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游《急就章》注释简编本之二

 听涛望月stgz2s 2020-05-02

第  二

 

鄧萬歲⑴  秦妙房⑵  郝利親⑶  馮漢強⑷  戴護郡

君明⑹ 董奉德⑺  桓贤良⑻  任逢時⑼  侯仲郎

由廣國⑾  榮惠常⑿  烏承禄⒀  令狐横⒁  朱交便

孔何傷⒃  师猛虎⒄  石敢當⒅  所不侵⒆  龍未央

伊嬰齊(21)

    【词语注释

    ⑴鄧万岁:邓氏姓源:一是夏朝仲康帝有子孙封在邓国,故地在今河南邓县,其后世子孙以国名邓为姓。二是商代高宗武丁封其叔父于邓国曼城,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其后世子孙亦以邓为姓。  万岁:颜师古说,如同“千秋”之意。

    ⑵秦妙房:秦姓有两支组成:一支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中有以秦为姓的。另一支是颛顼的后裔伯益。相传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拣到一只燕子蛋,吃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伯益。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并把本族姚姓女子嫁给他。姚女生下两个儿子,小儿子若木是费姓的祖先。大儿子名叫大廉,因为继承了父亲调驯鸟兽的技业,称鸟俗氏。鸟俗氏得到商帝太戊的赏识,被封为诸侯。商纣王时,鸟俗氏的后人飞廉是飞毛腿,他的大儿子恶来是大力士,父子俩都是商纣王的亲信。周武王灭商后,飞廉和恶来都被处死。飞廉的小儿子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造父得宠,恶来的后裔大骆便来归附,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陕西兴平县)。大骆有个庶子叫非子,为周孝王养育良马有功,孝王封他在秦谷(在甘肃天水西南)为附庸国(地位低于诸侯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非子的后代发展成强大的秦国,成为七雄之首,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史称秦始皇。秦亡后,其王族子孙便以国名“秦”为姓。  :德行高妙。 :取好的德行集于一身之意。

    ⑶郝利:据相关史料记载,郝姓源出商代帝乙。帝乙于公元前1191年即位后,把他的儿子期封在今山西太原的郝乡。后来,期的子孙就以国名郝为姓。一说,郝氏是上古太昊氏的佐臣郝骨氏的后裔,其年代在炎帝神农氏以前。年代久远,尚无佐证。颜师古说,郝姓是汉代京畿地区盩厔(zhōuzhì)一个乡的名称,是以居住地命名的姓氏。  盩厔,古县名,西汉置。1964年改为周至县。  利亲:颜师古说,取义能善待父母。

    ⑷馮漢:冯氏始祖是毕公高。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其后代毕万受封于魏地。子孙食采于冯城,即以邑名“冯”为姓。一说,冯氏始祖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冯简子“能断大事”。当时子产为政,许多大事都同他商议。  汉强:颜师古说是取义忠于汉王朝。他还说,冯氏的祖先本为归姓。

    ⑸:戴氏姓源有两支:一支源出姬姓,是以国名命名的姓氏。周初有个姬姓戴国,故地在今河南民权县东。春秋时被宋国灭掉,国人以国名戴为姓。另一支源出子姓,是以封号命名的姓氏。宋国国君死后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他的子孙即以“戴”为姓。  护郡取义身可为郡太守,也可为郡都尉(有护理一郡治安之责)

    ⑹君明景氏中的一支,源出“芈(mǐ)姓。景氏系春秋战国时楚国屈、昭、景“三闾”贵族之一。楚顷襄王的公族大夫景差,是景姓中一位很有地位的人物。他的辞赋可与屈原、宋玉媲美。其子孙即以景为姓。唐人《元和姓纂》中说,“汉初,徙山东豪族于关中,今好、华阴诸景是也。”这一支,传说是颛顼帝芈姓的后裔。另一支,据《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之后,其子孙以其谥号“景”为姓。  君明颜师古说,取义有美德,适合做国君的助手、藩臣。  ,古读“māng”,叶韵。

    ⑺董奉德:董氏姓源,一是董父。相传颛顼己姓子孙飂叔安的后裔董父,自小喜欢龙,对龙的习性颇有研究。当时有个诸侯向帝舜进献了几条龙,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驯养这几条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这几条龙学会了各种舞蹈,舜很高兴,封董父为鬷(zōng)川侯,赐姓董。二是源于官职。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在晋国任董史(相当于太史,董是管理的意思),管理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以其官职名“董”为姓。  奉德:颜师古说,取义奉行德义。一说,因有贤德,而获得人们的拥戴、崇奉。

    ⑻桓賢良:桓氏姓源,一是姜太公的后裔,齐桓公之后。春秋时齐襄公胞弟公子小白曾出奔莒国。襄公被杀后,小白回到齐国继承君位,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死后谥号为“桓”,史称齐桓公。他的庶子称桓族子弟,后以桓为姓。另一支出于子姓。宋桓公有个儿子叫公子(xī),字向父。向父的后人称向氏,是宋国执政公卿之一。向氏子孙众多,又分出一些姓氏。向戍有曾孙名字叫(tuí),宋桓公时任司马。以宋桓公的谥为姓,亦称桓氏。  贤良:颜师古说,取义可以应“贤良”的举荐。

    ⑼任逢時:任姓姓源,一支是黄帝少子禺阳的后裔。少阳受封于任,其后以国为氏。一支是大皞(hào)伏羲氏之后。相传太皞的后裔封于任国(今山东济宁),其后以国名“任”为姓。  逢时:取义遇上了太平盛世。

    ⑽侯仲郎:侯氏姓源,出于姬姓,春秋初期,晋哀侯和晋缗侯都被晋武公杀死。他们的后代逃到别国,就以先人爵位“侯”为姓。另,南北朝时,后魏的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都改姓侯。  :排行第二。 :取义可以任郎官。侍郎、郎中一类,都是君王身边的“亲近官”。

    ⑾由廣國:由氏姓源,一支是楚大夫养由基的后人。楚大夫王孙由于有忠诚勇敢的气节,楚国人亦称其族为由氏。一支是戎人由余的后人。戎人由于到秦国为相,他的后人便称姓由。  广国:颜师古说,取义于能为国家扩张领土。

荣惠常:荣氏之始祖,一支是为黄帝铸出十二钟的荣将,使黄帝的《咸池》之乐得以演奏,是中华民族的音乐始祖。一支是周大夫荣夷公,他食采于荣(今陕西户县西),便以荣为姓。  荣夷公:周厉王时卿士,好专利,封于荣,助厉王推行山泽物产的垄断政策,引起国人反抗。  惠常:颜师古说,取义于以仁慈惠爱为始终不变的品德。

    ⒀烏承禄:乌氏姓源,一是以官为氏,祖宗为少昊。相传少昊将乌鸟作为部落的图腾,并以百鸟之名命官,其中有乌鸟氏,其后代以乌为姓氏。二是陇西有乌氏国,后被秦国攻灭,其国人以乌为姓。还有一支,颜师古说,乌氏是齐大夫乌馀的后人。  :承袭,承受。 :俸禄,福禄。

    ⒁令狐横:“令狐”本是春秋时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西。令狐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裔孙毕万为晋大夫,生芒季,芒季生武子魏犨(chōu),魏犨生魏颗。魏颗因获秦大将杜回有功,晋景公便把令狐邑封赏给他。其子魏颉就改以封邑名为姓氏。故“令狐”与“魏”本是一家人。  :充溢、广远的意思,词语“横空出世”、“横绝大漠”,盖取义于此。叶韵,“横”读为“黄”。

    [今按]魏颗俘获秦大将杜回,有段历史佳话:魏颗的父亲魏犨是春秋时晋国有名的猛将,他有个宠妾叫祖姬。每次出征前,魏犨都要交代家里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后来,魏犨得了重病,临死前却交代家人让祖姬殉葬。魏犨死后,其子魏颗坚持认为父亲要祖姬殉葬,是在他神智昏乱时说的,不应听从,坚持让祖姬改嫁了。后来,魏颗同秦将杜回交战,节节败退,退到一片深草地。杜回健步如飞,追杀到草地中间时,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魏颗回头一看,原来有一位老人伏在草丛中,把长长的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致使杜回像进了罗网。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前去,捉住杜回,打败了秦军。当夜,这位老人给魏颗“托梦”,这才知道他是祖姬的老父,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而来助其一臂之力。后人就把“结草”作为知恩图报的典故。

    ⒂朱交便:相传,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曹姓。周武王灭商后,封曹安后裔曹挟于邾,建立邾国。其贵族以“邾”为姓。后来,邾国被楚宜王所灭,其后人将“邾”去“阝”,以“朱”为姓。  交便:取义善于与人交往,大家都方便而安乐。

    ⒃孔何傷:孔氏始祖是孔父嘉。周武王战胜商朝后,封商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微子死后,由其弟仲衍继位。仲衍的曾孙宋闵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弗父何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宋厉公方祀。弗父何的曾孙正考父历任宋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大臣。他的儿子名嘉,字孔父,在宋国任大司马,因华督作乱而被杀。当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到鲁国。木金父长大以后以父亲的字孔为姓,定居鲁国。木金父生睾夷父,睾夷父生防叔,仕鲁,为大夫。生相夏,夏生叔梁,纥生孔丘,字仲尼。  孔氏主要姓源还有一说:相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之子,其母简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因其祖吞乙卵而生,字天乙,后代以“子”加“乙”为姓,遂有孔氏。何伤:没有什么伤害,无人能够伤

    ⒄猛虎,是对盲乐师的称呼,亦为古掌乐之官的官名。其始祖,一说是子师仆,本姬姓,郑大夫子师仆的后人以官名“师”为姓。一说是,晋师旷之后始以师为姓。师旷,春秋晋国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琴,精于辨音。晋平公铸大钟,众乐工皆以为合乎音律,唯独师旷不以为然,后经师涓审度,果然不合音律。  以猛虎为名,取崇尚威猛之意。

    ⒅石敢當:石氏的始祖是石碏。石碏是卫康叔六世孙靖伯的孙子,春秋时卫国大夫,是历代学者公认的石姓始祖。石碏曾大义灭亲:卫桓公十六年,桓公之弟州吁弑兄,自立为君。石碏之子石厚是州吁的好友,又是州吁弑兄的同谋。石碏得知此事,设计把州吁和石厚诱骗到陈国,请陈侯把这两个人抓起来,送卫国处置。这一义举,得到人们的称颂,石厚的儿子以祖父的名字中的石为姓。  敢当:勇气过人,所当无敌之意。

    ⒆所不侵  所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古代有虞衡官,因其主管山林砍伐,便以伐木声“所”为姓。  不侵:取义谨慎诚实,不做掠夺强暴的事。

    ⒇龍未央:龙氏姓源,一支是舜时一个名叫龙的大臣,任上传下达的纳言官。他的后人便以“龙”为姓。  另一支,有个叫董父的,舜已赐他姓董,后又改氏为“豢龙”,他的后人中有一支,将“豢龙”简化为“龙”氏。  未央:取“长寿无极”义。

    (21)伊婴齊:伊氏始祖是伊尹。伊尹名挚,原是位隐逸之士,躬耕于有莘氏之野(“耕莘”一词,即出典于此)。伊尹虽隐居不问世事,但品格才智誉满四方。当时,有志于推翻夏桀暴政的商汤,恳请他出山,一连请了三次才出来。他不辱使命,助汤推翻夏桀。商汤的儿子太甲继位,不学好,伊尹以两朝元老身份,把太甲放逐到桐,并代为主持朝政。三年后,太甲悔过,他又把政权还给了悔过自新的君主。对此,历史给予很高评价,称其为一代贤相。  婴齐:一说取义长得要像整齐可爱的婴儿一样。另一说,取义向机敏过人的先秦齐国贤相晏婴看齐。

     本章助读

    按照韵文的规律,本章至“龙未央”句,用同一个韵脚,文气已完足,本可由此截断,独立成“章”,那么,“伊婴齐”就应下移,与“翟回庆”相钩连。但《急就篇》是按字数分面录写的,每“面(章)”63个字,故将“伊婴齐”置于此处,意思则与下“章”更贴近。另,凡人名用字,我们都说“取……义”,因为每个汉字的构形部件都有其“义素”。义素即该字的词义元素,它与“字意”有关联,但又不完全相同,不能干脆说词义即“词意”。如钱、笺、浅、线、贱,各字皆有“卑小”的义素;红、江、杠、虹、肛,皆有“粗大、醒目”的义素;京、高、亭、亮皆有“高敞”的义素等。因此,我们按文字学的规矩,称为“取…义”而不作“取…意”,但社会读物中是可以通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