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28

 灵兰小草 2023-07-21 发布于山西

一、太阴病脉证提纲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解: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腹中冲和,是以不满。脾病则清阳不升,脾病累胃,胃病则浊阴不降,中气凝滞,故腹满也。吐者,胃气之上逆,逆而不纳,故食不下也。利者,脾气之下陷,清阳不升,寒生于下,水谷不消,故自利益甚也。湿寒郁塞,木气不舒,侵克脾土,故时腹自痛也。若下之,土愈败而胃愈逆,甲木壅碍,不得下行,痞郁胃口,故胸下结硬。

二、太阴病的主证、病机和治则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解: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为寒在下焦;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为寒在中焦,与四逆等汤,以温其脏。

三、少阴病的提纲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解:微脉主阳气亏虚,细脉主阴血不足,脉微细说明气血阴阳俱虚。少阴为肾所主,肾为水火之宅,本身就藏元阴元阳,阴阳俱虚则脉微细。但欲寐,只是想要睡觉却不能真正踏实的入睡,形容精神极度萎靡,卫气行于阳而寤,行于阴而寐,阴盛阳衰则但欲寐,是少阴阳虚的体现。

四、少阴病寒化兼表的证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1]

麻黄二两,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

解:“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少阴病本应脉沉,恶寒无热,刚开始患病的时候,反而出现发热,是少阴兼有太阳表证,属于表里同病,治疗应表里兼顾,发汗解表的同时要温补里阳,选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五、答疑解惑

问:药物的理气,行气,破气作用怎么区别?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答:是一类的,只是强度不一样,理气最轻,行气居中,破气最强;力强则泻,对于实证瘀堵效果最好,对于体虚者最伤元气;力弱则对实证疏通效果不佳,但是可以搭配补益药,帮助治疗体虚不运的气滞证,当然,如果正气太虚的,那么最好不要加任何理气药,因为对其来说都太“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