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法不俱万法空——《太极拳论臆解》笔记

 msj7211 2023-07-21 发布于河北

洪均生先生《太极拳臆解》的学习,在基本的理论方面,我们已经大体上了解了,但在具体的技术规范上,还有什么要求,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的第一身法要求,传言陈长兴先生被人称为牌位先生,即言其功夫了得,在拥挤的人群不被人推,也说明其中正的身法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够作到立身中正呢。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给了答案: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立如平准。

【臆解】洪均生先生对虚领顶劲是这样解释的:顶劲为上盘的主要部分,从颈到顶都属于上盘,顶劲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主,由于是上盘,所以劲须向上领起。

陈鑫先生说:如同绳子从百会穴将人悬起似的,这句解决了我们对十三势行功总歌“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悬”字的疑问。又从而体会出顶劲上领,身体才能轻利。说是虚领,因并非有绳子悬起,只是想象而已。

气沉丹田是讲下盘规律,丹田是道家术语,在经络学上即是气海,也可以说是人体的重心所在,按力学原理来讲,重心降低则加强稳底度。

不偏不倚是讲人体的重心,不能偏于前后左右,要保持在中轴位置。深层次的要求是内劲在中轴运行。

平准即社会上常 用的天秤,中间有立柱,一边放砝码,一边放要称的重物,两边重量相等。这里用平准来比喻太极的躯干要中正不偏,等于力学杠杆的支点,盘子等于两手。接触对方的手如放上重物的盘子,是重点,另一只手如同砝码,可以起平衡作用,是力点。陈鑫说“拳者,权也”。可以称量来力的轻重,与王论的见解都是符合力学的。不过我们称物是要求力点与重点平衡的,拳法的运用则是一方面保持本身的平衡,同时又破坏对方的平衡。而且陈式的称砣有两个,在后面的后膝下垂,以加强自身和稳度,手的称砣又不限一处,全在自转与公转配合变化,因敌之动而随时移动,更加巧妙灵活,但也更难掌握得毫厘分秒不差。

【笔记】陈式太极拳,特别是洪均生先生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将缠法明确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洪均生先生结合自身练拳授拳心得,创新了套路、练法、用法,也创新了理论。明确提出“随遇平衡”理论,完全服务于缠法。深刻理解洪均生先生对平准的论述,才能领会“随遇平衡”理论。只有球体能做到随遇平衡,在旋转中受力而不受制。只有理解球体的运行,才能理解中轴理论,力偶理论,才能真正体会太极拳运动的微妙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