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上古八大姓

 wunianyi 2023-07-21 发布于天津

图片


“”上古八大姓”是中国汉姓,起源于五六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沿自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因此,上古八大姓都是从“女”字旁,是指:
妊、姬、姜、姒、嬴、妘、妫、姚;
另一说:
姞、姬、姜、姒、嬴、妘、妫、姚。

妊,伏羲妊姓
姜,炎帝神农氏姜姓。
姬,姞同源,黄帝轩辕氏姬姓。
嬴,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赐姓嬴,封于嬴城(今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嬴城遗址)。
妘,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
姚,姚墟
妫,姚同源,帝舜姚姓。
姒,大禹姒姓。
姞,黄帝后裔。商朝的密须、周朝的偪国、南燕国、郑穆公的母亲燕姞都是姞姓。

图片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

《世本》云:“逼阳,妘姓,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
《国语·晋语》:“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己姓是一个中文姓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己姓是中国传说时代少昊的姓。
根据西周青铜器铭文,己应为妃姓、妀姓,在父系社会确立后逐渐去掉“女”,演变为己姓。纣王的宠妃妲己即己姓。
周朝的莒国、郯国、温国(苏国)都是己姓,少昊金天氏的后裔。
孟文伯的母亲戴己、孟惠叔的母亲声己是莒国人,就是己姓。

子姓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古姓,后繁衍出多个氏。也作好姓,如妇好。
子姓分支如下。
殷氏:是殷商王族的后裔,商朝于第十代君王盘庚时迁殷,王族开始有以京畿地为氏的。
华氏:西周初,商王之族子微子启被封于商丘,建立宋国。东周初,宋戴公之子好父说食釆于华。其子孙遂以邑为氏,成为宋国著名家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述:“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南北朝以后,从华氏中又分出了花氏。
花氏:“花”字的起源甚晚,在魏晋以前,中文没有花字,只用华字,《百家姓》注:花氏“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有者改为花姓。”微子启被奉为花姓的先祖。
锺氏:春秋时宋桓公之曾孙伯宗在晋国做官,逃奔楚国,于锺离,后有锺氏,锺离氏。
萧氏: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周代宋国微子之后,萧叔大心复国立功,封于萧,成为宋的附庸国。原为殷民六族之一。故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破,子孙以国为氏,汉朝相国萧何即为其后。
谈氏:殷商微子启的后裔,宋国被灭亡时,有宗室“谈君”,子孙以谈为姓。
宋氏:当齐国灭了宋国,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
林氏:为帝喾高辛氏之后,始祖为“王子比干”的遗腹子林坚。
墨氏:墨子其后裔以墨夷为氏。童书业据此认为墨子为宋国公室子姓墨夷氏之后。
艾岁:根据史书记载,春秋宋国的始祖微子启(子姓)的后代有的改姓艾岁,《潜夫论·志姓氏》中亦有记载。而艾岁氏尔后又改为艾氏、岁氏。
问氏:出自中国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等。
孔氏:孔姓以商族的姓“子”以太乙(商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孔父嘉后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仲尼(孔子)即是孔父嘉七世孙。
木氏:春秋宋国大夫孔子木,其子孙以“木”为氏。
索氏:殷汤的后代,殷民六族之一的姓氏。
宗氏:与锺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为姓,成为宗姓的始祖。
戴氏:商朝末代君主纣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微子启也为戴姓始祖。
王氏:王氏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氏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郝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姓。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姓,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边氏:据《陈留风俗传》和《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载,春秋时宋平公之子公子御戎,字子边。他有一支后代便是其字为姓。
此外还包括宋孔氏、祝其氏、韩献氏、季老男氏、巨辰经氏、事父氏、皇甫氏、鱼氏、中野氏、完氏、怀氏、不弟氏、冀氏、牛氏、司城氏、冈氏、近氏、止氏、朝氏、㪍氏、右归氏、三㐾氏、王夫氏、宜氏、征氏、郑氏、目夷氏、臧氏、虺氏、沙氏、黑氏、围龟氏、既氏、据氏、砖氏、己氏、成氏、戎氏、买氏、尾氏、桓氏、东乡氏、西乡氏、锺离氏、司马氏等都是子姓的支流。

鲜虞,姬姓(又说子姓),是由先秦华夏人群分裂出来的先秦北狄部落一支。
鲜虞一名最早出现于史书《国语·郑语》。公元前774年,当时黄河以北分布着周朝的封国和北狄各部落,有卫、燕、鲜虞、潞、洛、泉、徐、蒲。除燕和卫是周的封国,其余均属狄部落。因其地处周王畿以北,称北狄。

西周衰弱后,周失去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狄人活跃起来,多次侵伐中原,前652年春攻击邢国,前651年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

春秋时,狄人在河北中部,建立了三个小国。即:鲜虞(在今正定);肥国(在今藁城);鼓国(在今晋州)。
前530年(鲁昭公十二年)冬,晋国乘灭亡肥国以后而顺路攻打鲜虞,《穀梁传》将晋视为狄,认为鲜虞属于中国,认为这是夷狄攻打中国。
前529年秋,晋国在平丘会盟诸侯,鲜虞人听说晋国军队全部出动,于是不在边境警戒,不修治武备。晋国的荀吴从著雍带领上军侵袭鲜虞,到达中人(今河北省唐县西),驱使冲车和鲜虞人争逐,大获全胜然后回国。
前527年,荀吴围攻鼓国,俘虏鼓国国君鸢靼。前520年,灭亡重新依附鲜虞的鼓国。[5]前507年九月,鲜虞人在平中打败晋军,俘虏了自恃勇敢而轻敌的晋国将领观虎。前506年,晋国士鞅、卫国孔圉率军攻打鲜虞。前505年,为了报复观虎被俘的平中战役,晋国的士鞅率军包围鲜虞。
前494年,卫国孔圉联合齐国、鲁国、鲜虞,干预晋国六卿之战,援助范氏,占取了晋国棘蒲。前492年,齐国、卫国围攻戚地,向鲜虞(中山)求援。
前491年,六卿之战结束,中行氏的荀寅逃亡到鲜虞,齐国和鲜虞把荀寅送到柏人邑。
前489年春,因为鲜虞帮助范氏,晋国赵鞅率军进攻鲜虞。
进入战国时代,鲜虞发展为中山国。
史学家考证,鲜虞大约因初居鲜虞水(今滹沱河上游五台山西南的清水河)而得名;一说以地而命名,《后汉书·郑国志》有“新市有鲜虞亭,故国,子姓”的记载,就是说,这里的鲜虞亭是子姓鲜虞国的故地。上述一水一地都是商部落活动的区域。

《世本‧氏姓篇》鲜虞,姬姓,白狄也。
《农业类型的演变与戎狄族群的兴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戎狄’族群应当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
林沄《夏至战国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指出“司马迁的匈奴列传是综合了大量先秦时代有关北方长城地带的文献记载写成的,有整理和保存重要史料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他和当时许多汉族的知识分子一样,认为先秦文献中活跃在北方长城地带的戎狄,与秦汉时的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属于同一族群。从而造成了两个相互关连的历史误解:一、先秦的戎狄就是秦汉时的匈奴、东胡的前身,二、北方长城地带自古以来被游牧民族占居,后来才被中原农业居民向北方的拓展而逐步排挤到更北的地区。…… 结合环境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可以看出,先秦文献中的戎、狄,和战国才活跃在北方长城地带的东胡、匈奴并非同一族群。北方长城地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基本上是农业地带,它之变为游牧人往来驰骋的地带,是文化、生态环境、族群等变动的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复杂过程。”
《穀梁传》:“晋伐鲜虞,其曰晋,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也。”

你姓王吗?

这里是咱王家的根!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