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兵器“丈八蛇矛”,真实面目揭开,形状大变,和人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无风起念 2023-07-21 发布于广东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遗留与传统以千丝万缕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丈八蛇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兵器,这款长矛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被反复提及,而它的创始者,陇上军阀陈安,更是被歌颂于民歌《陇上歌》之中。

然而,由南宋文人胡三省作注的《资治通鉴》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我们一直误读的丈八蛇矛,其实应当是“丈八铊矛”

在文学作品中,丈八蛇矛被描绘为长达一丈八,矛头如蛇般扭曲,矛尖还能展开如同蛇信。这种独特的形象不仅令读者过目不忘,也让丈八蛇矛在中国兵器中享有盛名。

然而,胡三省发现,历史文献中的陈安使用的兵器应为“丈八铊矛”,而非“丈八蛇矛”。因为古代方言中,“蛇”与“铊”的发音相近,所以后人容易误读,而这个错误逐渐在文艺作品中流传,终至人们接受了“蛇矛”的叫法。

丈八蛇矛最早被记录在《陇上歌》中,其中提到“丈八蛇矛左右盘”以及“战始三交失蛇矛”。然而,在宋朝的《太平御览》版本中,丈八蛇矛被描述为“丈八长槊”。虽然这本书已经失落,我们不能直接进行核对,但我们可以从其他古籍中寻找线索。

《说文解字》中解释“槊”,是指矛,即槊、矟都是长矛的意思。据《释名》记载,“矛长丈八尺曰矟”,这使我们有理由认为丈八长槊与丈八蛇矛实际上是同一种武器。两者的长度一致,都属于长矛的类别,加上“槊”与“蛇”的发音相近,人们很可能将“槊”误读为“蛇”。

然而,“蛇矛”这个词汇在《陇上歌》之后的三百年里消失了,直到唐朝才在文学作品中再次出现,如李白的《送外甥郑灌从军其二》和杜牧的《郡斋独酌》等等。

但在正式的军事文献和史书中,这种兵器通常被称为“矟”或“槊”。隋末名将单雄信,尉迟恭和李元吉等人都擅长使用马槊(马矟)。这些都表明,“蛇矛”这个名字可能是由唐朝的诗人们推广开来的。这可能是因为,在诗歌创作中,“蛇矛”这样的双音节比单音节的“矟”更具诗意。

所以,在唐朝诗词中,经常可以看到'蛇矛'这个词语出现,它被用来象征武勇和英勇。此外,蛇矛也被赋予了诸多寓意,如尊贵、威严、强大等。而这一切都基于蛇矛强大的攻击力和恐怖的形象。另外,'蛇'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代表神秘、智慧和力量,这也进一步增强了'蛇矛'的象征含义。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在现代,有一些学者认为'蛇矛'的形象可能并非源自马槊,而是另一种武器。这些学者指出,从历史文献来看,马槊的形状并非蛇形,而是更接近于一种长矛。而被称为'蛇矛'的可能是一种形状类似于蛇的弯曲武器。

无论如何,'蛇矛'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它不仅是一种强大的武器,也是一种强大的象征,代表了勇气、力量和尊贵。同时,它也是中国诗人们用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