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分山

 阿建2xrt3xp2dw 2023-07-21 发布于新加坡

有人说,山是江夏很少提及的话题。江夏以江河著大,以湖泊著雅。有长江、金水河的奔腾不息,也有百湖凝聚的灵秀风雅。其实,江夏也以山寻幽而揽城中之翠。江夏区治所在地纸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水相连,风景秀美,东南西面分别是林木葱茏的大花山、青龙山、八分山,北面是烟波浩瀚的汤逊湖。地势呈靠椅形,青山如黛,碧水如诗。山稳根基,水聚财源,这里可谓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八分山是江夏标志性的山体,虽然海拨只有276米,但因纸坊城区平均海拨只有20-30米,且兀起般坐落于汤逊湖畔,自然显得格外挺拨雄伟,被誉为大武汉的天然屏障。山上林木冲天接地,溪涧流水缠绵悠悠,林间松涛阵阵,到处鸟语花香,是净化城区的天然氧吧,更是市民休闲游览的乐园。因南面山麓存有“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白云洞以及大山深处隐藏一座暮鼓晨钟的唐代古刹慈云寺而更加充满神秘色彩,近年更由于八分山上眺望最美日落而成为网红打卡地。

(一)

八分山为境内一大名山。《江夏县志》记载:“该山望如列屏,为省会之朝山,有水分流如八字”,故名八分山。

八分山是红色的山。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且指使驻防宜昌的独立师师长夏斗寅部队派重兵围剿新生的革命政权。5月17日,武汉国民政府命令第24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叶挻率部进驻武昌纸坊。他们雄踞八分山之险,历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一举击溃了疯狂的夏斗寅部,获俘1000余敌,缴械900多件,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八分山是传奇的山。其神奇的传说可谓优美动听:一说山中藏着许多宝物。一天一只贪得无厌的大神龟,盗走了山中的许多珍宝,得知情报王母娘娘甚为恼怒,一脚踩住巨龟之背,令其交出所盗之宝,神龟疼痛不过,只得一一交出,共有八件宝贝,故名为八宝山。这八宝所指何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知其祥。但山上八大优美的景点倒是吸引游客。一曰白龙宫;二曰系马桩;三曰子午石;四是下马石;五是大佛树;六是佛脚印;七是透明碑;八是飞踢泉。每一处景观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如子午石呈圆顶型,正南北向,高1500厘米,顶宽55厘米,底宽1100厘米,厚500厘米。东侧正中横刻“八分山之神”五个大字,为嘉庆十二年(1808)年湖广总督汪志伊所题。又如飞锡泉,传说为唐代飞锡禅师为救民抗旱,用禅杖凿地而成。二说有一天玉皇大帝变成一个老翁微服私访,来人间察看善恶。来到汤逊湖边,只见一条青龙与一条乌龙正在打斗,一时斗得天昏地暗并飞沙走石,且伤及许多无辜。一经打听,原来是乌龙相中了这块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欲占为已有。因此与奉天命在此镇守的青龙大打出手。玉帝老儿不禁大怒,猛然抽出斩妖剑,一气之下遂将乌龙斩为八段,后来乌龙的碎尸化作八座山峰,故名八分山。得胜的青龙仍不敢擅离职守,便化作一座透迤青翠的山脉,这便成了紧依着八分山的青龙山的来历。

还有一说,那天文殊菩萨云游至此,想借山顶俯视长江。谁想他一只脚刚踏上山顶,山神就急呼:“小神只有八分功夫,承载不起菩萨金身”。说罢便左右摇晃,试图将文殊菩萨摔下山去。文殊菩萨就势一扑,驾云西去,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八分山。山上至今仍存有“佛脚印”景观,相传乃当年文殊菩萨的足迹。

八分山是秀丽的山。山的景色也是十分秀丽的,每当上得山来,入眼皆见林深叶茂、山秀泉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冬暖夏凉之地理环境,已成为人们旅游的胜地。尤其是炎热的盛夏,三五亲友在林荫下松叶间席地而坐,轻风吹来花的芬芳,苍松翠绿洋溢出纯洁的清香。耳边传来那松涛的雄浑,画眉的婉转,慈云古刹的钟声,仿佛向人们讲述八分山那些优美传说,令人沉醉其间。

如今涉足江夏的游人越来越亲近八分山。每天清晨,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徒步登山锻炼,吸纳自然之氧,成为广大市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去处。不知从哪一天起,八分山顶观日落成为一大景观。每当云淡风轻的日子,站在八分山顶,在辽阔的视线里,城市楼群一览无余。汤逊湖、黄家湖;青龙山、大花山在眼前一字排开,尽收眼底。看江天落日,览湖光山色,任尔清风拂面、自觉神清气爽,成为一处新的休闲网红打卡地。

(二)

俗话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八分山有了名,必然引来高僧修建寺庙,庙宇名山必出名寺的传世篇章。山因寺而名,寺为山增辉。八分山果不其然,远在唐朝时期前就修建了盛极一时的香火最盛的慈云寺。

据清同治八年(1869年)刊印的《武昌志》记载,慈云寺为唐代骆沙门创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为当时的荆楚名刹。唐贞观年间(627-649),著名佛学大师飞锡禅师云游经过此地,只见清澈的汤逊湖连通长江,湖边拥有一座小镇,是著名的造纸作坊(纸坊因而得名),陆路驿站、河运、码头、水陆并济,是一处绝佳用地。就在这湖泊与小镇之滨昂首可见有一座云雾缭绕、苍松叠翠、松竹成林、山花绚丽的山峰。湖光山色风光秀、人杰地灵神仙来。好一块佛山宝地啊!飞锡禅师毅然决定来八分山上建造寺庙。不过多久,山上便气势恢宏、庙宇连绵,浑然一体的八座宫庙,均分占八座山峰。慈云寺建在八分山顶,雕龙画凤,雄伟壮观。每当旭日东升,慈云寺被照得金碧辉煌,木鱼敲击下的佛音梵唱,使人佛心顿生。站在山脚下仰望慈云寺的金顶,在腾腾云雾中耀眼发光,大有神仙降临之奇妙,顿使人肃然敬穆,邪念不生。

拥有唐朝旺盛香火的慈云寺,居士遍及方圆数百里。香客云集其寺,拜佛颂经,历经百年而不衰。由于战争狼烟的毁灭,自唐元到明清,曾几废几兴。时至清朝初期,得以重新扩建慈云寺,再现了唐时的风范。令人惋惜的是民国时期一蹶不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因汉阳兵工厂迁徙此地改建为3303工厂,残存的慈云寺被全部拆除,一代名刹从此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慈云寺被拆除,广大信众却始终念念不忘昔日的佛光鼎照,重建慈云寺的呼声从未间断。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江夏区顺势而为,启动了在八分山重建慈云寺的计划。不过几年,一座金碧辉煌的慈云寺又重现八分山顶。走进今天的慈云寺,一处古刹老树,满堂袈裟僧人,庄严肃穆的念经祷告声声入耳。求签的信众、跪拜的香客、念经的僧人庆幸曾经灭寂的佛音又得以在名寺中传唱。

(三)

八分山南麓有一道贯通山体的石灰岩溶洞,名叫白云洞,相传此地曾为白云仙子居住之乡。因蛇山黄鹤楼的仙道驾鹤云游四方,该洞是仙鹤飞行途中的栖息之所。又因洞顶常有云雾缭绕,白云黄鹤交相辉映,故有“白云黄鹤”的传说,“白云洞”也由此而得名。

白云洞山色秀丽,景色宜人,溪流潺潺,馨声渺渺。仰首山峰叠起,云遮雾罩,使人欲幻欲仙。前洞有无梁殿,中洞有天井,后洞有过道,洞中雕刻的石佛像和大量的明清崖岩石刻,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人文景观。

主洞的前洞口南开似人造拱门,高宽相近。洞口西壁镌刻行楷横书“白云洞”三字,落款为“芝冈”,是明代兵部尚书、江夏“四贤士”之一的熊廷弼所题。东壁横刻“两间磅礴,一个崆洞”八字为两排楷书。西壁留有“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的楷书石刻,落款为“大清光绪三年春,洞前居士王菊人刊”。稍往里走,东壁上刻有“水流云在”四字,由湘军将领罗泽南题写。前洞后右壁有一岔洞,光线幽远沈不可及,稀少有人探底。在入口两壁,依稀刻有李续庚题写的“这里看过、曲径”等字样。紧接前洞的是“无梁殿”,因其依天然容洞稍加斧凿而成,又无梁柱,故而得名。洞中有唐代凿立的阿弥陀佛像一座。据《江夏县志》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舆骆禅师已将佛法传入此地,在八分山顶建立慈云寺,在白云洞中凿洞造像建立石窟寺,使该地区域成为规模影响较大的佛教圣地和祀神祈雨的场所。

中洞为一条形通道,前接无梁殿,后向西北延伸。在灯光照射之处,但见怪石突兀,钟乳石鳞次栉比,或如金刚倒悬,或似龙鳞剔透。静立其间,聆听洞中滴泉的淙淙流淌,犹如一曲曲佛乐天籁。古人有诗赞曰:“殿上无梁筑仙台,叠叠崆峒自天开。两间磅礴幽圣境,一曲清波神女来”。

天井东南接中洞,平面呈鸭蛋状,顶部缺口可仰视见天。原为“仰见隙中如月”的“天窦”,后因相关单位 以安全为由,炸去天井上面的危石,成为四周空旷壁立的天井。在天井的左壁上,刻有罗泽南题写的“雷闪洞开”,题词很形象,如此天井确像惊雷击开顽石形成的一条缝隙。后洞西壁近尾处,有一洞口连接外面八分山的山谷,白云洞中的流泉即源于此。由后洞穿出后,亦可踏着幽径攀登至八分山顶。

1985年5月,考古专家在洞内发现了 古脊椎动物化石,有乳齿象、豹、熊、鹿、犀牛、猴、羚、大熊猫等,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约1万年-1.8万年。白云洞石窟是江南极少见而为武汉仅有的石窟,是与中国北方石窟艺术文化形成对应而融合的一个见证。

当人们依依不舍走下八分山时,回首白云紫雾仍在山顶缭绕,给秀丽的山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时我们心中应该会冒出一个念头,真想转告白云黄鹤之乡的人们,就在这座城市,一个冷僻幽静的所在地,有一座秀丽的山峰,还有一座千年的古刹,更有一座天然的石洞,还可以观最美的落日景观,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去看看的,因为它与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渊源和文明传承密切相连,这才是八分山的神秘所在。(文中图片来源于江夏融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