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培育自己的品种

 高唐李洪军 2022-07-26 发布于山东

(一)品种

    在我们讨论怎样培育自己品种的方法之前,很有必要认识一下什么叫“品种”这个问题。品种是指通过育种过程而形成的一个禽群,它具有统一特征外型和大致相同的性能及真实的遗传性。

  1、现在我国对鸽子品种的称谓,大致有下列几种方法:

  (1)信鸽;

  (2)观赏鸽;

  (3)肉用鸽。

  2、从外型特征上称呼的:

  (1)从羽毛的颜色上称呼的:如中雨点、深雨点、红绛、红瓦灰、麒麟花、亘灰、黑鸽、白鸽等。

  (2)从外型生法的特点上称呼的:如大鼻瘤、短嘴、紫砂、凤头、毛脚、走沙、火壳等。

  (3)以地域的不同来称呼的:如比利时的鸽子简称“比种”、德国的鸽子简称“德种”、上海的鸽子简称“上海雨点”、昆明的鸽子简称“昆种”等等。

  (4)以放翔地命名的:如放长沙归巢的称“长沙鸽”、放武汉归巢的称“武汉鸽”、放玉门归巢的称“玉门鸽”、放西宁归巢的称“西宁鸽”等等。

  (5)以成功的信鸽训养者或品种的引入者命名的:如李梅龄种或简称李种,汪顺兴种简称汪种。

  (6)以鸽子具有的特性来称呼的:如笑鸽、斤斗鸽、球胸鸽、扇尾鸽等。

  这是在国内的情形,在国外呢?还有以鸽主的性名来命名的,如乔治.沙比利种、西翁种、韩森系、赫曼系等;还有以鸽主的意图取名的,如宝玉号、闪电号;还有什么皇后啦、什么公主小姐啦等。

  世界上由于地理上的隔离,各地环境条件的不同,加上遗传与变异的因素,进化与突变的效果,实际上形成了五百五十多个品种鸽子(这已经是达尔文时代统计的,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在鸽子繁衍后代这个过程中,必须雌雄配对,才能产生后代,问题也就可以从此研究下去了。我们假设第一代亲本鸽子用两个不同的品种,雄的选用“比种”,雌的选用“德种”,那么子一代就是“比德混合种”了;

  子二代呢?用子一代“比德混合种”配“日种”吧,那么子二代就是“比德日混合种”了;

  子三代的情形呢?又再配“中国种”吧,那就是“比德日中混合种”了。

  第四代的结果大家也会推算了。如果我们以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可以繁殖出下一代来计算,到第三代时也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如果到子四代乃至更多一点代数之后,你还能说它们只是某一个种吗?我们国家三十多年来未曾从国外引进过品种(近几年例外),虽然有引进的,也是极少数。

  不错,在信鸽的杂交中,由于遗传的原因,还会有外观上相似老种之貌的鸽子,可千万别忘记在遗传的同时还有变异这一个重要内容。外型相似的鸽子,内在的“素质”早已不是那一套遗传信息了,不然“进化”或者“退化”摆到哪里去呢?对于这种外貌相似老种子的“变种”,仍称呼它的原种,当然也是无可指责的。

  现在我们再往国外推理,就说是比种吧,那么是比利时哪一座城市的鸽子?又是这座城市中哪一家鸽主的鸽子?是这家鸽棚中哪一路鸽种?因此现在流行着“品种”的认识上的这种不太正确的倾向,实在大有议论一番的必要。

  另外,对于刚引进来的鸽种,这确实是别人的成果。在子一代的产生过程中,就存在“为什么要这么来配”的问题,也就是你为什么要用这只雌与那只雄相配呢?这当中你总会有一番思考,总会有一番打算,这样你自己已经在配种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认为,现在交通方便,消息上的灵通,鸽友之间的频繁交往,在我们国内正处在一个品种大汇合的过程中,可以讲大部分是一些混合种而已。

  当然,在国内也有不少的信鸽育种家,多年来不怕失败百折不挠,正在精心培育着新的品种,或者正改良着原有的一些尚不完善、不十分稳定的品种;或者力图保持原来优秀鸽子的一些优良性状,在这种情况下是有品种可言的。但是他们的鸽子也得“具有统一的外型特征和大致相同的性能及真实的遗传性”这个条件为前堤!如果到了这一步,大家承认他的培育成果,就以这位育种家的名字来命名他培育出来的鸽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个功劳是他建树的,这份荣誉当然应该属于他,这是指信鸽而言。如像观赏鸽类的名称,或以外型特征命名,或承袭着古香古色的美妙名称,或人为地取上一个动听的名字,当然也不必去过份地指责。总之,名字只是起到称谓的作用,是一种代号而已。

  现在由于消息灵通、交通上的方便,信鸽事业得到国家的重视正处在蓬勃发展当中。每一个取得卓越成绩的信鸽品种,在信鸽爱好者中间都会争相引种,这样一个种的传播和繁殖是会很迅速的。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在一定的地域内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种系或种群,久而久之,随着人们有意识无意识的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同一外型特征的信鸽品种或亚种就自然产生出来了。

  信鸽界有不少人常常用一种机械的看法来处理鸽种的问题,今天品种甲夺取了冠军,于是乎认为甲品种就绝对是好品种,明年品种乙又夺取了冠军,乙品种又成为他心目中最好的品种。他们不是下功夫去研究信鸽如何造就出优秀的鸽子,而是瓦灰飞出成绩他就跟着去养瓦灰,第二年红绛夺取冠军他又养红绛,他常常更换品种,这样换来换去的结果,实际上使他时时处在“从头开始”这样一个位置上,这怎么能建立自己的种鸽队伍呢?

  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驯养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无论是自然形成的也好或是人为有意识培育的也好,在祖国各地都有不少优良鸽种。我们作为一个信鸽爱好者应该有意识去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宝藏,使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出娇艳的花朵和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引种

    任何一个要想成功地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家,都必须慎重而细心地选择他准备培育新品种用的亲本鸽子,这行为就叫做“引种”。

  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名望、获得成功的赛鸽家和育种家,他所养的鸽种都会有一个来源。这种来源可以是朋友赠送,或者是鸽友之间互换鸽种而来,也可以收养天落鸟,也可以是市场上选购的,还可以是从名人名家手中转赠的。在引种问题上,一些先驱名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如在比利时称雄十多年的乔治.花比利(曾任过比国鸽会会长)先生,曾于l905年获得一羽名叫汤鸽的鸽子,这只汤鸽身上有韩森和万得维的血统,这只汤鸽曾在数年间获奖多次。到1914年,花比利氏的赛鸽成绩每每名列前茅,可惜那时欧战爆发,战争中粮食缺乏,使他仅仅保存了六羽鸽子。战后他用六羽鸽子中的几羽与其它养鸽名家互相换种(其中包括西翁氏鸽种),从此培育出很多有名的优秀赛鸽。又如法国的西翁氏父子的鸽子,在比利时、英、美、日本等国家都受到很高的评价,他父子俩被称为最成功的育种家和赛鸽家。他们的鸽种来源一方面是从维滋氏那里获得一批小鸽,后来又从当时法国巴黎有名的赛鸽家那里,以协助鸽主把一只在七年都夺取冠军的粉瓦灰雄留得后代之后,可以得到一羽鸽子作为酬劳,因为这只七载冠军灰雄在鸽主手中没有得到一只后代。西翁父子在研究了一番之后选了一只红雨点雌,后来他父子俩果然得到了一只深灰色雌的报酬。这是一只有独特黑眼睛的雌鸽。他父子俩的几百只鸽子的鸽棚,就是这些来源不同的鸽子建立起来的。又如美国的军用鸽--贺姆鸽种,它们的老祖宗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国俘获的一只德国鸽子,后被美军送回总部作为种鸽。此鸽是一只遗传性极优良的鸽子,它产生的无数后代都有非常优良的飞行性能,替美军服役期间,立过不少战功,这只雄鸽因此被称为“凯撒贺姆”。我国闻名的李梅龄种,它是20年代后期由李梅龄医师从德国引进的一批鸽子,经李梅龄医师的精心选育,使这一品种在解放前曾多次取得显着的成绩,并曾创出16小时飞天军--上海960公里的良好成绩夺得冠军,为中国人争来光荣。尔后数十年间,这一品种经我国不少的信鸽爱好者互相培育、改良,使这一品种成为我国比较优秀而且最广为流传的品种之一。

  那么,“引种”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应该如何来选择引入的鸽种呢?

  1、外型选择法

  外型选择法的内容包括对体型上的选择、羽毛颜色的选择、眼睛的选择和翅膀的选择等。

  体型上的选择应注意体型结构要结实,体型过大过小都不是理想类型,龙骨不应过高过长,给人的感觉是精明强干的,它应长得有一副运动员的结实匀称的体型。

  羽毛颜色的选择应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要注意信鸽饲养地的环境,如果环境是高原山区,那应选择深色的鸽种,因为深色的羽毛颜色能起到保护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要根据鸽主的意愿来选择毛色。很多的育种家都唯愿自己的鸽子有一个代表色,如上海陶德尧的“麒麟花”,只要一提及几乎人人皆知。如果鸽主自己有这样的心愿,在引种时就一定要考虑进去,因为羽毛这种性状的遗传是很顽强的(当然,选其它的外型特征,如凸鼻梁、大鼻瘤,或其它特征也不是不可以)。

  眼睛和翅膀的选择呢?

  现在很多的信鸽爱好者特别强调信鸽的眼睛,尤其是新手更是如此。他们都非常希望眼睛能告诉他,它是否是一只优秀的千公里鸽。在国内外,对信鸽眼睛下了一番苦功夫研究的人是不乏其人的,专门的论着也应运而生。到底是黄眼类的眼睛好,还是砂眼类的眼睛好?又是什么样的砂型结构的鸽子表明它是一只上上乘的优秀信鸽?无论是国内国外都存在两种看法的流派,一派是主张能从鸽子眼睛的结构上看出千公里鸽来的,另一派是血统遗传派,讲家谱、讲血统、讲鸽子历年历代的放翔效果,讲从遗传中来识别鸽种的价值。笔者认为,两派的目的是共同的,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手中能产生出优秀的鸽子来,大可不必以甲否定乙,非要在这个问题上争个谁是谁非。一个是如何从外型上识别出鸽子优劣来,另一个是从遗传中认识到鸽种的优劣来,前者识别的是个体,后者识别的是群体,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两个方面都属于亟待解决的信鸽科研中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内也有一些热心于信鸽科研并大胆实验的信鸽爱好者,他们对信鸽的眼睛结构做出了观察与研究,有的则以自己培育的鸽子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如广州陈志平同志写篇题为“冠军鸽的秘密”文章(见昆明信鸽协会出版的《信鸽爱好者》第4期 ),文章写得很强细,对信鸽的眼睛结构作了分类,系统地介绍了他对眼睛结构研究的看法,在国内要算是一篇对鸽子眼睛分折研究比较全面的文章。又如湖北沙市市鸽会的王纪林同志,他从眼沿线的颜色深浅不同和形状构造不同来识别鸽子是快速或是慢速。1984年全国信鸽学术研讨会期间,我有机会向小王学习和询问了他的经验,他慷慨传授了自己的看法。1984年秋季后,据北京鸽友转告:王纪林同志的二羽信鸽,分别夺取北京--沙市的冠亚军。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他对自己的鸽子是有能力识别出是快速或慢速这个水平的。

  信鸽的归巢是否真的靠眼睛来导航?这一个问题本文不准备讨论,但在选择鸽种时,鸽子的眼睛确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历史上早在明朝时就出版的“鸽经”一书中,介绍“飞放”鸽时(包括现在的信鸽及斤斗鸽),在短短500多字的这一章中,就先后四次提到眼睛和翅膀两个部分,如“六翮刚劲,直入云霄,鹰鹘不能博击,故可千里传书”。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指信鸽的双翅坚强有力,一起飞就能飞入云霄当中,连专门吃鸽的天敌也抓不到它,所以才能千里传书送信。又如“不论羽毛咀脚,眼有光彩,翅有骨力,即为佳品”。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信鸽不论什么羽毛颜色,不论什么咀喙和什么光脚毛脚的,只要它的眼睛明亮得像含蓄着一种欲射的光彩,只要它的双翅硬朗,扎实有力就是好鸽子。还有“双眼突出,光芒四射”,还有“翅与尾齐,眼光如电”等等。这些都写出了信鸽(古时叫传书鸽)的眼睛与翅膀对信鸽飞翔千里的重要。经验表明,一般优秀信鸽的双眼都是明亮光彩耀眼的。只是沿海和平原地区和高原山区的鸽眼在色彩上有些不同,这可能与鸽子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地形有关。总之,对鸽眼和翅膀的选择上,我们只能大体上说:任何一只优秀的信鸽都应具备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强硬的翅膀和矫健结实的身体。

  2、家谱选择法

  家谱选择就是查它的祖宗三代的放翔情况如何、放多少距离?放多少只信鸽,归来多少只?上一辈的放翔情况如何?平辈放翔的情况如何?等等。询问祖宗三代的目的,是从了解到的情况中判别这系鸽子的基本放翔成绩,是否有一种传宗接代持续下去的适应性、可塑性和连续性?这一条很重要,如果选种引来的鸽种有可靠的优良性状,并且几代都能保持这种优良性状,这就证明它们是有可靠的遗传性的,在它们继续传衍繁殖下去的后代中,只要选配得当,是一定会培育出十分优秀的竞翔鸽来的。

  3、成绩选择法

  成绩选择法就是准备引进的鸽子本身飞过哪里?每一年或者数年间的放翔情况如何?在它取得成绩那一年当地的总成绩如何?经验表眀:信鸽的归巢能力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特别是受气候的影响最大,气候又是“不测风云”的。多少年的放翔现实告诉我们,有的年头归巢的成绩很好,有的年头又很差,这种情况往往还与天体因素有关。这些天体因素有的鸽子能适应,有的鸽子不能适应;有的鸽子初露头角就成绩显赫,而有的则是站站放飞,它都不紧不忙站站都能回来,给人的印象是放不掉似的,等等。这些情况我们都必须了解,因为这些情况是我们选择鸽子的参考依据。

  那么,要多少公里的归巢成绩才能入选做种鸽呢?回答是:千公里的不一定好,五百公里的不一定差。这主要看遗传情况而定,成绩表明是能力,而它的遗传力如何则要看后代的成绩。采用成绩选择法的主要标准,是从“定向培育”这一个前提出发提出的,也就是让鸽子代代都能放飞,这个方向来选择做种用的亲本鸽子。

  4、遗传选择法

  引来的鸽种,无论它本身飞过几百公里或者几千公里的距离,或者是一些一公里也没有飞过或者是一些无法了解到它的情况的鸽子,如台鸽、俘获的鸽子。它们的后代放翔情况是无法从外观上看出来的,只有从它们后代放翔效果来识别这些种鸽的遗传性能如何?用这种方法来识别做种用的价值如何,这叫做遗传选择法。

  为什么本身飞过千公里以上距离归巢鸽子的后代不一定能飞呢?它本身飞过千公里以上的距离,表明它本身有这个“能力”,至于它的后代的放翔情况如何,这已经属于它的“遗传力”如何这个问题了,这是两个范畴的事。有些本身一公里也没有飞过,而它的后代却从千公里飞回归巢,这种情况表明这只老鸽子有这种遗传的能力。又有的鸽主在子代飞出成绩后也把老鸽子抓去放翔,结果老鸽子近在几十公里就放丢了,或者父子一齐送去参赛,儿子回来了,老子反没回来,老子不如儿子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了这一个问题,即“本身的能力和遗传力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使我们不去犯那种不该犯的错误。

  当然,在遗传选择中,已经增加了配对这一个内容,这就涉及了十分复杂的遗传与育种的问题。有的父母双亲都来源于名人名种名系,可它们的子代却飞不出成绩来,有的配上无名小卒,子代鸽子的成绩却又意外的显着,这些问题留待后边去讨论。不过引种和育种的三个要素是不能忘记的:1、鸽子素质如何?2、鸽子的遗传性能如何?3、鸽子的选配效果如何?

  最后,引种还要注意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在了解鸽种的家谱情况、成绩优劣情况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了解一下“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在讨论鸽种引延问题时,提醒大家先识别一下“人”的这个问题呢,因为信鸽界就有不少为捞到几个钱,而不惜吹牛胡扯或弄虚作假,或借别人的名誉出售冒牌的或假鸽子的等。这种人连最起码的一点点鸽德都没有。信鸽活动是一件高尚、文雅、严肃、认真的事业,它不仅仅能充实和丰富人们业余的爱好和精神生活,而且还引导人们从科学研究上下功夫学习,它不仅仅是几只鸽子比赛一下的问题,而是几乎涉及到整个生物界的科学知识,在这样一种科学性、学术性很强的事业中,怎么能容许这种骗子在行骗呢?每一个正直的信鸽爱好者都应该起来与这种信鸽界的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这样才有利于信鸽事业的健康发展。

  注:文中介绍的国外情况的资料,引自“鸽典”一书,是厦门市鸽友叶釆彬、柯潜森、叶崇化等人提供的。

(三)选配鸽子的几种方法

    作亲本用的种鸽选好引入自己鸽棚后,笫一件事就是如何给它们“配对”。在这个时刻,我们对引入鸽只能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也就是了解到是什么种、本身飞过多少距离、得到几名、平辈飞翔情况、上代的情况等等。至于它们的遗传性能如何,它们配对后的遗传效果如何,是不得而知的。而这两个问题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选配鸽子的实质,实际上是检验一下种鸽的遗传力和配对效果这两个问题。从遗传学的角度讲,即这两只鸽子的配对在子一代身上,有哪些性状呈显性遗传?哪些性状呈隐性遗传?哪些性状呈伴性遗传?哪些性状呈返祖遗传?哪些性状环连与互换了?某种性状是以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的,两只信鸽配对后夺取了杂交优势,还是夺取了杂交劣势?子二代、子三代等后代的变异情况又是如何,等等。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鸽子大部分是混合种,在很多性状上要找一只“纯”点的信鸽是不容易的。因为绝大部分的信鸽爱好者都是业余的养鸽家,饲养的场地、粮食等条件都限制着毎一个鸽棚,要饲养参加比赛的鸽子,还得养上一些做种的鸽子,再养上一些做实验用的鸽子,这样就会使鸽主承受不了。因此“纯种”的饲养,对于业余的养鸽者来讲,无疑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

  用这种混合种做种鸽,再讨论它们的遗传效果是会困难重重的,因为杂种是不稳定的,在遗传中它们的后代性状是会分离的。因此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就只能做一些经验和教训方面的探讨。

  我们培育自己的品种,得有一个目标,也就是准备培育一个什么样的品种?培育出的品种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比如: 企图培育一个深色羽毛的、黄眼的、能适应高原山区地理气候条件和能逃避天敌等等特征的鸽种,即高原型的鸽种。当然也可以培育其它特征的鸽种,或者是在中短距离上快速归巢的鸽种等等。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培育出的鸽种要具有“能快速归巢” 这种信鸽独有的性能。

  有了这个目标,我们从引种时就得作出羽毛颜色、外型生法(即表现型)和眼砂属类的选择。尽量选择同羽色、差不多的外型生法的鸽子配对,尽量避免在育种过程中多走弯路,甚至前功尽弃!很多信鸽界的沙场老将,为了增加新鲜血液而引入一只鸽子,在这个问题上就非常注意,他们怕什么呢?他们怕就怕引来的鸽子使他们原鸽种繁殖得变了原有的特有形态。

  万一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条件时,怎么办呢?比如只有一只某种颜色羽毛的雄鸽,再难找到一只基本符合条件的雌鸽时,怎么办呢?不能为了等几年找到基本符合条件的雌鸽才给这羽雄鸽配对,这不仅仅白白耽搁了这羽雄鸽的宝贵年华,而且也会拖延许多宝贵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防先选一只别样羽色的雌鸽配对,在它们的配对中雄鸽的羽毛颜色呈显性遗传,那么在子一代中仍然会出成雄鸽的羽毛颜色,即使在子一代中雄鸽的羽毛颜色呈隐性遗传,这些子代鸽子身上雄鸽的羽毛颜色仍然存在,在子二代身上雄鸽羽毛颜色又会得到表现,再把子二代表现出上辈雄鸽羽色的配其它子一代中、或同父异母的平辈鸽相配,又把子三代和子一子、二代遗传了老雄羽毛颜色的鸽子相配,就这样一直定向选配下去,一系同羽色同外型生法的鸽种是可以育成的。如图:

       甲♂×乙♀          甲♂×丙♀    甲♂×丁♀    甲♂××♀

    (深色)↓(淡色)     (深色)↓(淡色)↓

    子1代深色(呈显性遗传)×淡色(呈显性遗传)×深色(呈显性遗传)

↓               ↓               ↓

    子2代深色、深色、深色、淡色          深色 ×          X色

    子3代多出几只                         

   选择一羽深色                          ……

  这里介绍的选配方法已属于纯系培育法(指羽色的纯系),用这种培育法是可以育成从表现型上基本一致的一系鸽种的,这个方法在这里只作概括性的讲一下,留得后边专门来讨论这个问题。

  选配鸽子有些什么常用而可行的方法呢?

  下边我们介绍几种育种常用的方法:

  1、单杂交法

  这种杂交形式是最简单的杂交方式,又叫成对杂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杂交方法。这种杂交方法只用两个品种就可以进行。杂种的遗传结构比较简单(杂交用的两个品种须是纯种而言),经验表明:此法用在远缘杂交上,收效有时较好。如图:

         甲种♂×乙种♀
                 ↓
    子1代    甲乙混合种

  2、复合杂交

  复合杂交就是用三个以上的品种进行的杂交,其目的是把许多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经过精心的选择和淘汰,筛选出优秀的鸽种来,育成更全面的品种。但由于复合杂交所涉及的亲本较多,杂种的遗传结构比较复杂,后代的分离范围较大。因此,杂种后代的群体必须适当扩大,才能从中筛选出优秀的种子,故育种的过程也较漫长。如图:

  甲种♂×乙种♀
         ↓
     甲乙混合种   ×     丙种
     (♀或♂)   ↓  (♂或♀)
            甲乙丙混合种

  又如:甲种♂×乙种♀       丙种♂×丁种♀
                ↓                  ↓
           甲乙混合种    ×     丙丁混合种
           (♀或♂)           (♂或♀)
                         ↓
                  甲乙丙丁混合种   ×    戌种
                    (♂或♀)     ↓ (♀或♂)
                                 ……

    3、轮回杂交

  以一个品种作为轮回的主亲本,反复和杂种的后代进行杂交,每轮同一次其遗传成分就增加一次。轮回杂交的方法常用来改良某个品种的个别缺点,其办法是将要改良(进)的鸽种作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要具有与轮回亲本相对应的优点,每次轮回时要选择具有克服了某个缺点而又像轮回亲本(即改良的品种)的鸽了,可连续几次轮回,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如图:     甲种×乙种
    (轮回亲本)   ↓ (非轮回亲本)
    杂交子1代         子l代×甲种
                           ↓
    轮回杂交第1代     子2代×甲种
                           ↓
    轮回杂交第2代     子3代×甲种
                           ↓
    轮回杂交第3代     子4代×……

  4、同雌(或雄)异雄(或雌)轮配杂交法

  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多获得配种组合子代鸽子的遗传效果,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鉴别出种鸽的遗传性能和识别选择出种鸽中的“最佳配偶”,就可以采用此轮配杂交法。

  具体的作法是:用甲♂(或♀)配乙♀(或♂)出三窝后拆开(无论成活几只),再用甲♂(或♀)配丙♀出三窝又拆开……以类推。将来以这一批子代鸽子的放翔成绩(速度和距离)来鉴别是哪一只种鸽出的子代鸽子的放翔成绩最好,哪两只种鸽配出的子代鸽子归巢最多,从而选择出遗传效果最好的种鸽和结合得最好的配偶来。

  上述几种配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从子代的放翔效果上鉴别出老种鸽的价值如何。这种以后代的具体效果来鉴别种鸽的方法,又叫“后裔选择法”。到了这一步,我们应从子1代中选择出一些鸽子(特别是放飞过一定距离的归巢鸽子)来充实自己的种鸽队伍,但它们先只能作为“试验”的种鸽来使用,以期达到加强自己的种鸽队伍,同时又是“定向培育”自己的鸽种。这里的“定向”有两个目标:一是代代鸽子都采用归巢鸽子来做种鸽;二是互为亲表,在表现型(即外观上)上基本一致。任何一个信鸽饲养者,没有自己的一批种鸽队伍作为基础,要想获得成功和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子1代参与做种鸽后,又应从子2代中选择出一些鸽子来加入种鸽队伍,这样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淘汰,在选择与淘汰中求得发展。

  在选择到子2代、子3代的鸽子加入种鸽队伍后,那时,可能你的种鸽当中,已经出现“沾亲带戚”这样一种现实,这种情况又如何办呢?这时可以采用两种杂交法:

  甲:同血缘杂交法(即近亲繁殖法)

  这也叫亲缘杂交法,即是在姐弟之间、在兄妹之间,在姑表姨表之间来进行交配。实践表明:这种近亲杂交出来的子代鸽子,仍然是可以参赛的。再往下传衍时,则可以用子4代、子5代来与子1代,甚至亲代交配,这种近亲杂交出来的鸽子,虽然会因同血缘交配而导致一些隐性基因得到表现,因而增加一定量的淘汰比例,但这一环却正是纯化一个品种必须经过的道路。这种表现出来的带有不良的隐性基因的鸽子,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选择加以淘汰,留下来的则是符合人们选择目的的鸽子。这种从亲代至子1代、子2代、子4代……不断地选择下去的方法,又叫系统育种法,或叫品系育种法。

  乙:可以在自己的种鸽中,有意识地划分成两个交配系,然后再用这两个交配系的鸽子进行杂交。

    如图:

  AB×CD             EF×CH
      ↓                 ↓
     ABCD×B             EFCH×G
         ↓                  ↓
       ABCDB×D            EFGHC×E
            ↓                  ↓
          ABCDBD      ×      EFGHEC
                      ↓
                 ABCDEFGHBEDC

  有的育种者为了保持自己已经取得的育种成果(指已经培育成功的,但还属于半成品的鸽种),或者为了在原优秀的地方品种的基础上,掺入其它一些优秀鸽种的血液,同时又要保持地方品种的基本特征,这时可以采用“级进杂交”的方法来进行。所谓“级进杂交”,就是不断地引入优秀的外缘鸽种与本地的鸽种,或改良已育成的半成品鸽种杂交。但须注意在引入鸽种时,必须选择在表现型上与地方品种和需进一步改良的半成品鸽种差不多的鸽种,以免在表现型上走样。

  如图:
             本地种×引入种
                     ↓
    子1代      混合种×引入种
                     ↓
    子2代      混合种×引入种
                     ↓
               看改良的效果而定

  或者:     本地种×引入种
                     ↓
    子1代      混合种×本地种
                     ↓
    子2代      混合种×引入种
                     ↓
    子3代      混合种×本地种
                     ↓
    子4代      混合种×引入种
                     ↓
               看改良的效果而定

  总之,育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但究竟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好,这只能根据自己的鸽种情况而定。即自己的鸽种在遗传中变异到什么程度?变异成什么样子?到彼时彼地时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下去?这都不能下一个死板的结论。实践表明:在育种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人们主观意想的情况,这时就必须根据已经出现的情况来作适应性的修改。这好比中医师给病人看病一样:先号脉、观舌苔、看气色(对鸽子来讲就是外型选择),然后问病情病史(家系调查),最后才开方子(选配鸽子)。而这第一副药方,却只是一副试探性的方子,等病人服用后的效果如何,又才开第二副药方,这第二副方子与第一副方子总会有所不同的。某些药可能不用了,某些药的剂量可能增加了,某些药又新加用了,等病人服用后,再根据病人服用的效果来开第三副方子……直到病体痊愈(对鸽子而言即是鸽种育成)。

  育种的方法,也只是“方法”而已,它并不是我们育种的目的,方法好比手段,而育成的新品种才是我们的目的。常用的汉字不过几百个,有的人却能用这几百个常用的汉字创作出感人肺腑的文章来(甚至几十个汉字,如诗歌)。我国很多的优秀文章和诗歌,不是流传千古吗?常用的音符也不过二三十个,成功的音乐作曲家,却能用这二三十个音符创作出美妙动听的乐章来,而认识这几百汉字和二三十个音符的人是很多的,却并不是每一个认识的人都可以成为作(曲)家!这当中的差别在哪里呢?我看就在于对问题的研究学习和应用方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这里当然要具备最起码的“素质”)。采用何种方法?如何选择效果?又如何进行修改?“运乎之妙,全在一心。”

(四)近亲交配问题

    要成功培育一个新的品种,如果不懂得近亲交配的方法,那是达不到目的的。

    什么叫近亲交配呢?

    配对双方其共同祖先的总代数不超过六代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都属于近亲交配范围。

    近亲交配在培育品种中有什么用途呢?

    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当出现了较为符合理想的优良性状后,就应当采用近亲交配的办法来加以固定优良性状,以期达到这种性状的“纯合”,突出和保留所培育品种的特点。

    另外,有害性状的遗传基因大多数是呈隐性遗传,而在近亲交配中,由于基因型的趋于纯合,隐性有害的基因得到表现的机会就会多起来了。因此,应该及早地将有害性状的个体淘汰掉,使有害基因在种群中的成分降低。

    在种群中出现了个别优秀的个体时,为了尽量保持这个优秀个体的特点,采用近亲交配扩大它的影响,早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另外,近亲交配可以使基因纯合,同时也会使种群造成分化。育种者可以经过选择(包括剔除不愿选留的性状),借此获得比较一致的种群,达到提纯种群的目的。如用这种遗传结构比较一致的品系与其它品系杂交时,就可望获得较多的杂种优势。

    最后,近亲交配所得到的近交系,由于遗传结构的基本一致,用这种鸽子来作试验,是能够提高实验准确性的。

    大家都知道:鸽子由于用途上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鸽种——信鸽、观赏鸽、肉用鸽。这三大类鸽种的祖先,都来源于原始的“岩鸽”。为什么岩鸽的后代会分别进化为信鸽、观赏鸽、肉用鸽呢?(当然,这三大类鸽种,各自又可分为数十乃至数百个品种。)这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从遗传与变异的后代中(特殊的个体),选出自己所需的鸽子做种,定向的选配培育它们的后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从性能上讲根本不同的三大类鸽种。

    我们是信鸽爱好者,任何一个饲养信鸽的爱好者在引种时,总不会去引观赏鸽或肉用鸽来做种吧?(特殊作遗传试验的除外,但另一方也一定得有信鸽在内。)为什么呢?因为观赏鸽和肉用鸽身上,“能归巢”这个性状是不发达的。

    信鸽能归巢这一特殊性状,我们如何保持和加强它,这就是我们信鸽育种者的主要目的。

    信鸽参加竞翔比赛,能够顺利归巢,说明它是一只优秀的信鸽。或者从拥有优秀信鸽的鸽棚中引到的鸽子,也可算是优秀信鸽的鸽种。其它如朋友赠送或者是抓到的迷途和捉到途中停栖的信鸽,我们如何来识别和加强这种优秀信鸽身上的优良性状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来加强信鸽能快速归巢这一特殊的性状。而近亲交配,就是可以达到选择强化优良性状,淘汰有害基因等的目的。

近亲交配虽然是育种工作中的一个必可少的措施(也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取代的措施),但它又有着有害的一面,也就是近亲交配后会出现的衰退现象,如:体质下降、体型变小变弱、适应性差、生活力降低,甚至畸形等。因此,在育种工作中,如何正确的使用近亲交配为育种服务,而又避开近亲交配后带来的害处,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令人深入研究和慎重对待之。

近亲交配是一个广义词,对指导具体的实际工作会产生含混的结果,我们还得作深入的分析。遗传学上把父女、母子间的交配称之为“回交”,把兄妹、姐弟间的交配称为“自交”,姑表姨表间的交配称为“亲缘交”,总的就叫近亲交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形式来近亲交配呢?在近亲交配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①必须要有明确的近亲交配目的。

在培育自己的品种时,为了固定某些性状,而且这些需要固定的性状必须具有代表自己所培育的品种的外貌特征,如羽毛的颜色、外型的特征、体型的大小及有归巢能力等。共同的一点是必须选择身体健壮的鸽子来进行。

②必须确定需要固定和强化的主要性状是在父方,还是在母方?因为这种“确定”与选择采用的近亲交配的方法有关。

③近亲交配需要进行多少代数?

这个问题与用来育种的鸽子的素质和遗传力有关,需要看情况而定。实践表明:有的采用高度近亲交配的方式,如父女、母子配,其子1代的衰退现象虽有,但还不太严重;而有的采用兄妹、姐弟交配出的子1代,衰退现象就非常突出。有的近亲交配子1—2代,就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而有的近亲交配几代却效果不佳。因此,可以灵活掌握,边试边用,边用边试,这其中,选择的好坏是主要的原因。

    ④近亲交配必须与严格的选择结合起来。

    我们采用近亲交配的目的并不在于培育出一个“近交系”来,主要是培育出一个有使用价值的鸽种来。这个“严格选择”指的是:首先必须选择优秀的鸽子来进行近亲交配,这样才有实用价值,如果用那种品质低劣的鸽子来近亲交配,只能使缺点顽固地遗传下去。另外,对近亲交配出来的子代鸽子,更要严格地选择,因为近亲交配并不能改变基因的频率,对经过近亲交配后所得到的子代,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鸽子。同时会出现有害的和不良的性状(或者产生与我们育种目的不符的性状),这时就必须淘汰那些有害的和与育种目的不相符合的鸽子,而选留下来的近亲交配鸽子才能是带有较多的优良性状的“纯合子”,这样才能达到巩固优良性状的目的。

    ⑤近亲交配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方法呢?

    如果我们的育种目的是以父本为主,并希望这个亲本在准备培育的新品种的后代中占绝对优势,则可以采用父女、祖父与孙女、曾祖父与曾孙女等这样一种连续与父系回交的形式。同样,如果我们的育种目的是以母本为主,则可以采用母子、祖母与孙子、曾祖母与曾孙子交配的形式。如果我们的育种目的是要父本母本的优良性状都要兼顾,同时为了避开回交(父女、母子相配)后所出现的高度衰退现象,则可采用兄妹、姐弟交配的形式,或者姑表、姨表交配的形式。在其孵出的子1代中,从分离出来的若干种类型中筛选出自己的理想类型,淘汰那些不符合自己的育种目的和育种价值低的个体,才能使大多数个体成为包含有更多优良基因的纯合子,这才能达到巩固优良性状的目的。因此,严格的选择自交出来的子代鸽子,就成为近亲交配过程中的关键措施。选择得好,可以加快优良性状的巩固和利于使用,及时把暴露出来的那些隐性有害基因淘汰掉,达到提高鸽种的同质性,将对下一步的育种工作大有好处。

    
下边就谈谈进行了近亲交配后的选择工作,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由于使用了近亲交配这一个手段,其结果就会使群体分化为各种各样类型的鸽子,只要我们育种者能从近亲交配后分化出来的类型中,认真严格的选出我们所需的个体,淘汰那些不理想的和育种价值低的个体,才能使选育出来的个体包含有更多优良基因的纯合子,这样才能达到巩固优良性状的目的。

    
我们在培育一个新品种时,不仅仅考虑到一个优秀信鸽的遗传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它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能力问题,因为亲代的遗传结构——基因型,在形成配子传代时被自然地拆开来了(即“减数分裂”),仅仅以基因的形式传递给子代,子代的形成是经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从新组成自己的基因型。换句话说,也就是亲代传递给子1代的仅仅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因此,老子遗传给儿子的就会有像的部分,也有不像的部分。

    如图所示:

            (纯黄眼)AA♂×bb♀(纯砂眼)
                         

    
子1代产生的基因型     Ab(杂种,表现型为黄眼)

    式中的子1代的基因型Ab,“A”来自父方,“b”来自母方。

    如果我们采用自交这种形式将产生什么后果呢?请再看下去:

           (纯黄眼)AA♂×bb♀(纯砂眼)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基因型 Ab×Ab(经自交)
                            
↓  
    后果为:            AA、2Ab、bb

便于理解,再作图如下:

A

b

♀A

AA

Ab


bA

bb

=AA、2Ab、bb

    后果是出现了像父方的AA基因型和像母方的bb基因型外,还出现了新的基因型Ab。这种杂种“Ab”,由于黄眼(AA)是呈显性遗传,虽然它身上带有砂眼(bb)的基因,但它仍然表现为黄眼,在它的子代(或后代)中砂眼又会表现出来。

    这仅仅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这里仅是指眼砂属类这一性状),如果是两对相对性状呢?

                
(红羽黄眼) YYrr♂×yyrr♀ (雨点砂眼)
                                  

    
子1代的基因型(红羽黄眼)  YRrr × YRyr  经自交
                                   

    作图示意:

    ♂

    YR

    Yr

    yR

    yr

  ♀YR

    YYRR

    ①

  红羽黄眼

    YYRr

    ②

红羽黄眼

  YyRR

    ③

红羽黄眼

    YyRx

    ④

红羽黄眼

    Yr

    YYRr

    ⑤

  红羽黄眼

    YYrr

    ⑥

红羽砂眼

    YyRt

    ⑦

  红羽黄眼

    Yv打

    ⑧

红羽砂眼

    yR

    YyRR

    ⑨

  红羽黄眼

    YrRr

    ⑩

红羽黄眼

    yyRR

      ⑪

  雨点黄眼

    yyRr

     ⑫

雨点黄眼

    Yr

    YYRr

    ⑬

  红羽黄眼

    YYrr

    ⑭

红羽砂眼

    YyRr

    ⑮

  雨点黄眼

    yyrr

    ⑯

  雨点砂眼


    其后果是:

    红羽黄眼:红羽砂眼:雨点黄眼:雨点砂眼
        9
   :   3   :    3   :   1

    红羽黄眼九个中,只有一个是纯合子,即YYRR①这一类型(基因型),其它都是杂合型;红羽砂眼也只有一个类型YYrr⑥是纯合子;雨点砂眼中也只有一个类型rrRR⑪是纯合子。其余都是杂合型;雨点砂眼yyrr⑯是纯合子。

    这种经近交(即近亲交配)后出现了哪些种基因型的类型呢?

    不仅出现了父(亲)本的红羽黄眼型,母(亲)本的雨点砂眼型,还出现了两种新类型——红羽砂眼和雨点黄眼。而出现的红羽黄眼型只有1/9的纯合子,出现的红羽砂眼和雨点黄眼也各自只有1/3的纯合子,雨点砂眼虽只有一个,可它就是纯合子,它属于双隐性遗传的类型。

    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育种者面前供我们选择的类型。不管是纯种的红羽黄眼也好,杂种的红羽黄眼也好,表现型上表现的都是红羽黄眼,换句话说,也就是看得见的只有红羽黄眼,而“纯”和“杂”肉眼是看不见的。这一现实,无疑给我们的选择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和困难。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杂种做种是不会稳定的。我们只有把分离出来的真正的纯合子用来做种,才能达到使这种性状真实遗传下去的目的。如果我们选择三种或四种“性状”为目的的鸽种,那么经分离后产生的类型就会更多,在选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就会更大!

    这里还必须指出一个事实:近亲交配消除杂合子的工作并不能在一代之中就能完成,如果要基因的纯合化,是需要逐代积累起来的。而杂交这一手段,却可以使杂合化在一代当中就能完成,如果在两个纯系杂交的前题下,一次杂交工作就能使杂种的频率达到了。

    (纯系)  红羽黄眼 YYRR × 雨点砂眼 yyrr(纯系)    
                          ↓
    子1代杂种            YyRr    表现型为红羽黄眼

    所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近亲交配后,从分离产生出来的理想类型(即具符合我们的育种的目的,又能达到优良基因的纯合子——这无疑只有经过我们严肃认真细致的选择。),然后用这种选育出来的鸽子做种,再与其它的优秀鸽种杂交,从中求得杂种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育种工作中,要想获得杂交优势前需要培育近交系的原因。

    我们培育一个品种,是在选择到优秀鸽子后进行杂交,又从子1代杂种中的优秀个体中采用近亲交配这一手段使它的优良性状得到相对的固定,再用这种近交系与其它的良种(最好也是近交系)杂交,从而达到不仅仅在外貌上的基本一致,而且在“质”上得到逐代的提高,这才能使自己培育的品种保持它的特点和优势。这就是采用近亲交配的最终目的。

五)培育品种的具体步骤

    我们通过前几篇文章的介绍,不仅学习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了解了培育品种必须掌握的几个环节,但具体地如何来进行育种工作呢?

下边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①首先必须确定自己培育一个什么样的品种。也就是说要明确育种的目标,突出什么是主要选择的性状,改良什么性状,保留什么性状。

    
如:培育一个黑羽毛、黄眼、能放路的鸽种,又如:培育一个瓦灰夹白条、砂眼、能放路的鸽种,或者是培育一个红羽毛、黄眼、能放路的鸽种等等。

在实践当中,对任何一个品种(或种系)的育种目标来说,实际上都是重点性状的选择,评价一个品种的优劣,人们不仅仅是看各种性状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重点性状的总水平,要求一个品种十全十美,这在育种实践中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例如闻名于世的“西翁红绛”,在这个品种中也会出黄眼、砂眼,会出雨点瓦灰,但绝大多数是红绛、红轮、红雨点,这并不会因此就否定这个品种。所以为了简化育种工作,提高和加快育种的效果,我们首先要简化育种的目标和明确主要选择的性状。

②有了自己培育的鸽种的目标之后,就必须在引种时,把主要选择性状的特征考虑进去,首先建立起自己育种用的基础鸽种群。

    如:准备培育一系“黑羽毛、黄眼、能放路”的信鸽品种,这就必须满足“黑羽毛”、“黄眼”、“能放路”这三个主要选择性状的条件。其中“黑羽毛”和“能归巢”这两个性状又是最重要的两个主选性状。因此,在引种时,就必须有一个黑羽毛的鸽子作育种用的亲本的一方,必须有一个在一定距离内有归巢能力的鸽子作亲本的另一方。在这两个亲本中,也必须有一个亲本是黄眼,这样才能满足培育“黑羽毛、黄眼、能放路”的信鸽种的最基本的条件。

    在实践中,有的时候并不能在现有的信鸽队伍中寻找到恰当合适的、具有主选性状的鸽子,如这羽“黑羽毛”信鸽(有的虽然是黑信鸽,但它并没有真实的遗传性——指黑羽毛这一性状,它只会出雨点,顶多出成深雨点。),这时,我们不防在地方品种中来寻找这“黑羽毛”的鸽种来做亲本的一方,最好是父方。这种地方品种,有着它的很多优点:适应性强、生活力强、黑羽毛性状强的遗传性强。这种鸽子做亲本的一方,虽然在后代的选种工作中会需要一定数量的鸽子来供我们选择,但这种“黑羽毛”的性状,由于它属于土生土长的地方品种,这种地方品种都是在各种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过程形成的,因此它就会有顽强的遗传性能。另外对外地引来的品种来讲,要有一个风土驯化的过程,若采用这种土生土长的地方品种做亲本的一方,则会加速适应这个驯化过程。

    另外,“能放路”这一生理生化的性状也必须满足,因为一般情况下,地方品种都是一些不能放飞远距离的“土”鸽子,要培育“黑羽毛”的“信鸽”,就一定要在亲本的另一方选择优秀的信鸽来配对,这样才能创造出既有地方品种的“黑羽毛”和信鸽“能归巢”结合为一身的基本条件。至于眼砂的属类,尽量在选两亲本时都考虑进去,若满足不了这个选择,只要其中任何一方亲本是黄眼就可以了。这样就基本满足了培育“黑羽毛、黄眼、信鸽”的三个基本条件。

    父亲本具备的条件:因是地方品种,它具备了适应性强、生活力强、黑羽毛的遗传性能强的优点,缺点就是不能放飞较远的距离;

    母亲本具备的条件:是优秀的信鸽种,有远距离归巢的种质,但它身上缺少着我们需要培育的鸽种的“黑羽毛”性状和对当地的适应性。

    我们育种的目的是:

    ①把父亲本的黑羽毛、黄眼和母亲本的能远距离归巢的性状(种质)结合为一身;

    ②要能真实地遗传下去。

    那么,我们怎样来达到这一目的呢?

    第一步就是用育种的两亲本配对——即“杂交”。产生若干对子1代,从子1代的身上,我们应仔细地观察并详细记录下几个方面的遗传情况:“黑羽毛”、“黄眼”、“能归巢”等这些形态构造特征或生理化特征的性状各呈什么形式遗传,是呈显性遗传,还是呈隐性遗传?是伴性遗传,还是隔代遗传?遗传力又占多少?像“黑羽毛“这个形态构造特征的性状,从出蛋壳算起,只需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看清楚,这时尽管羽毛尚未丰满,幼鸽是红是黑还是可以识别清楚的;“黄眼”这个形态构造特征,从出蛋壳算起,就需2个月左右的时间了;而“能归巢”这个生理化特征的性状,最少也得八个月、十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从放翔当中来识别(这当中,我们排除了归巢途中的种种天灾人祸来讨论)。

    在子1代中,假如“黑羽毛”这种性状呈显性遗传,它自然就会表现出来。这当然会省事得多。那么如何把信鸽“能归巢”这个优良的性状(生理化)“搬移”到“黑羽毛”的鸽子身上呢?遗传规律告诉我们:“环连与互换”规律可以使“黑羽毛”和“能归巢”自然随机地接合在一起。这种机缘,两只(不同的)鸽子杂交的后果会不同,“因鸽而异”,有的结合会多些,有的则又会少些,如果育种者“碰”到有这种遗传效果的鸽子,当然是最理想的。它可以省去很多时间,但能享有这种幸运的人是很少的。这里我们为什么会用这个“碰”字呢?大家都知道:精卵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样,出成什么样类型的鸽子,也就是非人力所能控制的事了。现实当中,很多饲养同一路(品种)鸽子的饲养者,成绩就很不一样,有的好些,有的差些,有的这一代好,有的下一代好,这种情况也正是出于这个“随机的”的缘故。

    事实当中,大量的情况是:在这个性状上是这个特征起作用,在那个性状上又是另一种特征起作用,而我们期待着的理想类型,往往是不会如愿以偿的。这种结果,无疑会给我们的育种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来加以解决的,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第二,用育种用的两亲本杂交产生的子1代再相配(也就是让子1代近交),从出的自交子1代鸽子当中按孟德尔的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来进行选择,选出我们期待的理想的类型来。

  这种经子l代自交出来的鸽子,必定会按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来表现分离后出现的类型。那么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类型呢?我们还是以培育一系黑羽毛黄眼的信鸽来举例。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仍然作式(图)来加以说明。

  式图中大写字母代表显性,小写字母代表隐性。我们假设“黑羽毛”显性遗传,“黄眼”呈显眼遗传,“能归巢”呈显性遗传,用强和弱来区分。

    亲代假设为两纯系

    父:黑羽毛  黄眼  能归巢弱性  × 母:中雨点  砂眼  能归巢强性
          AA    BB       cc              aa     bb      CC
                                 
↓ 
    子1代基因型             AaBbCc×AaBbCc    子1代自交

    ♂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强

ABc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弱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弱

AaBBcc黑黄弱

AaBbCc黑黄强

AaBbcc黑黄弱

AbC

AABbCC黑黄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黑砂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黑砂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黑砂强

AabbCc

黑砂强

aBC

AaBBCC黑黄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雨黄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雨黄强

aaBbCC

雨黄强

aaBbCc

雨黄强

Abc

AABbCc黑黄强

AABbcc

黑黄弱

AAbbCc

黑砂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黑砂弱

AaBbcc

黑黄弱

AabbCc

黑砂强

Aabbcc

黑砂弱

aBc

AaBBCc黑黄强

AaBBcc

黑黄弱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雨黄强

AaBbcc

黑黄弱

aaBBcc

雨黄弱

aaBbCc

雨黄强

aaBbcc

雨黄弱

abC

AaBbCC黑黄强

AaBbCc

黑黄强

AabbCC

黑砂强

aaBbCC

雨黄强

AabbCc

黑砂强

aaBbCc

雨黄强

aabbCC雨砂强

aabbCc雨砂强

abc

AaBbCc黑黄强

AaBbcc

黑黄弱

AabbCc

黑砂强

aaBbCc

雨黄强

Aabbcc

黑砂弱

aaBbcc

雨黄弱

aabbCc雨砂强

aabbcc雨砂弱

     子1代经自交后出现了那些类型呢?

    
黑黄强 : 黑黄弱 : 黑砂强  : 黑砂弱
      27   :   9   :    9    :    3

  雨黄强  :  雨黄弱  :  雨砂强  :  雨砂弱
      9    :     3    :    3    :     l

    共8种类型,64个经自由组合后出现的基因型。其中仅有AABBCC这一个基因型是理想类型,这就是黑羽毛黄眼强性这一呈显性遗传的“纯合子”。这里我们仅仅主选三个性状,其内容就够多的了,其实信鸽的性状是很多的,如果我们选择的性状过多,势必导致育种工作量的加大和选育时间的加长。其它的黑、黄、强,虽然在外观上都表现为同样的外貌,可它们是“杂种”,基因型各不相同,这样就必然导致遗传结构的不同。这也就是同父母出的鸽子为什么遗传效果不同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假设是纯系良种杂交后用子1代近交的分离组合类型,如果用杂种与杂种杂交,其遗传结构更为复杂,呈优势的形式遗传,则更带极大的偶然性。另外,我们假设的是这三种性状呈显性遗传,如果其中主选的性状显隐性的关系有所变更,则整个遗传结构将重新结合,因为现实中这种“因鸽而异”的现象是个普遍的现象。

    如果在子2代(即子1代近交出)的组合类型不符合接近9:3:3:1的比例关系,即可能会存在数量性状的遗传形式,或有连锁交换的遗传形式。像图式中所表现出来的黑羽毛黄眼强性中,基因型又各有不同(而表现型上是完全相同的),正由于这点原因,也就是我们平常感到的某些良种不能稳定遗传的根由所在。

    很多的信鸽饲养者,粗略地知道近交出来的鸽子做种的价值好一点这个道理,但在实践中往往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他们不了解外观上完全相似的鸽子,内在的“种质”上却有着“质”上的不同,碰上了纯合子(能真实地遗传)或者碰上了再相配(拆开另配和与下一代的杂交)呈显性遗传表现出来的优良类型时,就认为这种办法好;如果碰上的是杂合子或呈隐性遗传没有被表现出来的类型时,则认为这种办法“不见得好”。这说明他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关键是在选择时能选到真实遗传的类型来做种罢了。又有的信鸽爱好者,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可是没有收到预期盼望的效果,于是“改变航向”,终至前功尽弃,实在可惜得很!

    现实当中,绝大多数的信鸽饲养者都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巴不得今年引种,明年就出好成绩,立竿就见影,采用的都是杂交方法,目的是夺取杂种优势。实践当中,“杂种优势”是存在的,可是,与杂种优势存在的同时,也还存在着“杂种劣势”和“不优不劣势”,后二者才是大头。结果是众多的采用这种方法的饲养者,取到好结果的只是少数,而大多数都遭到了失败;另一味的“杂交”,在种质上造成高度的杂合,从而不自觉地把原来的优秀鸽种的优良基因“杂”得越来越少了。这样就会离培育自己独特的一个鸽种,这一目标更加遥远了。

从“引种”到“育成”,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每进行一次选配(无论是杂交或者近交),我们都不应放弃试放一下的机会,我们也只有从试放当中测估出改良培育的程度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了,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选配对象和选配方法。如果在第一次杂交当中,就能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理想类型,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这就不去说它。如果第一次的效果不理想,只有改用雌雄轮回杂交的方法来测试出做亲本用的鸽子的遗传效果,看看它们的遗传效果谁的最好,哪两只亲本鸽子是“最佳配偶”,能否出现我们所求取的理想类型。如果在第一代(即子1代)身上达不到理想的目的,我们再从子2代身上求取——也就是在改良过的第一代的基础上改良第二代。如果羽毛、黄眼这两种性状都满足了,但是“能归巢”这种性状还不能令人满意(距离和速度),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改良过的第一代做亲本的一方,选择另外远距离和快速度的种子来做另一方亲本,从它们的子1代(改良培育的子2代)的效果上来识别改良的程度如何,再决定第三代是采取杂交,还是近交。如果经过了两代的改良杂交的方法后,仍然存在着某种性状的不够理想,那还得在子2代的基础上进行第三代、第四代……的改良(或叫培育)。如果从杂交的子代鸽子的种类中,选择到了符合于自已培育的鸽种的个体时,就应采用近交的方法来巩固和加强理想个体的优良性状,这仅仅是培育自己品种的第一个方面。

当我们无论是经杂交后筛选出来的鸽种就能基本达到我们准备培育的品种的理想类型的主选性状,或是经过几代(包括一代至若干代)的改良杂交后基本达到理想类型的主选性状,这时我们就可以着手采用近亲交配的方法来达到固定需要保留的性状的目的,这一步的关键,就看能不能从近亲交配后产生的分离出来的类型中,选到的鸽子是不是符合我们育种目的的“理想类型”,也就是说我们选到的鸽子,是否是代表了我们培育改良的品种的主要特征的“纯种”。如果我们选择到的鸽子是能代表我们培育改良的品种的主要特征的纯合子,(如果羽毛、黄眼、能归巢性强的纯合子),这就会给我们育种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成功!而且这到种成功不仅仅会表现在一代鸽子的身上,它将会获得延续几代的荣誉;如果没有选到这种理想类型(基本上的),那我们一定要耐心筛选,一定要选到这种理想型的个体,决不要几经失败就灰心丧气,因为到了这一步,是已经胜利在望了。如果到了这一步,几经失败就丢开另选出路,实在是件太可惜的事。

    如果我们一旦选这种理想类型的个体(或接近于理想类型),并且也选到了与这个类型个体的“最佳配偶”,这时我们就可以扩大繁殖面,保持住这一新品种的群势。如果称选到了代表这一培育改良的品种的纯合子个体为“一个新品种的雏型”,那么后一步的扩大种群面,就是在现实当中让它真正形成这一新的品种。

    到了这一步,就面临着如何保持这一新品种绝对优势的问题。如何来保持住这一优势呢?就是要在同一品种内进行同种杂交(育种),这种方法也就是信鸽育种史上称为“闭锁育种”的方法。用这种“闭锁育种”——实质上是近亲繁殖到获取成功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

    而一个品种的优势,由于其基因型的基本一致,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看来是不现实的。这时就需采用引入新血液、经杂变,从中夺取杂种优势来取得更大的突破。这样育种的过程,就会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有战术上的观点和方法,还要有战略上的观点和头脑 。

    当你培育的品种具有统一的外貌、相同的性能、有真实的遗特性,而且必须得到大家的公认,这时,你培育出来的品种,才算是真正获得了成功!它焕发出来的生命力才会给你——辛勤的育种者——带来荣誉和欣慰。

(六)变异在育种中所处的地位

有句俗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这是形容生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遗传。在大自然中,任何生物都表现遗传现象,如:稻子的后代是稻子,麦子的后代是麦子,牛的后代是牛,马的后代是马,鸽子的后代是鸽子,等等。

另一方面,在与遗传同时存在的还有另一类生命现象——变异。

在生物界,不仅仅到处都表现遗传现象,而且到处都有变异现象。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模一样,即使是双胞胎生的两个孩子也不会完全一样,其它动物也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这就是变异。

在生物界中,一个世代又一个世代中的每一个个体发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命遗传现象,而是遗传和变异相互交错的复杂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一个世代、又一个世代的每一个个体发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命循环运动,而是一个经常有一些新东西产生出来的前进的运动,这种前进的运动,也叫作“进化”。

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联系进化的问题广泛地研究了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写了一本《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书。书中用大量的事实作为论证的依据,论证了他对遗传和变异的看法。

生物界的变异,不仅仅表现在外部和内部的构造上,而且表现在生理化习性和本能方面,例如:鸡有善啼的,有好斗的;鸽子有信鸽,有观赏鸽,有肉用鸽。

    变异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1)遗传的变异;

    指的是属于基因型的变异,即遗传物质的变化,是所含有的基因的差异。这种差异有遗传基础的差异和遗传性状的差异。

    雌雄之分就是遗传基础的差异,红羽毛和雨点毛的区别就是遗传性状的差异。因此,这种遗传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不遗传的变异;

    指是的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仅仅是外表上的变异,由于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它是不能直接遗传的。如:由于饲养的影响(包括饲料的质量太差和老鸽子的哺育能力),有的小鸽子被喂僵了,这种“僵”(指体型变小),并不能直接遗传给后代。这种类型的变异就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2、一定变异和不定变异

    (1)一定变异;

    指的是同一样生物处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的变异。如,人们多晒太阳,皮肤都会变得黑些,如果长时间见不到太阳,皮肤又都会变得白些。又如:人们经常用强制的手段让鸽群飞翔,鸽群就会善飞,如果把这群鸽子关起来,长期不让它们飞翔,这群鸽子不能久飞了。

    (2)不定变异;

    指的是在同一群种的生物,处在相似条件下发生的不同的变异。如,一群鸽子在相似的条件下体型会大小不一,归巢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又如同一窝鸽子,一只出成瓦灰,一只出成红绛,这些都属于不定变异的范围。

    一般认为,遗传的不定变异,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所在。遗传的不定变异通过选择才能有一定的方向,因而使种群发生定向的变化,最后导致形成一个新的类型。

    为什么在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呢?这主要看引起变异的是遗传的差异呢(即基因型的差异),还是环境的差异?如果是基因型的差异,那么变异就是能遗传的,如果是环境的差异,那么变异就是不遗传的。

    3、突变

    什么是突变?突变指的是遗传物质内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它可以分为两类:

    ①基因的改变;②染色体畸变。

    遗传学认为:突变是自然界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也是遗传基础变化的最基本的方式。

    世界上有一个较有名的突变育成新种的例子:十八世纪后期,在美国新莫兰的一个农民家里的羊群里出现了一只(突变的)腿短而且弯曲的公羊,由于其特点是腿短,不能跳越一般的棚栏,这样便于管理,农民在饲养中较省事。于是用这只公羊做种,终于培育发展成绵羊中的一个新品种——安康羊。

    4、获得性遗传的问题

    获得性(或称获得的性状)是指生物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所发生的形态上或生理机能上的一定变异。也可以理解为获得性并非由于遗传的原因,而是由于环境的因素所产生的形态上或生理机能上的变异。这个问题是在生物学上争论了很久,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拉马克曾经提出“用进废退”的理论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来说明生物的进化,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一些论点,认为获得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有一定的作用。魏斯曼和摩尔根学派一般否认获得性遗传,而认为获得性在进化上没有什么意义。米丘林学派则主张获得性的遗传,并且认为生物只是通过获得性遗传而进化的。

    这里我们介绍一个叫卫丁顿(Wadd1ngton)发表的,关于他对果蝇定向变异研究的材料。他把年龄在21小时——23小时的果蝇蛹,放在40℃的高温下4小时,由此孵化出来的成虫有一部分表现了变异:翅膀后部的横脉残缺或者消失。他又选用那些具有变异的果蝇自己交配生殖,同时对于它们的蛹仍然用40℃的高温累代进行处理,具有那种变异的个体一代又一代的增加起来。而这些个体如果不用高温处理蛹,那么孵化出来的果蝇仍然具有常态的翅脉。这说明了这种变异只有在高温的外界条件下才发生,并不是遗传产生的。但是卫丁顿并不停止地试验下去,仍然一代又一代用高温处理这种变异的果蛹,到了第十四代以后.情形产生了变化,卫丁顿发现了具有这种变异能够遗传下去的个体,这种个体的蛹不用高温处理,孵化出来的成虫也具有了变异后的翅。“量变引起了质变”,研究者根据这个事实,提出了“获得性被基因型所同化”的理论。

    当然,这种获得性得到遗传是通过对基因型的定向选择而得到遗传的,这种变异不是逐代增加,也不是直接遗传的。

    因此,我们认为获得性对生存有利,对进化有利。


  我们年年都在进行信鸽的竞翔比赛,放了子1代,又放子2代、子3代……。这种情形实质上是在定向培育,使信鸽的归巢能力这种性状,代代积累,择优发展,逐步在种质上强化了“能归巢”这一性状。

  我们不仅要学习遗传知识,也要学习变异的知识,这两个方面虽然是相反的两个对立面,但却是“相反相成”的一对矛盾,“进化”正是这对予盾运动的结果。

  为了保持住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或表现性状),就必须靠遗传的种种规律来保持原种的特征。要培育新的品种,就必须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选择向我们的育种目标变异着的个体,或者是人们从个体的变异方向上选定自己的育种目标。

  岩鸽的羽毛颜色和归巢能力比起现代的信鸽羽毛颜色和信鸽的超远程归巢能力来说都是很单调的和很差的,这两者之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进化)呢?这就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了遗传中变异了的个体作为育种的材料,不断地选育下来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和发展,也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我们对信鸽的育种,要善于细心地从信鸽的各种特征上发现它们每一代中发生的变异,从中选择出可以继续做种用的个体,向我们的育种目标方向发展。一个育种者,如果不仅仅了解了遗传的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变异的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再加上他每天辛勤劳动的汗水,那么他是一定能够收获到预期的果实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