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 | 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养阳?

 如水似衡0919 2015-07-06

进入三伏天以来,流传着一个“三伏天喝热水”的传说: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不吃寒凉食物,拒绝冰镇饮品;不喝酒,每晚热水泡脚,经络按摩、尽量按时睡觉,不熬夜。吃冰镇的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三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

春夏养阳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笺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医艾灸,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

夏天已经很热了,为什么还让我养阳?

平心而论,现在的夏天真的很热吗?“对呀对呀,你看看,好多地方都35℃了!”

可是,我们平时是待在多少度的环境里?办公室里的温度,常常25℃都不到,吹得脚下冰凉;下班坐地铁,冰凉的空调从头顶吹下来;回到家,冰镇西瓜配着空调,多爽快!一天下来,接触35℃的时间,能有一个小时不?每天能出一点点汗不?

因为我们太贪婪,脱得太快,吹得太凉,喝得太冷,吃得太冰,再加上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不醒……这些都导致了阳消阴长,使城市里的宅男宅女们一个个体质孱弱,动不动就生病。过着这样的生活,还能不赶快保护阳气吗?

怎样养阳?

夏天不让用空调?太坑爹啦!现在的城市里汽车、别人家窗户都在往外吐着热气,又不像古代那么多绿化那么凉快。不让用空调,办不到啊!

1、将空调调到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别让身体有冷的感觉,最好是动起来的时候有一点微微汗意,就是合适的温度了。

2、空调风往上吹。

3、刚进屋的时候别开空调,等10分钟,身上的汗水干了,毛孔闭合后再开空调。

3、只要开着空调,每隔1小时开会儿窗,保护呼吸道。

4、睡觉前一定要关闭空调,如果身体虚弱,早晚也都别开空调。

“冬吃萝卜,夏吃姜”

很多养生爱好者到了夏天,身体力行的每天抱着姜糖水喝,有必要这样吗?

夏天吃姜,是有利于养阳的,它能开窍散寒。是不是有必要每天抱着姜糖水喝,那得看是不是受寒。如果办公室空调开得很冷又不好意思去调高空调温度,或是喝了冷饮,那么不妨在水杯里放上姜。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医艾灸,如果平时不受寒,吃太多姜也会造成内火太旺的情况,那就别吃了。

要排寒还得“艾灸好”

三伏天确实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艾灸疗法。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这段时间的保健必灸穴位:

足三里: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

关元:灸之能调整膀胱的张力,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

气海: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肾俞: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

三阴交:灸之能调整内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调整心律,调整胰岛素分泌,预防生殖系统疾病。

喝热水能排出陈年老寒气吗?

“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有:内服汤药,请医生开药吃;食疗;熏蒸;推拿,每天捏脊10遍坚持30天;拔罐,取膻中和双侧膏肓肺俞、脾俞、肾俞,每次拔罐5-10分钟隔日一次;针刺、艾灸;

这里面可没有“喝热水”这一项。夏天喝热水是对的,但它只能防止此时此刻不受寒而已,并不能“逼出”陈年老寒,更别说“深入骨髓”的。

2015年“三伏灸”日期

入伏第一天阳气最盛,效果最好,但也不必强求,只要在三伏期间按医师指导进行都能取得好疗效。

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初伏“调元”、温养经络;

中伏“加强”、袪除寒湿;

末伏“固本”、补充气血;

如此,秋冬季节易发疾病可大大缓解甚至不再复发、这就是冬病夏治三伏灸的奥秘所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