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氏彝铭档案之兮甲盘:器主伯吉父乃是毛公歆之孙,分氏为兮氏,后裔以尹、吉为氏

 毛天哲 2023-07-20 发布于浙江

前言

过去,哲辨析了毛叔郑就是文王太姒幼子冉季载;老子就是毛伯得;老子祖父就是《左传》中与周公楚、王叔陈生先后争政的(毛)伯舆;奉周之典籍随王子朝奔楚的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这三人都是毛氏族人;宣幽王时的尹吉甫(兮甲)、皇父(毛公函)也是老子的先祖,所据者皆是出土铜器铭文并系联传世文献以考。唯目力所及,感慨有太多毛氏族彝器未被古史研究者确认族属,有意纲罗散失,逐一辩考,将毛氏相关宝器一一归档,以备后人参考。
又,听取了一些宗亲的意见,《毛氏族青铜器档案资料库》系列不再作付费阅读处理,皆免费向公众开放。唯一些新发掘的毛氏族属青铜器辨析鉴定,依据的都是本人多年以来对出土铜铭的研究结论,以及对毛氏先秦历史的更新认知,很多是一家之言。对此,肯定会有争议。有持不同观点的,欢迎共同辨析,通过争辩出真理。

铜 器 资 料


国宝 兮甲盘



唯一存世南宋宫廷旧藏 兮甲盘


兮甲盘 正面 实物照片

国宝 兮甲盘 (铭文部分)


国宝 兮甲盘 (铭文部分)



国宝 兮甲盘 (底部)

器名
兮甲盘(旧释兮田盘、兮伯盘、兮伯吉父盘)
銅器時代
西周晚期(周宣王世)
出土年代
宋代
出土地點
不详
現藏
2017年7月15日晚,西泠春拍“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专拍暨中国青铜器专场”在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举槌,国宝兮甲盘1.2亿起拍,经过了数轮竞价后,最终以1.85亿场内价落槌!(佣金价2.13亿人民币)。最终收买人为谁,至今不知。
流傳
南宋宫廷旧藏,見于《紹興內府古器評》;元代李順父持歸鮮于樞(見《研北雜志》),後入保定官庫,再後為陳介祺所得。 
尺寸
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
器形
敞口浅腹,弧底,下原有圈足。外置双附耳,耳与盘壁有细柱支撑。盘沿外侈,内底趋平,盘沿下饰窃曲纹,皮壳黑亮,传世状态明显,圈足缺失,内底铸铭文133字。整器造型图案简约,耳内外两侧,装饰连续鳞纹。腹身口沿下外壁,装饰兽体交连纹一周。
备注
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吴大澄《愙斋集古录》卷十六作'兮伯盘'﹐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
铭 文 资 料

兮甲盘铭文照片

兮甲盘 考古研究所藏陳介祺拓本

兮甲盘旧拓本

資料出處
台灣史語所、网络资料收集
銘文位置
器內底
銘文字數
129(又重文4)  

通行釋文

著錄

【總集】6791,【銘文選】437,【三代】17.20.-3,【小校】9.84,【麇古】3.2.67-68.2,【愙齋】16.13.2-14.1,【綴遺】7.7.2-8.1,【奇觚】8.19.1-2,【周金】4.2.1-2,【簠齋】三盤1,【大系】錄134,【彙編】2.25,【綜覽一】圖版頁366盤74,【斷代(新)】213,【通考】839,【陝西金文集成】(16)1948 
備註
《集成》:傳世偽本詳見《殷周金文集成未收器目》。 

兮甲盘跋文

有人或许会问了,吉甫不是姓尹吗?或者说其氏作兮,怎么变成毛氏族人了?是的,这正是“氏、姓”概念的关键所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氏只是贵族身份的标识,并不用于分族,仅用以别家室。因西周一代封国赐采、授爵命官的频繁,贵族得氏来源多样,氏称繁复,远超夏商,“祖孙、父子不同氏”,比比皆是。平王东迁,士大夫失其所,公失其位,大量贵族子弟因失土失官而奉祖氏为用以明己出,氏姓之用由滋滥觞。毛天哲提出的“氏中分氏,氏乃为姓”独家学说,是理解姓氏由来的关键,用以考察甲盘器主吉父的族属,可清晰辨识此发展脉络。春秋三传皆表明,“尹氏”在王子朝之乱前,皆是官称,本指太史寮之长。毛公歆、师询绥立周夷王后,毛公家族权势甚炽,王命“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尹。”是以周代中晚期“尹氏”由“首掌文职的史尹”演变为“执政宰尹”。宣王时,毛公歆孙吉甫为“尹氏”,宣王二年被命作周太师的毛公函皇父,到幽王元年接替父亲吉甫之职,兼任“尹氏”,二权并擅,故《汲塚纪年》称作“周太师尹氏皇父”,《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此师尹就是指毛公函皇父。春秋后之“尹氏”,皆由毛公函皇父子孙世袭。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昭公二十六年,毛伯得(老子)佐助王子朝争位失败后奉周之典籍奔楚,随行的尹氏固(世本无毛叔郑,有毛叔圉。此毛叔圉就是尹文公)、南宫嚚皆是毛氏小宗。可以确信,兮甲盘器主吉父乃是毛公歆之孙,由此上溯即为文王幼子毛叔郑之胤。

——毛家小子天哲识于2023年7月20日

兮甲盘器主伯吉父族属訾议的进一步解释


为何我敢于下断语,称兮甲伯吉父(也就是诗经中的尹吉甫)就是毛公歆之孙,分氏为兮氏,后裔以尹、吉为氏。那是因为源于自己对西周“氏、姓”发展历史深入研究基础上的认知。
春秋三传皆表明,“师氏”、“尹氏”这类称谓,在王子朝之乱前,皆是官称。“尹氏”本指太史寮之长,“师氏”是指师职之长官“氏、姓”的混用,有个显著的分界点,那就是王子朝、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奔楚之后。
在此事件之前,尹氏固在春秋经内单称尹氏,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此尹氏毫无疑问就是奔楚的尹氏固。鲁昭公二十九年三月,己卯,京师杀召伯盈,尹氏固,及原伯鲁之子。左传解释是:“尹固之复也,有妇人遇之周郊,尤之曰,处则劝人为祸,行则数日而反,是夫也,其过三岁乎?”可见对尹固的称谓,还是以“职官+名”以称。
左传鲁昭公二十六年:“十一月,辛酉,晋师克巩,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氏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此年记事,称毛伯得为毛氏得,尹固为尹氏固。两相比较,失去爵秩始有此书法。
尹固之复,应该是官复原职的,所以左传称作“尹固”,去世后尹固谥号为尹文公。春秋经记王子朝奔楚事,写作“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可见西周贵族子弟是因失土失官后,才奉祖氏为用以明己出。
西周贵族奉奉祖氏为用以明己出,其取向自然是选择最为显赫的氏称。如兮甲伯吉父(也就是诗经中的尹吉甫)的后裔,就没有选择兮氏为姓,而是以显赫的官称“尹氏”为姓,其后裔中也有奉祖名为氏,则为吉氏。
另外,据哲对出土彝器铭文的研究,周初有施行过以天干十日名分宗的情形,终因重名的弊端而被弃用。继之以受氏大祖名(公族)为分,如周公家族,召公家族、毛公家族、毕公家族等。在毛公鼎中,王命“曰:父歆,巳曰及茲,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尹。命汝兼嗣公族,粵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粵朕褻事,以乃族幹禦王身。”此处的“公族”“乃族”明显就是指毛公家族。
所以说,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氏只是贵族身份的标识,并不用于分族,仅用以别家室。如毛公歆子孙中,有伯吉父分氏为兮,为宣王时的尹氏。有仲山甫别出为樊侯,为樊氏。有程伯休父,受氏为程,为宣王大司马。若各自以氏称族,则毛公家族仅剩下直系一支,泛泛数人尔,则何以称“公族”焉?

兮甲盘图版释文

更多解釋,可參看哲相關考證文章:
震惊了世界:经考证国宝兮甲盘也是毛家的
拍卖价高达2.13亿的国宝兮甲盘到底是谁家的?
毛氏青铜器档案之函皇父鼎:器主就是老子的老子——周太师尹氏皇父
毛叔圉来历考:随王子朝毛伯得(老子)奔楚的尹氏固就是毛叔圉
老子的老子的老子,找到了!他就是周太师尹氏皇父,即幽王五年作都于向的毛公函皇父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