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天医话两则

 孙郎中 2023-07-21 发布于山西
【一】本来到了夏天三伏天,天气热盛而寒凉当去,人应该少得病才对,但事实病患却增加不少,每天医院里都是人满为患,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简单说说我的看法!本来夏天天气热,人不容易感受风寒,自然感冒腹痛的人就少,而如今病人反而增加,发热的也不再少数,其实跟我们日常中的空调,冰箱是有很大关系的。以前的人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自然接触这些寒凉就少了,即使吃西瓜想凉一下,意也是用井水泡一下,如今人们直接把西瓜放到冰箱,拿出来时还带着冷气,切开后很多还带着冰。再加上那时候体力劳动多,晒太阳的机会就更多,自然也就容易中暑,所以我们到地里收麦子时,都要带上绿豆汤等来解暑。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多了,接触太阳少了很多,天气热就不出门。即使出门也要戴太阳帽,穿防晒衣,还要涂抹防晒霜,尤其是住在城市里,一天到晚都是空调,因为那水泥钢筋的房子,本身散热就慢,还有那寸土寸金,房子跟房子之间很密,所以空气就不流通,那么这种闷热就更难受,没有空调根本睡不着。而开了空调呢,尤其是在睡觉时,忘记盖被子,或者小孩子睡觉踢被子,结果就着凉感冒了,而有的人,喜欢不停进出空调房,一下冷一下热,也容易引发感冒,所以鼻塞打喷嚏发热很多!外界温度高时,我们就会贪图凉快,打开冷饮就喝,有的小孩呢,还把牛奶或饮料放在冰箱,说冰一下再喝,这样就凉快一些,殊不知,寒冷入胃就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甚至引发肠胃痉挛,与其我们到夏天关注中暑,不如多关注“中寒”,现在越来越多人夏季生病都是寒凉导致的,也有些病当时不发作,但到了秋季就展示威风,比如越来越高发的过敏性鼻炎也和夏季感受太多寒凉关系很大!

【二】我们都知道,生命以阳为本。阳气健旺,则生命活力强,人就健康;而阳气虚弱,则生命活力下降,人就容易生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阳虚或阴寒积滞的问题。比如,在夏季多吃了一些生冷的水果,或者喝了冰镇啤酒、冰镇饮料,或偶尔感受了风寒,或游泳,或淋雨,或滥用抗生素等等。可以说,这些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之中让人感受寒邪,进而影响体质,进而诱发各种慢性疾病。故而,为了养阳,建议越是盛夏,越是天气炎热,越不要贪凉。同时,在盛夏时节,养阳的方法很多,比如晒太阳,运动,辨证内服扶阳类中药,我今天给大家推荐艾灸之法,古贤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古人又有云,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从临床来观察,艾灸得艾之火力,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古代医家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杨继洲等均十分重视其应用。现正值三伏天,当为一年中艾灸最好的时节!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这么热的天,艾灸岂不是火上浇油?实则不然,我们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天越热,阳气越是外浮,内阳越虚。而生命是以内阳为本的。内阳虚就容易造成体质下降。此时若能赶紧艾灸,即是借天之阳气来补人的内阳。而且,艾和灸两者结合有温补作用,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让你做个浑身轻松舒坦的人!《医学入门》里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万病之源在于经络淤堵,经络通,阴阳一调百病消!而艾灸最能养阳,阳旺则气化有力,可以达到祛湿浊,降血脂,通经络,排阴邪的目的。可以这样说,艾灸后人体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健康无病。那艾灸要取哪些穴位呢?一般来说,像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都可以随意选用。中脘补中焦阳气;神阙与关元补下焦阳气;足三里可强壮脾胃,健运中焦;三阴交能从阴引阳,调理肝脾肾三脏。“孙郎中”提示几条艾灸时的注意事项:切记艾灸时不要开空调、风扇;灸完后不要喝凉水,而要喝杯温水;艾灸时不要吹风,做好防寒保暖,以免着凉寒气侵体;记得下雨天不要艾灸,而且最好上午阳气足时艾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