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殊时期家庭负面情绪多,父母能做些什么?给孩子培养3强大能力

 布丁妈妈私享会 2023-07-21 发布于山东

特殊时期,很多负面情绪暴露出来:百无聊赖的各种花式宅家的方式、感叹闲得都要长毛了、各种刷新闻防疫数据后的惶恐、纠结于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开学的时间一再延迟、看娃上直播课程的各种烦躁等等众生像,让负面的情绪不停的传播,也许是另一种“病毒”吧。

父母刚开始长假宅家心生喜悦,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喜悦感变得越来越茫然,本来以为有了时间,现在却不知道干什么,父母的这种一言一行所透露的负面情绪,对孩子心理影响很大。

“爸,今天中午吃什么啊”,宅在家二年级的小文询问爸爸

“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作业做完了吗?”小文爸爸窝着火,气不打一处来。

“你冲孩子发什么火?有本事你不吃,没有'狐朋狗友’打牌是不是不舒坦?”小文妈妈不甘示弱的大吼小文爸爸。

......

外界疫情纵然存在这种不可人为控制,但家庭生活却是这段特殊时期的永恒主题。如果已经被疫情影响到了生活,作为合格的家长,请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家庭出现负面情绪?

在1884年,威廉·杰姆斯将情绪定义为“由身体内部的明显变化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负面情绪是集合人的各种主观感受与体验的内在变化外在展示的消极状态。家庭出现负面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特殊时期影响

疫情形势严峻,所有人都成为抗疫一员,每个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疫情发展情况,随时了解各地变化,再加上各地相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这种态势下带来的紧张油然而生。

2、家庭内在原因

家庭是什么?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共同组成,它的本质是拥有着亲密关系的一组人,在某一种特定的状态下,通过血缘、情绪、感情等一系列因素,互相交叉、融合编织成的一张“关系网”。

家庭成员各个具有各自不同的习惯、特点以及各自的“与众不同”。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在磨合,在试探底限,在寻找互相的平衡点,成员互相之间的情绪也保持在健康状态,这些使得整个家庭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受外界疫情影响,家庭成员彼此接触时间过长,每个人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再加上日常生活的琐碎,情绪的不对称,互相之间压抑,一旦遇到突破口就会爆发出来,比如孩子惦记出门玩,爸爸为无收入犯愁等之类很正常的生活问题。

家庭负面情绪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1、教育效果“拖后腿”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作为家庭中的两个主理人,本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理念,看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但同样因为双方教育意见的不和谐,导致家庭中出现负面情绪。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双方同时在家,对孩子进行混合“教育”,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很容易的出现因为一件小事引出很多问题。

打个比方,孩子拒绝做作业,家长生气,如果孩子再进行反驳,家长就会忍不住暴力,如果家中再有宠溺现象,爸爸妈妈一方黑脸一方白脸,最后可能演变成为夫妻关系之间的对抗,可能会出现各种“翻旧账”,各种很久很久以前的“老事情”抖搂出来。本来只是一个做作业的事情,最终因家中负面情绪的笼罩,整个家庭成员之间变得剑拔弩张,说句话很容易变成“踩地雷”。

家庭教育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是“爱的教育”,并且这场教育的背后隐藏了父母内心的期望愿望,各种“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各种的“为你好”行为。据一些不完全统计,很多家长都将学习放在了道德的前面,所有的一切好像只需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

《园丁与木匠》在《养育孩子的意义》一节中,有这样一段“养育孩子是人类工程中最根本、最深刻、最宝贵的一部分。它不是做木匠活,誓要将孩子按照明确的模样去雕琢。相反,为人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旨在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旨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每一对父母和子女之间都会形成非常特别的爱,这是一种长期、奉献的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相对于“强大”的父母,孩子能做的只有被动接受,如果接受不了,那就只能努力接受,在这种负面效果的推动下,家庭教育真正的效果无法达到,教育效果的严重“拖后腿,孩子也无法真正的经过修炼实现“重生”。

2、亲子关系紧张

学校延迟上学,很多学校采取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孩子如正常上学一样,打卡上课做作业,按时完成每日学习任务。 

爸爸妈妈在监督孩子学习过程中,突然发现孩子,比起正常上学,宅在家上课不仅纪律性差还存有大量不良学习习惯。

父母着急上火,一次两次还可以耐心提醒、引导,但在多次与孩子的“苦口婆心”之后发现,一切毫无意义,父母情绪愈发难以控制,造成连锁反应,孩子情绪也很糟糕。

孩子健康心理本是在家长的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同样,家长如果整天焦虑、整天吆五喝六,那么就不难发现指责孩子行为的颓丧。

3、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负面情绪影响的不仅仅是人外在的表现,还有内在的身心健康。如果家庭成员长期处于这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之下,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到处不对劲”,身体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精力旺盛的孩子。

孩子宅在家中,既想好好地玩耍,又受到家庭中负面情绪的笼罩,不敢完全的释放出自己该有的天性,甚至还得时时关注家庭中关系的变化,避免“踩雷”。孩子整体处于一种小心谨慎的紧张状态,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关系恶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亲密关系的下降,还会让家庭中未成年的孩子感到毫无安全感,时间久了,还会造成孩子的叛逆、自卑、内向等极端性格。

爸爸妈妈可以做什么?

特殊时期,爸爸妈妈与其浪费着大好的时光,整天怨天尤人,纠缠于家庭琐碎事项,并对未来的不可确定的事情忧心忡忡,不如沉下心来,重视这个时段,培养孩子三个技能:

第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很多家庭面对突发事件后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完全崩溃、完全不知所措、每天惶惶不安。其实大可不必如惊弓之鸟,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相信科学、相信在采取了充分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是可控可预防的。

家长可以把这次特殊的疫情,作为一堂非常丰富的社会形态的对比课程,让孩子透过不同制度国家的对比,看下中国的国情下,对百姓的救治态度,看下我国的应急速度、军队及各界对灾区的积极援助,以及在这种关照之下,疫情的真正防控。

父母每天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关注一下疫情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也要透明,不要让孩子生活在无知的恐惧中,充分运用直观的疫情播报,让孩子了解现在在发生了什么,关注一下有多少医生护士放弃了自己的安危和对家庭的责任去救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谁才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让孩子知道,他每天所过的美好生活,是多少人默默无私的奉献的结果。

而孩子自己也要积极的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如何面对这种特殊时期,如何运用先进媒体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些什么,哪怕是为网络求助的人提供一些匹配的信息与资源,孩子会从中体会到他与这个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对于他人的意义将引导他今后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

突发事件发生本非所愿,但只要人人心中存有必胜的信念,不管多大的困难多大的困境,都可以慢慢的克服,墨菲定律是越希望发生越容易发生,所以如果每个人都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这种美好的愿力也会朝着真正的美好方向发展,父母从小就要坚定孩子的这种积极向上心态,拥有这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在纷繁琐碎生活中的强大的自控能力。

很多家长被迫跟孩子一起延长了假期,没有了正常的需要上班的要求,从而忽视了规律生活,生活作息往往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孩子们也跟着变得生活没有了规律,家长的不自控让孩子也没有了规矩。

很多人说,在家休息不就是怎么舒服怎么呆着吗?错!任何人不要小看每天的早睡早起规律生活,如果一个家庭一直保留着这种规律,孩子自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有节奏看书学习生活,而不是赖床不起、看动画片没有节制。

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只有高度自律的人,才可能在非常嘈杂的环境里,也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被网友称之为“清流读书哥”的武汉某医院开放病区的一位患者,在别人情绪无法自控的情况下,都能够沉下心来读书,不为外界任何事情所影响,不能不让人佩服。疫情当前,甚至事情发生在了自己身上都能够镇定自如,这表现的不仅仅是自信,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自控管理能力。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拥有这种强大的自控能力,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父母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至少从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开始,虽然这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基础。如果孩子连这点都做不到,父母肯定是培养不出来“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的重点是让孩子以兴趣爱好为先导,不断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在孩子初步确定人生目标后,围绕目标坚定的走下去。家长能够做的就是陪伴在孩子身边,在他迷茫的时候帮助他找到方向、他气馁的时候给他鼓励、当他失败的时候帮他总结。

第三、镇定面对死亡的能力

孩子不懂得死亡,更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但面对当前的疫情,那一串红色的数字,父母在孩子询问的时候,选择沉默还是转移话题呢?

确实在如何面对感染这种可能、如何跟孩子解释关于死亡这方面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很多父母想着,孩子还小,他们不应该接受这种沉重的话题,等到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其实大可不必,死亡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必须进行的,不仅仅因为这场疫情,还因为孩子的正常成长,他们必然要接受这个很现实很正常的话题。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必然经历的常态,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他们要接受这个常态,而这场疫情,只是将这个话题提前了一些。

面对疫情,如果发生意外,孩子被动接受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所以家长要跟孩子讨论这个话题,包括如果家人出现了发烧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全家隔离的情况下如何把生活继续、如果出现亲人去世要如何面对。

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选择适合的时机与他们进行一些适合他们的谈话,死亡不是禁忌,反而是为了人们更好的活着。如果没有死亡,不会显出平淡生活的可贵。被迫在家放假的这段日子,对大人来说是个陪伴家庭的很好的机会,让匆匆前进的脚步停下来,思索一下出发时的初心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家人而奔波,那么能够陪伴家人也是一种幸福。

其实对孩子来说,你给他多少的物质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有这个能力,就不需要你的给予。如果他没有掌控能力,你给他过多的金钱反而会害了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上,你的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

很多人的生活被这个突然爆发的疫情打乱了,但是从反面来想,这是在提醒人们:如果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你将怎么办?

这个话题对于成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除了增加对家庭安全的防范手段,比如预先筹划好了买些保险外,对家庭的各种安排也要有统筹的规划。这个话题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延伸思考,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自己的价值,思考面对未来自己该怎么做。

疫情让一直不停奔波于生活、无暇顾及深度的思考的人有了反思的机会。在家长反思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对意外及死亡有冷静的思考能力,知道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的不可避免。你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就在他学会面对这一切人世间的苦难之后。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