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旋复花

 奇奇中医堂 2023-07-21 发布于北京

  

  

  

  

  

旋复花

(奇奇中医堂整理)


【本经原文】

旋覆花,味甘咸,温,无毒。主益气,去面黑,色媚好。一名金沸草,一名筋根花。其根,味辛,温,有小毒。主腹中寒热邪气,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一名盛椹。生川谷平泽。

【释名】《名医》曰:一名戴椹,生平泽,五月采花,日干,二十日成。案《说文》云:(上艹下复),盗庚也。《尔雅》云:盗庚:郭璞云:旋复似菊。

《本草衍义》曰:“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故名旋覆。

旋覆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壮的须根。花期6-10月,果期9-11月。旋覆花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宜;重黏土及过于干燥地不宜栽培,忌连作;适应性强,耐热、耐寒,不耐旱,生长快、自繁能力强、耐瘠薄。生长于海拔150-2400米的山坡路旁、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旋复花,又名:金钱花、金佛花,金沸草、筋根花、六月菊、满天星。

【产地】 产原野湿地,各处有之,园圃亦可栽植,分布于中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各省,极常见,在四川、贵州、福建、广东也可见到。在蒙古、朝鲜、苏联西伯利亚、日本都有分布。

【性味】 花味甘咸,性微温,无毒。根味苦辛,性温,有小毒。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主治】旋覆花为下气、祛痰、健胃、行水要药,主治肺胃气虚,痰水胶结,上气喘急。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其根,能续筋断。

【相关论述】

1、《本经逢原》:“旋覆花升而能降,肺与大肠药也。其功在于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坚,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除噫气,故肺中伏饮寒嗽宜之。”

2、《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3、《本草衍义》:“叶如大菊,又如艾蒿。八九月有花,大如梧桐子,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亦一异也。其香过于菊,行痰水,去头目风。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

4、《别录》: 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胸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5、甄权: 主水肿,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6、徐灵胎: 降气消痰。

7、该品辛开苦降,微温而降,主入肺、胃二经。既善降气化痰而平喘,又消痰行水而除痞满,治痰饮壅滞、肺气上逆之咳喘、胸膈满闷证;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噫气,为治肺、胃气逆病证之要药。

【相关配伍】

1、治外感风寒,内蕴痰湿咳嗽痰多,常与半夏、麻黄等同用,如金沸草散。(《和剂局方》)

2、治痰饮内停,浊服上犯而致咳嗽气促,胸膈痞闷者,可与泻肺化痰、利水行气之桑白皮槟榔等同用。如旋覆花汤。(《圣济总录》)

3、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鞭者,常与赭石、半夏、生姜等同用,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4、①降气化痰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饮蓄结,胸膈痞满等。该品性微温,无论寒痰、热痰及外感所致喘咳证。皆可应用于治寒痰咳喘。②降逆止呕用于嗳气,呕吐。该品又善降胃气,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嗳气、呕吐者。常与代赭石、半夏等药同用,如旋覆代赭汤。

【用法用量】煎服,3-9克,宜包煎。

【使用注意】该品温散,故阴虚劳咳、津伤、风热燥咳者忌服;又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包煎。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1、 旋复花: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广西等地为多。以浙江产的色浅黄、朵大、花丝长、毛多、不散碎、无梗叶等杂质者为最佳。

2、 欧亚旋覆花:主产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河南等地。

炮制方法:

1、旋覆花:除去梗、叶及杂质。晒干,生用。

2、蜜旋覆花:取净旋覆花,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形如旋覆花,深黄色。手捻稍粘手。具蜜香气,味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