中常常发生交换了的性状遗传,如:亲本鸽是灰黄眼雄配雨点砂眼雌,在子l代身上,并不都是灰羽毛黄眼,雨点色的都是砂眼,而是有灰羽砂眼,雨点黄眼的类型出现,这种现象叫互换遗传。

因此,任何生物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及基因的自由组合,是造成不同基因重新组合从而出现新性状组合类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自然界或在人工条件下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在生物进化中有极大的意义,因为它提供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这有利于生物的发展。

我们要想培育一个比较理想的信鸽品种,如果对环连与互换规律不了解、不善于利用,那将多走弯路,对类似的现象出现时,会误“诊”为其它类型,从而会因误诊而错投了药物。

我们研究信鸽,必须从科学的方向努力,而科学的研究培育信鸽,就必然要从生物性状和遗传规律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想培育成功一个新的公认的品种,更是这样。

我们弄懂了一些基础的生物学、遗传学方面的常识,就会对鸽子很多的莫明其妙的现象,能有一个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如果能掌握一些生物遗传规律使之在信鸽的选种、育种中能利用或诱导,则会对我们培育优良信鸽带来很大的益处。

鸽体绝大部分筋肉的优劣差异是无法用手触摸到的,但却可以用手感来测试出其力道的大小来。

筋肉力道强劲的鸽子,用手拉开其翅膀时,有像是在拉开弹簧时的感觉(不是僵硬的感觉),以手托抬其膀臂,也能感觉出其强烈地下压感;打开翅膀,能看到翅膀在越来越快地颤抖;最好的鸽子,握在手里不用打开翅膀,立刻就能感觉出鸽体像发动机一样“得得”颤抖,同时还伴有双腿明显顶手等感觉。

优秀的中短距快速鸽多是这种表现,比如正统的詹森鸽就有这种明显地特征;当然,优秀的长程鸽中也有少部分是这样。如果你拥有一羽肌肉“柔软而富有弹性”,筋肉力道感觉又很强的长程赛鸽,那你在各个赛距获奖的机会就太多了。这也是“从长程鸽里挑快的,打遍全程无敌手”最高赛鸽境界之法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